赵宝刚,老了。

赵宝刚,老了。

文 | 吕玥

郑爽扇了自己两巴掌,事情正在变得无趣。

《青春斗》发布会上,记者本来问的是一个普通问题——“拍戏过程中有什么困难的、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挑战的事?”

饰演女主角向真的郑爽一边说着“这得演示一下”,一边将话筒放在台上,随即撸起袖子自扇了两巴掌。


赵宝刚,老了。

左边小姐姐尴尬的表情,和我现在看屏幕的样子完全一样

这本来是一部自带流量的作品,如今却必须靠“套路”吸睛。

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部剧的导演正是《奋斗》的导演——赵宝刚。他此前的作品还有《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永不瞑目》《像雾像雨又像风》《别了,温哥华》《婚姻保卫战》……

然而,同样也讲青春、理想、奋斗的《青春斗》在开播后评论瞬间两极分化,豆瓣评分竟然只有4.4,创下赵宝刚电视剧系列的史上最低。

“评价不好就退休”

——赵导此前立下的Flag,怕是拔不掉了。

「不只是青春剧导演」

但不得不说,赵宝刚之前还是“神”一般的存在。

16岁初中毕业去当了工人,一干就是12年,没有想要做什么的理想,每天只盼着别出工伤。

“我们一共去了17个人,死的死,伤的伤,架双拐、坐轮椅的都有。”

随时可能搭上性命的工作,让他意识到必须得做些什么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当时,改变命运需要文化和能力,于是自己看书学习的赵宝刚在25岁时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培训班。五年后,他参加了林汝为导演《四世同堂》的试镜,被选中出演了“老二”瑞丰这一角色。

赵宝刚,老了。

已经踏入演艺圈的新人演员,按正常思路来看他或许该寻找或是等待下一个作品的试镜。但赵宝刚在拍完《四世同堂》后找到导演说:“我能留下来给你们沏茶倒水吗?我想学习一下。”

老师傅们绝不可能拒绝一个好学又勤快的徒弟,在积极争取下,赵宝刚被导演留了下来,开始了自己六年的剧务生涯。

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赵宝刚,每天做着端茶、倒水、订盒饭的工作,同时也留意着每一个能够偷师的机会。遇到剪辑师傅正义,他便以“开小灶”的回报,说服这位剪辑师给自己上课,由此他完成了导演基础知识的储备。

赵宝刚,老了。

1990年,电视剧《渴望》带来了赵宝刚的第一个人生转折点。由于剧本出现问题,导演不能不停下拍摄工作修改剧本,赵宝刚便上手开始了该剧后30集的拍摄。“不挂名,不要稿费,我只要这个机会。”

这部在当时轰动全国、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的电视剧,让赵宝刚的能力被看到,于是他完成了演员、剧务到导演的第三次转变。

赵宝刚,老了。

正式被调入导演组的赵宝刚,在拍摄处女作《编辑部的故事》时就遇上了极其强大的创作团队:编剧有王朔、马未都、冯小刚,监制则是郑晓龙,在今天来看也可以说是中国喜剧的豪华阵容。

在极强大的团队助力下,这部剧获得了广播电影电视部“飞天奖”二等奖,其中幽默、讽刺、戏谑的风格开电视系列片之先河,因此该剧又一次成为了中国电视剧的里程碑。

事实上,大众将赵宝刚定义为青春剧导演是非常局限的,因为在《编辑部的故事》之后,他的众多作品几乎都是教科书级别:

● 1994年,拍摄爱情剧《过把瘾》,赵宝刚凭借该片获得第一届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十佳导演奖;

● 1995年,拍摄爱情剧《东边日出西边雨》在之后获得第五届北京电视艺术“春燕杯”优秀电视连续剧奖;

● 1998年,执导警匪剧《永不瞑目》获得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连续剧奖;

● 2005年,执导爱情剧《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获得第三届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导演奖;

赵宝刚,老了。

与此同时,赵宝刚还成为了“造星大师”,从《过把瘾》中的王志文、江珊,《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的徐静蕾,《永不瞑目》中的陆毅、袁立,《像雾像雨又像风》中的陈坤,这些新人演员都通过他的作品迅速成名,走进大众视线成为了一线演员。

一个好剧本可以被拍成坏片子,但一个坏剧本绝不可能拍成好片子。从赵宝刚早期大获成功的电视剧来看,改编自王朔和海岩小说的作品都成了经典,或许这也是赵宝刚作品能够牢牢把握时代特征的一大关键

赵宝刚,老了。

王朔

京圈大腕儿王朔对于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电影电视剧的影响之大已不用赘述,可以说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情感自由、裸婚,有很大原因都是由于被王朔的文字所感染。

赵宝刚,老了。

海岩

同样,海岩的个人影响力也非常巨大,从《便衣警察》起的三部电视剧《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剧”几乎就是走红的代名词。

「乌托邦青春三部曲」

2007年,赵宝刚与作家石康合作推出了一部青春剧《奋斗》。

石康是个60后作家,与引领思想潮流的王朔不同,他惯于走颓废路线,他小说中的年轻人往往迷茫、颓废,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或许是因为受到赵宝刚的“年轻人要努力”思想的影响,《奋斗》可以说是石康写过最积极向上的故事。

赵宝刚,老了。

在当时的电视语境里,国产青春剧还未成气候,仅有的几部如《红苹果乐园》、《星梦缘》也是走韩剧、台湾偶像剧的风格和路线,没有人真正地将年轻人真正的生活表达出来。

而《奋斗》首次提出了家庭背景、婚恋自由、精神独立等话题,剧中的年轻人也不似其他剧中人物正反派极致分明,叛逆、愤世嫉俗、困顿、自私、作天作地,即使主人公,他也不过是个缺点多过优点的凡人。

这样的人物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相当新鲜”。剧中人物明明和现实中的年轻人一样面对着现实难题,但他们以极端、极致的方式活着,而现实中的年轻人很难有他们那样精彩绝伦的青春经历。

这种移情效应在剧中被放大到极致,以至于80后这一代都将《奋斗》作为精神圣经,期望自己也能在大城市里奋斗,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赵宝刚,老了。

除了剧情和人物设定的新鲜,导演赵宝刚也做出了不少新尝试,例如在所有剧集都还是电视剧的时代里就开始重视起网络播放渠道,在剧情里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网络流行语,吸引观剧者模仿。

赵宝刚,老了。

于是,《奋斗》火了,它以6.3%的收视率稳居收视排行榜榜首,大结局时收视率甚至达到7.71%,王珞丹、文章、佟大为、马伊琍、李小璐开始红到家喻户晓,而王珞丹在当年凭借此剧还获得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的提名,李小璐也成为了2008年的“金鹰女神”。

赵宝刚,老了。

《奋斗》的爆红,让赵宝刚在2009年又如法炮制出了《我的青春谁做主》。虽然是以同样的套路讲年轻人的故事,但因为赵宝刚选择了在《粉红女郎》后就很少出现女性群像作为主人公,这部剧依然获得了极好的成绩,一经播出其平均收视率就达到了3.9%,搜狐视频甚至还购买了独家版权,并在10天获得点击量2500万的好成绩。

此时,电视剧市场明显感知到了青春剧的巨大价值,一时间围绕80后群体的众多话题被搬上了屏幕,《裸婚时代》等电视剧都在讲述着80后的故事,而这几个词也是当时最流行、最具代表性的新名词。

赵宝刚,老了。

赵宝刚导演作为行业里的引领者,在青春剧市场迅速扩张的时候,于2012年推出了作品《北京青年》。这部剧虽然已出现疲弱之势,但依然还是创下了北京卫视收视第一的成绩,赵宝刚也凭借此剧也获得了第2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导演”奖。

「青春剧教父不是一夜变老的」

事实上,《青春斗》并不是赵宝刚第一部被质疑的青春剧,早在十年前《我的青春谁做主》就因为人物职业、性格、情感关系的设定而受到差评,并且仅仅过去了两年有不少人也开始觉得《奋斗》的台词令人肉麻不适。

“法学院出来的医学生,一毕业就能当主治医师?”

“律师三言两语就能搞定媒体舆论?”

十年前这些对《我的青春谁做主》的评价,可以说和当下对《青春斗》的评论如出一辙。但彼时,赵宝刚导演非常坦然地说是有意为之,因为他认为这些恰恰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艺术、文化的表达。

赵宝刚,老了。

但这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很快出现了问题。2012年《北京青年》在豆瓣获得了6.3的评分,这个成绩远低于前两部。同时质疑声随之而来,而且似乎较前两部作品更具压倒性。不少人一边失望地看着,一边犀利地吐槽,豆瓣上甚至有网友评价:“《奋斗》经典,《青春》没看,《北青》扯淡。”

《北京青年》后,赵宝刚的两部影视剧作品“失真”的问题依然存在,同时豆瓣评分也出现“两连跌”。

赵宝刚,老了。

2014年,赵宝刚与王迎合作执导现代医疗剧《青年医生》,该剧评分下降至5.9,观众广泛评价“丝毫看不到专业医疗剧该有的样子,穿了白衣就是青年医生,脱了白衣就是编辑部的故事,换上制服还可能是青年警察。”

赵宝刚,老了。

青春剧教父并不是因为《青春斗》才一夜变老,“失真的青春”这一风格在赵宝刚导演手下已经延续了十二年之久。

而这十二年,正好是青春剧观众从80后更新至90后、甚至是00后的时间。这位64岁的导演,一方面承认着老一辈导演和年轻演员的隔阂,另一方面矛盾地坚持认为1979年后出生的年轻人都是80后。

赵宝刚,老了。

由此看来,我们或许不该将《青春斗》的遇冷完全归咎于郑爽,她长期备受争议的演技,只不过是更激发了这一矛盾。

长久以来,国产青春剧一直都难以触及观众的情感,如何引发共鸣、如何与时代同频一直都是个难题。除了《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这仅有的几部剧在近年来获得了好评,其他青春剧几乎全部陷入泥沼。

阅片量更广,视野更开阔、成熟度更高的年轻观众,也只能将目光投向更多国外的青春剧:

赵宝刚,老了。

《请回答1988》

韩剧中,《请回答》系列同时戳中你的笑点和泪点,在《青春时代》里五个不同性格、家庭的女生身上你能看到青春的疼痛和欢乐;

赵宝刚,老了。

《野猪大改造》

日剧中,即使是十多年前的《野猪大改造》、《求婚大作战》,在现在来看依然能为青春落泪。

青春的故事该如何讲?这个问题永远也不会有完美答案。

但至少,我们的青春不该被“分手、离别”这样的硬煽情所挟持,也不该被“励志、拼搏、奋进”这样的教科书式说教所定义。毕竟大多数人的青春平凡,甚至是毫不出彩,所以越是强加宏大的意义,青春剧才反而越“失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