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史上的浩劫,郭沫若挖掘定陵,金絲楠木棺槨當垃圾丟掉

說到郭沫若,很多人覺得這是一位文學大家,也有人對他的印象很差,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郭沫若對考古還有一定的研究,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對很多文物都非常感興趣,一直都想要看一看文物真跡。

1956年,郭沫若帶著他的考古隊決定挖掘明長陵,也就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陵墓,朱棣一生也是非常不凡,先是發動靖難之役推翻了建文帝,在南京稱帝之後,卻經常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騷擾和威脅,於是朱棣決定遷都北平,保證北方的安穩,也有了天子守國門一說。

中國考古史上的浩劫,郭沫若挖掘定陵,金絲楠木棺槨當垃圾丟掉

不過在挖掘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定陵出現了一些坍塌情況,於是郭沫若決定要先用這位皇帝的陵墓練手,這是哪位皇帝這麼倒黴呢,其實也就是萬曆皇帝,那位數十年不上朝的皇帝,為了這次研究,郭沫若還是做了不少準備。

5月,定陵被正式挖開,考古隊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在萬曆皇帝的墓室中發現了大量的文物,這些文物個個都珍貴無比,可是這隻考古隊的技術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挖掘帝王墓的時候,還在震驚中的考古隊員包括郭沫若,眼睜睜的看著這些數百年前的很多珍貴文物消散。

尤其是書畫和織錦幾乎是一瞬間就已經氧化,根本沒有補救的機會,還有很多其他珍貴的文物,也或多或少的因為沒有保護措施,卻突然重見天日出現了損壞。

中國考古史上的浩劫,郭沫若挖掘定陵,金絲楠木棺槨當垃圾丟掉

不僅如此,在他們開掘定陵的時候,技術還非常不成熟,開掘的過程也對很多文物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破壞,而且由於考古隊員對此研究根本不深刻,直接將非常珍貴的楠木棺槨扔在了荒郊野外,不知所蹤。

可以說這場帝王陵墓的發掘絕對是中國考古的一場浩劫,整個陵墓中的文物幾乎全部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到了現在,我們能夠看到定陵中的文物幾乎都是仿製品,這一則消息令很多人對此產生了懷疑。

中國考古史上的浩劫,郭沫若挖掘定陵,金絲楠木棺槨當垃圾丟掉

不過在這次發掘結束之後,郭沫若依然沒有死心,想要繼續完成之前的目標,開掘朱棣陵墓,甚至還專門找來了更好的考古團隊,不過她的申請很快就被拒絕了,因為這場浩劫之後讓更多的認識到,以當時的能力還無法保護好文物。

不過這還不算完,郭沫若還想要挖掘唐乾陵,不過還是遭到了拒絕,周總理給他的答覆是:十年內不開帝王陵!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