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究竟該不該跟孩子說家裡非常窮?會不會給孩子帶來自卑感?

半城煙沙斷橋雪


父母和出生的家庭是我們無法選擇的,現在許多人都會說,這是拼爹的時代,擁有好的家庭和出身的人,會擁有更好的教育,也會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沒錯我們不得不承認,許多幸運的人,天生含著金湯匙長大,許多事情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人天生就有橫向對比的能力,當別人家的房子比我家的漂亮,別人的衣服比我好看的時候,我們會感受到這樣一種差距,這時候我們就會感受到內心的自卑感。心理學家認為我們每個人都存在自卑感,它是促進個體前進和發展的一個動力,當你自卑的點被無限放大的時候,你的自卑感就會形成自卑的情結。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它會影響你對自己的判斷,讓你沒有衝勁和動力。

家裡的經濟條件,我相信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我們要告訴孩子真實的家庭狀況,但是可以不用一些很刺眼的語言,不要直白的說我們家窮,可以很委婉的表述這一個問題,因為對於孩子來說,接受一件事情,是需要一些時間的,否則很容易造成心靈的衝擊。

家長應該明確,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有貧窮的思想。當你傳遞給孩子的不是貧窮的事實,而是貧窮的思想,那麼他就會在這樣一個消極思想下,變得墮落和自卑。我們需要知道一點,未來是自己的,而不是父母給的,即使父母給予你足夠的支持,個人卻不努力,精神世界是匱乏的,擁有再多財富,內心的空虛也是填補不了的。

反而當你擁有精神世界的滿足,要實現的目標,要努力的動力,即使當下的貧窮會給你造成一些困難,也無需去感覺自卑,因為你的努力和付出,會帶來美好的未來。


心理學充電時間


感謝提問。

父母該不該跟孩子說家裡非常窮?這個問題,要看你家裡的實際水平和你期望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來回答。

我的建議是,實事求事。

如果真的家裡非常窮,一定要告訴孩子家裡比較窮,不僅沒辦法滿足他太多的物質慾望,甚至有時連維持基本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都有點困難。同時告訴他,為什麼家庭會陷入如此貧困的境地,可能是父母的知識層次不夠,可能是家庭出了意外,比如有人生病受傷,或者生意受損等等,希望孩子能夠體貼理解父母。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家裡貧窮不是他的過錯,也不需要他承擔壓力,只是希望得到他的理解,因為父母一直在努力工作生活,努力讓家庭的日子越過越好,也期待孩子能夠認真學習,長大後共同承擔家庭責任。相信孩子在父母的坦誠相待下會更懂得理解家庭,並及早承擔自己的家庭責任。

如果家庭屬於一般化家庭,那同樣告訴孩子真實情況,說明父母可以承擔他的正常生活和學習需求,但沒辦法滿足他對於名牌或過度追星方面的花費。如果他有這方面的額外需求,需要靠他自己打工、節省零花錢等方式來達成。同時激勵孩子,父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從原來的赤貧奮鬥到了現在的衣食無憂,相信你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後一定會讓自己和整個家庭過上更好的生活。

如果家庭很富有,當然可以從小給孩子儘可能好的教育和成長環境,比如更好的學校,更好的教育資源。但對於孩子在物質方面的需求,不建議過度放任。可以根據正常孩子的生活和交往需求提供零花錢,並要求孩子做好零花錢的管理。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長大了才不會成為富不過三代的敗家子。

事實上我們也發現,真正的大富之家,往往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自食其力的品質,而往往是一些原來家境比較貧賽或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改善家境的父母,因為缺乏教育理念,而出現過度溺愛孩子,用物質來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的現象。這樣的行為,才會造成孩子錯誤的金錢觀。


因此,我希望身為父母都能夠意識到的是,不論是什麼家庭,貧窮不會讓孩子自卑,真正讓孩子自卑的是愛的缺乏。

從小給孩子足夠的愛和信任,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提升孩子的社會和生活技能,這樣的孩子,無論你的家境如何,孩子都不會自卑。


鑫雨親子講師


家庭貧窮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經濟上貧,另一個是精神上窮。一個家庭貧只能說作為經濟來源的父母暫時沒有太多或者足夠的錢,但不代表以後孩子也沒有錢;而窮則是思想的匱乏,思維的受限,如果父母抱有這樣的價值觀、生活態度,那孩子長大自然會複製這種模式。

孩子的人格成長都是建立在心理層面的,有的家庭即使經濟條件不足,但父母會在有限的資源下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而孩子的需求並不是物質能夠滿足的,這樣的父母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即使家裡經濟條件不好,父母也沒有把抱怨掛在嘴邊,而是認真的計劃著生活,哪怕沒錢去遊樂場、去旅遊、去高級的飯店,但生活仍然會豐富多彩,他們有固定的家庭日,去公園放風箏,在秋天撿落葉,冬天一起看飄雪,讀一本故事書給孩子聽,躺在陽光下暢想未來,即使沒有山珍海味,媽媽也會把一頓簡餐做的可口誘人,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這些,精神世界的富足。而很多富裕的家庭,由於父母陪伴的缺失,孩子仍然有明顯的低自尊、低價值感、空虛、目標感缺失等缺愛的表現。

所以,父母對孩子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提供了什麼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你讓孩子感受到了什麼!

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簡單,而大人們總是想的太多以緩解自己的焦慮~





靈聽心理


父母應遵循“實事求是”的教育原則,不要欺騙孩子。

1、如果家裡確實困難,可以委婉地告訴孩子,自己能夠給他提供什麼,例如,買什麼價位的玩具之類的,同時告訴孩子“窮並不可恥,爸爸媽媽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乾乾淨淨的”,給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引導他樹立正確的觀點,這樣孩子也能早點懂事,明白父母愛他的心意並不會因窮富而有所變化,這樣孩子並不會產生過多自卑心理。

2、如果是家境富有,害怕孩子知道後產生拜金心理的話,可以適當讓孩子體會賺錢的艱辛,帶他去體驗生活,(兼職之類的),這樣孩子也能擁有正確的生活觀念。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家裡窮到揭不開鍋的程度,這在他以後報名才藝或者升學等方面需要花錢時會產生負面影響。


睿沃思Roywos


有什麼不該的,從小就要說。正視現實,知恥而後勇——怕自卑,那家裡有殘疾雙親之一,不是也要藏著掖著?

從小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其它一切都好辦。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這樣的富養往往只出敗家子!

最怕窮家富養兒!只聞聽有人為了讓孩子勵志,從小故意不顯富,按一般家庭、甚至窮苦家庭方式教養自己的孩子。

反觀現在的某些父母,雖說關愛下一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值得弘揚,但凡事都應有個度,太過溺愛就是害害:父母這樣的“呵護”,對於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味“毒藥”,致人死地的“溫柔刀”。

我身邊常有這樣的家庭。有個郭姓朋友的弟弟,一家三口,父母擺攤賣水果(母親的腳還稍有殘疾,行走不便),他們風餐露宿,早出晚歸。兒子還在上初中時就很顯擺,有時穿得比老師還好。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社會,水果生意不是那麼好做的,有時候夫妻倆一個月忙下來連店面房租都不一定掙得到。兩口子平時早點就啃二個饅頭,中午吃飯,連個葷菜都不敢點。

但是他兒子高中沒考上,花大錢讀的私立高中,上個三本大學,那也是相當於花錢買。大學第一個假期回來就找爸媽要錢,換蘋果手機,說自己的手機太掉價,在朋友面前抬不起頭。

最不可思議的是,他的父母竟硬生生地省吃儉用、並暫緩還貨款,總算擠出來五千多塊錢,給兒子買了部好手機。

與之相反,我真該感到幸運:我打小就教育孩子自己不是很富裕的人家,也從小就讓孩子懂得節約,勤勞善良,並習慣和我一樣生活儉樸,上大學前還一直穿校服,基本不刻意追求享受和打扮——目前最大的心願是,努力考清北研究生,曲線進中國最好的大學,了卻高考未了心願。

有句話說得好: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最悲哀的教育是寒門養“貴子”。其實一個人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並不可選擇。我個人以為,沒必要故意隱瞞孩子的家庭情況!我們做父母的,以身作則,從小正確教導孩子,注意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處事態度才是王道!!


種金易


我覺得,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孩子在對待人或者事物的時候,有個良好的態度才是王道!讓孩子正視自己所處的環境!

我們都應該知道,孩子從小是受我們父母親的影響長大的,我們的行為準則或多或少都在時時刻刻影響孩子的成長曆程,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縮影,我覺得是正確的!所以我們為人父母就得做好榜樣,引導孩子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及生活態度!富有,那也無需刻意炫耀,貧窮,也沒必要自卑,努力生活才是好的!而且,要告訴孩子,靠自己的知識,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財富,是值得驕傲的!!!各行各業個千秋。

說了這麼多,我也就只是認為,沒必要故意隱瞞孩子的家庭情況!我們做父母的,以身作則,正確教導孩子,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觀點跟處事態度才是根本!!


老虎婆


我覺得可以不用太直接的說出來。

第一太直接說出來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太大的生活壓力,如果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可能打擊更大。

第二直接訴說不如委婉訴說更好。比如從生活的節儉開始慢慢縮減下來,不用父母艱難度日讓孩子過著天真的好日子。有時候偶爾讓他明白父母的不容易,養家的不容易可能會促進他的成長。

第三直接訴說可能會帶來家長和孩子的矛盾,孩子的不理解不接受,家長更加的難以解釋。當然,這得根據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來判斷。如果他是一個成熟的,冷靜的孩子那麼你直接告知會讓他變得更成熟。如果是個不懂事,無法接受的小孩子那麼你不告訴他比告訴他要更好。當然他不知道不代表就能花錢大手大腳,父母因為家庭條件差,不苛刻也不需要太溺愛。讓他自己慢慢成長而不是一下子就長大。


你在很好


其它貧困家庭家在中國還存在很多地方,偏遠地區的孩子們,就光上學走著就要3-4個小時,冬天都穿夏天或漏腳趾的鞋子,讓人看著很心疼,抖音裡有個80後老闆,給大涼山的孩子們幫組,為他們學校捐助,帶孩子們來上海,讓孩子們看看外面的世界,窮不怕,就怕從心裡被打趴下了,要讓孩子看到希望,讓他們美好生活,是靠自己,首先靠學習才能贏得美好未來。

壞境的好壞,只要孩子懂事了,上學了,我覺的有必要說,不要讓孩子矇蔽了雙眼,家庭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孩子雖然小,但是還是讓他知道家裡事比較好,對他以後成長是有幫組的,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要說,什麼大小事也讓他參加,更要讓孩子知道,學習好了,你有能力了,自己可以支持自己時間,吃飯不用看菜單,買衣服不用看標價,旅遊不用看時間,這才是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結果,我覺的不會給孩子帶來自卑感的。

放心大膽告訴他,總之家人努力了,孩子懂事,最後幸福的是你們一家人,更是你們的未來美好生活的願景。希望我的分析能對你有幫忙,如果喜歡請加關注。


情感專場之SUNNY


我寫過一篇文章,關於哭窮教育的,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今日頭條主頁裡看一下。

在我寫完這篇文章後,很多讀者留言,說有共鳴,自己小時候就是哭窮教育長大的,深受其害。

1、哭窮教育下長大的孩子自卑膽小

他總覺得自己什麼都配不上,有錢不敢花,不敢投資,高檔一點的東西就不捨得買。

他在工作生活中也是這樣,不敢害怕。躡手躡腳

2、哭窮教育下長大的孩子更渴望金錢

從小在“窮”的環境下長大,他會對物質有超乎尋常的渴望

3、格局小

哭窮教育下長得孩子斤斤計較,因為一時的得失顧此失彼,更注重眼前的利益,看到長遠的未來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使用哭窮教育,而是應該採用正確的引導方式

1、教育孩子擁有正確的消費觀

讓孩子對金錢有正確的認識,而不是對金錢避之不及。讓孩子認識金錢,認識金錢的作用。學會正確地支配金錢比讓孩子害怕金錢更有效

2、任何事情需要付出努力才有收穫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收穫,金錢也一樣。

不要用你的哭窮錯誤引導孩子,而是應該讓孩子知道,內心的豐富更重要,自己的努力更重要。


木小暖同學


我家是普通的工人家庭,收入不高,孩子從小在錢上面不給,就連玩具也很少有,上一年級了,孩子說媽媽,你每天給我五毛零花錢,我告訴他,不是媽媽給不起,而是媽媽怕你養成不好的習慣,加之垃圾食品吃了不好,你想吃啥媽媽帶你去買,孩子答應了,初中了,孩子說,媽媽每天給我一元零花錢,我還是那話,只是後面加了句,你現在初中了,一定要打好基礎,將來考重點高中,吃啥媽給你買,他默認,也有不情願。大學了,我放手了,畢竟不在身邊,怕他吃不好,一月兩千,還告訴他別亂花就行,孩子還算爭氣,月月有節餘,不是我扣,而是我不想讓他養成天天花錢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