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英少女靠取名成百万富翁:这能力,才是孩子之间区别关键

【教育】英少女靠取名成百万富翁:这能力,才是孩子之间区别关键

最近,被一位名叫Beau Jessup的英国女孩圈了粉。

Beau Jessup在15岁那年,成功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折合人民币42.5万元。如今,19岁的Beau Jessup已经赚到5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300多万元。

就在我们大多数人还苦苦研究成功学,反复比较天赋和努力哪个更能决定人生成就的时候,女孩Beau Jessup已经靠自己的行动,初尝了成功的滋味。

原来,Beau Jessup15岁时,跟父母来到中国,偶然的,她发现了给中国宝宝起英文名字这个商机。

回国后,Beau Jessup跟父母借了启动资金,创建了一个专门给宝宝起英文名的网站。每次取名,收费不多,仅9.98元,但网站却很贴心,能根据宝宝性格、喜好,给出三个英文名供爸爸妈妈选择。

就这样,Beau Jessup的网站,成功服务了67万多个中国宝宝。帮助更多中国父母的同时,Beau Jessup也尝到了事业成功的滋味。

很多网友夸赞Beau Jessup有商业头脑,可仔细看我们周围的孩子,有想法、能发现商机的,并不在少数,可他们却并没有“年少有成”。

罗振宇说:“你不开始行动,你的世界就寸步不移。”

纸上得来终觉浅,有行动,开始实践,才是成功的第一步。而行动力,才是孩子和孩子之间区别的关键。

【教育】英少女靠取名成百万富翁:这能力,才是孩子之间区别关键

行动力强的孩子,

更容易找到人生方向

【教育】英少女靠取名成百万富翁:这能力,才是孩子之间区别关键

【教育】英少女靠取名成百万富翁:这能力,才是孩子之间区别关键

朋友的女儿,每到假期或学期初,都会认真地列好详细计划:哪天做什么,几点做什么,整个假期或学期要完成多少任务。可假期或学期末,却发现,计划早已半途而废。

这样的情景,是不是似曾相识?正如最近的流行词“积极废人”所形容:多少孩子堂皇的计划,都以虎头蛇尾的结果而告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星猫亲子家园】公众号

没有实际有效的行动,计划定的再好,也只能当做心理安慰。没有行动力,任何成功的秘诀都无法带给孩子真正的成功。

奥巴马曾在给孩子们的开学演讲中说:

“假如不在英语课上经常练习写作,你不会发现自己有写作的天赋;假如不在自然科学课程上做上几次实验,你就不会知道自己有成为发明家、创造家的天赋。”

无论是兴趣,还是天赋,都是在“做”中发掘的。心中有万千想法,不迈步去实现,也只能是想法。而一个能着手把想法变成现实的孩子,更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有机会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教育】英少女靠取名成百万富翁:这能力,才是孩子之间区别关键

去年春天,浙江高一女孩陈书缘的长篇小说《解谜空教室》正式出版。短短4个月内,这本书重印了3次。陈书缘这一系列的书,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已经跻身畅销书行列了,而这,已经是她写的第四本书了。

爱阅读、少年出书的孩子并不罕见,但是能连续出版多部长篇畅销书的孩子,却并不多。

回忆起当初写书的初衷,小书缘调皮地说:

“《哈利·波特》里说,具备巫师潜质的孩子会在11岁那年接到魔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然而,我等到11周岁,还是没有收到任何录取通知书。于是,我只好自己写了一部小说,关于魔法学校。”

决定了,就去做。

心里装着这个愿望,小书缘在小学六年级紧张的日子里,抽出时间来写故事。六年级结束后的那个暑假,她马不停蹄,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星辰夜空1》。

这一过程中,小书缘展现了超强的行动力和自律力,也让她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初得战果后,小书缘羞涩地说:“我要一直写下去”。

就这样,小书缘又迅速出了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书……

克雷洛夫曾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有湍急的河水,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星猫亲子家园】公众号

行动力,是一种持续向目标努力的勇气和能力。那些早早开始践行自己想法的孩子,用实际行动,迈开腿去做,在愿望和理想之间,搭起了一座结实的直通桥梁。

【教育】英少女靠取名成百万富翁:这能力,才是孩子之间区别关键

行动力萌芽于孩子的探索,

生长于父母的鼓励

【教育】英少女靠取名成百万富翁:这能力,才是孩子之间区别关键

【教育】英少女靠取名成百万富翁:这能力,才是孩子之间区别关键

《少年说3》一个男孩,在勇气台上大声吐槽自己的爸爸:

男孩奇创意很多,更喜欢把脑中的创意“变现”。

一次,他发明了一个净水机,兴致勃勃地向爸爸展示,本想得到爸爸的肯定和鼓励。不想,爸爸却对他冷嘲热讽:“你净出来的水,能喝吗?”

男孩很愤怒,他说:“我的净水器,净出来的马桶水都能喝。”爸爸却依然打击他:“你接,你喝。”

这样的说法,真让男孩伤心。他说:“虽然我的发明,没有经济价值,也不太实际,可它有创意啊。”“爸爸,毕竟是你儿子的创意和发明,你不应该打击,应该给我一些支持啊。”

孩子能把奇思妙想变为现实,这本身就是他们探索未知领域最好的实验成果啊!除了满满的创意,这中间,还有孩子超强的行动力。

可父亲的打击,却让孩子险些丧失好奇心和把想法变为现实的动力。

不禁想起那则泰国视频:

小女孩陪妈妈在市场卖菜,看隔壁摊位豆芽卖的好,女孩也产生了卖豆芽的想法。

妈妈说:“我们来试试”。

第一次,豆芽没发好,妈妈鼓励女孩:“没关系,我们再试试。”

第二次,她们阅读种植书籍后,又重新开始。结果,揭开盖布的那一刻,豆芽又没发好。

妈妈又说:“没关系,我们再试试。”

第三次,经过反复琢磨改进,茁壮的小豆芽终于一个个破土而出。那一刻,妈妈和女孩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试试”,这个有魔力的词,就如母亲的精神鼓舞,激发女孩在以后的路上不断尝试实现心中想法,最终考入了心仪的大学,并取得了不错的人生成就。

亚里士多德曾说:“事业是理念和实践的生动统一。”

成功的空想家不多,倒是实践出真知的人不少。

生命之初,每个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本能地想要去探索,去“变现”心中想法。

如果说,孩子主动探索的力量是生命成长的力量,那么,父母的鼓励,就如养料一般,滋养着他们更茁壮成长。而父母的打击,则会扼杀孩子的主动性和行动力。

【教育】英少女靠取名成百万富翁:这能力,才是孩子之间区别关键

激发孩子行动力,

父母不得不知的几点

【教育】英少女靠取名成百万富翁:这能力,才是孩子之间区别关键

【教育】英少女靠取名成百万富翁:这能力,才是孩子之间区别关键

拥有高效行动力的孩子,大多有这三个优点:勇于尝试、持续坚持、重视结果。

优秀的行动力,一定是长时间自我训练的结果,想要激发孩子高效的行动力,这几点不得不知:

1、保护孩子好奇心。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Anders Ericsson称:动机是成就的关键因素,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很多时候只是因为在某些事上,保持了比其他人更持久和强烈的动机。

记得小时候,我第一次在姑姑家看到脚踏风琴。对那个“脚踩手摁”就能唱歌的家伙,我产生了十二分的好奇。回家后,我不停地磨妈妈,要学琴,要学琴。

后来,妈妈为我选了手风琴。记忆里,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夸奖我练琴最主动。可我知道,对弹琴这件事产生的极高的行动力,正源于起初我对“琴能唱歌”的好奇。

要知道,一个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孩子,才更愿意调动全身心去做好一件事。

2、计划要合理。

有想法,也有行动,可总坚持不到最后怎么办?就像文中所说的“朋友的女儿”一样,热衷于立Flag,却总是虎头蛇尾?

为了避免孩子总有“积极废人”的消极体验,就要从计划入手。

最好不贪多,不贪高,制定和孩子年龄、能力相符的计划,才是鼓励他们坚持做下去的关键。

3、正面激励孩子。

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用狗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每次给狗送食物前,先打开红灯、响起铃声。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铃声一响或红灯一亮,狗就开始分泌唾液。

这本质上是一种“正面激励”的条件反射训练方式。

当孩子对一件事,从想法到变现,表现出高效的行动力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赏和表扬。孩子的行动得到了正面的反馈,他们会在以后加强这种行为。

杨澜曾说:“我很爱我的孩子,但是我不能照顾他一辈子,不能帮他去听,去看,更不能在20年后帮他去竞争。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机会,让他拥有竞争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去创造机会。”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星猫亲子家园】公众号

而行动力,是孩子在漫长成长过程中,拉开距离、分层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因为不行动,梦想就只是好高骛远;不执行,目标就只是海市蜃楼;不去做,竞争能力就如同纸上谈兵。

鼓励孩子去做、去行动、去执行吧,即使错了,又怕什么?孩子还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机会爬起来。

一个赢在行动、赢在努力、赢在奋斗的孩子,纵使不成功,也会成才。

而有行动力的孩子,其实,早已离成功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