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史上的浩劫,郭沫若挖掘定陵,金丝楠木棺椁当垃圾丢掉

说到郭沫若,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位文学大家,也有人对他的印象很差,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郭沫若对考古还有一定的研究,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对很多文物都非常感兴趣,一直都想要看一看文物真迹。

1956年,郭沫若带着他的考古队决定挖掘明长陵,也就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陵墓,朱棣一生也是非常不凡,先是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建文帝,在南京称帝之后,却经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和威胁,于是朱棣决定迁都北平,保证北方的安稳,也有了天子守国门一说。

中国考古史上的浩劫,郭沫若挖掘定陵,金丝楠木棺椁当垃圾丢掉

不过在挖掘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定陵出现了一些坍塌情况,于是郭沫若决定要先用这位皇帝的陵墓练手,这是哪位皇帝这么倒霉呢,其实也就是万历皇帝,那位数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为了这次研究,郭沫若还是做了不少准备。

5月,定陵被正式挖开,考古队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在万历皇帝的墓室中发现了大量的文物,这些文物个个都珍贵无比,可是这只考古队的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挖掘帝王墓的时候,还在震惊中的考古队员包括郭沫若,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数百年前的很多珍贵文物消散。

尤其是书画和织锦几乎是一瞬间就已经氧化,根本没有补救的机会,还有很多其他珍贵的文物,也或多或少的因为没有保护措施,却突然重见天日出现了损坏。

中国考古史上的浩劫,郭沫若挖掘定陵,金丝楠木棺椁当垃圾丢掉

不仅如此,在他们开掘定陵的时候,技术还非常不成熟,开掘的过程也对很多文物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而且由于考古队员对此研究根本不深刻,直接将非常珍贵的楠木棺椁扔在了荒郊野外,不知所踪。

可以说这场帝王陵墓的发掘绝对是中国考古的一场浩劫,整个陵墓中的文物几乎全部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到了现在,我们能够看到定陵中的文物几乎都是仿制品,这一则消息令很多人对此产生了怀疑。

中国考古史上的浩劫,郭沫若挖掘定陵,金丝楠木棺椁当垃圾丢掉

不过在这次发掘结束之后,郭沫若依然没有死心,想要继续完成之前的目标,开掘朱棣陵墓,甚至还专门找来了更好的考古团队,不过她的申请很快就被拒绝了,因为这场浩劫之后让更多的认识到,以当时的能力还无法保护好文物。

不过这还不算完,郭沫若还想要挖掘唐乾陵,不过还是遭到了拒绝,周总理给他的答复是:十年内不开帝王陵!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