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西醫都寫病因不明,那西醫如何能做到對症下藥?

郎仲弟


醫生的職責就是為患者解除疾苦,不論用什麼手段讓患者解除了痛苦,就是好醫生,治病有對因治療和對症治療,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病因是科學家才能找到,醫生用好止血止痛退熱,以及生命支持的手段就可以了。中醫西醫都一樣,中醫的手段落後,需要與時代發展同步。


中醫閆會君


病因不明,對"症"下藥。


孫文善醫生


很簡單,對症,不是對證。

西醫說的症,是症狀表現。

中醫說的證,是病因病機。

不一樣的。

比如,高血壓,現在是長期吃藥控制。西醫沒有找到高血壓的起源,但能夠通過檢驗,知道病人身體缺乏什麼因素,因為缺乏不足,所以可以通過補充這些元素,讓身體的整體症狀表現減輕,也就是不舒服感減輕。

也是因為原因不詳,不知道為什麼會缺乏這些東西,所以無法根治。所以,這類治法,屬於退而求其次的方式。解決不了根本,但可以緩解一些問題。

打個比方,大家都在用一口井的水,突然那天,井水不足了,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要。怎麼辦呢,要麼一些人到別處取水,要麼從別處補充一些水,大家依舊從這口井取水。

這就是西醫用的方法。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可以緩解問題。

或者說,西醫的治療,是從試驗而來,有試驗才有經驗,根據試驗積累經驗,進而總結出一些可用的常規方法。然後再在病人身上嘗試,尋找最合適的解決方法。

從中醫而言,西醫缺乏一個整體觀。局部的問題,只想到局部解決,不知道全身的相互影響和依存。

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是一個整體的人,相互依存的理論觀點。中醫治病求證,就是在理論體系框架裡,尋找具體證據,也就是疾病發生的證據。中醫是站在整體人的立場,尋求證據的。這個證據,是在人體中,也在個體差異裡。不同人同樣的症狀表現,因為存在個體差異,找到的問題原因也是不同的。

比如都是脾病,或是脾自身的問題,或是脾胃不和,或是肝橫犯脾,或是寒氣反侮,或是火不生土,或是子耗母氣。不同的原因,不同的論治方法。當然用藥可能完全不同。

說到底,就是理論體系對於實踐的指導作用。西醫理論體系不完整,不宏大,很多地方沒有填充,還是盲點,等待填充。中醫理論體系看似宏大而無細節,但一直在有效指導中醫治療。

如果二者能夠很好結合,以中醫理論體系的宏大敘事為宏觀指導,宏觀上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西醫完善生物學細節,填充中醫體系的客觀性,和細節上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對中國醫學發展是好事,對百姓健康也是好事。雖然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