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广东不发展珠三角以外的地方”?

孝顺父母是佛


不是不发展,而是不好发展,看看卫星地图就明白了。珠三角真的是一个三角区,周围基本都是山丘,珠三角以外城市很多都是“山城”,交通受限。珠三角虽然也是依山傍水,但至少一侧靠江或靠海,其他城市包括像湛江,看似很好的位置,但因为雷州半岛绝大多数被山岭覆盖,难以开发成半岛城市,不然湛江也不会从曾经广东GDP第二的交椅变成如今这般地位。

当然地理层面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是还是广州、深圳这些城市虹吸效应太强了,很多千里之外跑来打工,周边城市当然也不会错过近水楼台的机会,所以珠三角周边城市的各层次人才都喜欢往珠三角扎堆,这里毕竟有更好的条件和更高的收入。而深圳广州的高速崛起既是实力所在,也是规划所在,自然这两个城市是最先在发展浪潮中收益的,其次是佛山、珠海等邻近城市,这是必然顺序。因此,原本发展滞后的区域,在面对人才和资本流失的局面时也无能为力。现在珠三角发展日趋饱和,生活和居住成本也逐渐增高,所以珠三角已经开始扩容,开始给曾经非珠地区的城市以更多机会与扶植,不过要看到效果也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城市发展报告


非珠三角地区当然也在进步,不过和珠三角地区的光芒比起来,确实黯然失色。太阳和月亮同时悬挂于天空,当然只能感到太阳的耀眼光芒。

2018年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GDP合计占了广东全省的80%以上。另外非珠江三角洲地区的12个地市,合计占有不到20%。用太阳和月亮,比喻珠三角和非珠三角在广东省的经济地位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来看1989~2018年,广东省经济格局力量变化情况。当年,珠三角的四个最大城市——广州、佛山、深圳、东莞——GDP分别是287.9亿元、110.7亿元、97.8亿元和50.5亿元,合计547亿元,占全省的比重是42%。

2018年,广州、佛山、深圳和东莞的GDP分别是22859亿元、9935亿元、24221亿元和8278亿元,合计6.53万亿元,占全省的比重是65%。

也就是说30年的时间,珠三角地区4个最大的城市,全省经济的比重由42%提升到65%,提高了23%个百分点。广深佛莞四市提高23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别的地方要下滑23个百分点。

1989~2018年,广东省GDP总量由1381亿元增长到9.73万亿元,增长了约69倍。同期,广州和深圳有个最大的城市分别增长了78倍和246倍。两者的增速均快于全省水平,尤其是深圳比全省平均增速高了很多。

(广州)

我们再来看非珠三角地区。选两个城市,粤北的韶关和粤东的梅州。1989年以上两个城市的GDP分别是49亿元和37.8亿元,合计86.8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6.6%。

到2018年以上两个城市的GDP增长到1343亿元和1110亿元,比1989年分别增长了26倍和28倍,读者均低于全省的平均增幅。2018年韶关和梅州两市GDP合计2453亿元占全省的比重是2.4%,和1989年相比下滑了4.2个百分点。(韶关)

其实非珠三角地区很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的增幅,不但比全省平均水平低,比全国平均水平更低。1989~2018年,全国GDP增长了51倍。珠三角地区的广州和深圳,明显快于全国平均增幅,而非珠三角地区的韶关和梅州,则明显低于全国增幅。

从这个角度看,广东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集中到珠三角地区。非珠三角地区大量的经济资源包括人口、资本、资源被珠三角地区抽走了。经济发展的资源都被抽走了,怎么放的起来呢?


财经知识局


作为粤西湛江人,看到这个问题确实有些感慨。90年代以来,粤西特别是湛江,就像被父母遗忘的孩子,省里各种优惠政策和扶持较少,经济发展落后。而以穗深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却如同一个受宠的孩子,在资源的倾斜下,一日千里地成长着,已与国际接轨。所以我们粤西人眼睁睁的看着这不公平的现象,对自己的家乡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相对于粤西,珠三角确实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地理位置好,水陆交通方便,靠近港澳台发达地区。二是珠三角地区是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乡投资。三是经济基础好,工农商业都有较好基础。四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得到了中央的支持。在这样的分析下,如果你是决策者,99.9%也会率先发展珠三角。

我觉得省里也不是刻意冷落非珠地区,也一直在提广东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任何事物的成功是有一个过程的,现在的不均衡局面,短时间用调控手段也难以改变了。因为经济发展就是一个“犹太效益”,强者愈强,像黑洞一样吸引四面八方的资源进来,而弱者愈弱,更多的人才和资源会流失。不过,随着广东省对非珠地区发展的重视,相信情况会得到改善的。


湛江纵横哥


广东珠三角外地区称为粤东、西、北!这些地区的发展与珠三角有差距,但并非不发展。

粤东地区的工业基础不错,粤北的山区经济也有特色。粤西更是我国重工业的落户地。

广东发展不平衡主要几个原因,一是交通,省长年初也承认,省内高铁落伍了。二是,错失发展机遇,比如粤东的汕头特区,并未能成为区域龙头。三是,自我革新的能力上,有欠缺,一些民营大企业都难以立足这些区域,与珠三角民企自我改革能力相比,差距是较大的。就如,学习了样板,而无法形成风格。总体上,地区无城市龙头,区域无大企业龙头,跨界无紧密合作龙头。这与当今的大平台经济深度融合大势,相去甚远。


闲适人家


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与非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差距较大,非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没有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好。

2018年广东省GDP的总值达到了约9.73万亿元,但是珠三角地区的GDP所占比例达到了80.2%,而广东省的东部、西部、北部山区这些非珠三角地区的占比分别为6.6%、7.4%、5.8%。从占比中我们可以发现,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好,非珠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相比来就相对落后了,同时可以发现珠三角地区与非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从表中可以发现,珠三角地区与非珠三角地区的GDP总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他们的GDP增长率也相差较大,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发展,两地区的经济情况不仅不会缩小还会慢慢扩大,两地区的区域发展会更加的不协调。

同时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变化来看,非珠三角地区的预算收入普遍下降,与珠三角地区的高增长呈现出了鲜明的对比,而预算收入的投入方向一般集中在基建和教育等方面,由此下去将会导致恶性循环,投资环境根本没办法和珠三角地区相比。

其实并不是不发展非珠三角地区,而是非珠三角地区根本没有足够吸引企业的地方。


珠三角地区集中在珠三角洲平原,不仅靠近大海,而且土地平坦,地理位置极佳,较容易发展。目前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情况已经存在较大的差距了,所以现在首要任务是让两个地区的经济增速相协同,其次再考虑缩小两地区的经济差距。

非珠三角地区可以利用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政策,将部分投资于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吸引过来,同时省政府也应该通过转移支付为非珠三角地区提供财政支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与财为伴


最近有人唱衰山东,说山东经济不行了,可能会成为第二个东北,说山东官僚主义严重,民营经济不行,说山东人没有经济头脑,小农意识之类的,等等吧,然后又说江苏,广东各种各种好。说的对不对?我只能说有对的地方,但这是共性,不是山东的特色,山东人勤劳更不傻,山东缺少的是广东珠三角的政策优势,国家扶持,缺少的是苏南浦东新区的强大辐射,说白了还是政策扶持。在中国,政策为大,北平经济全国第二,为什廊坊不行?为什么张家口,保定不行?缺少的还是政策。如果说是人的原因,那苏北和粤西为什么不行,难道苏北和粤西就不是江苏和广东人了?山东什么都不缺,缺的是国家画的圈。


用户9372877433723


当你提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估计很多人会运用,搬一些资料出来说粤东西北现在已经在发展中,转移经济也在精准扶贫中,那么我觉得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定珠三角港澳大湾区了,为什么要加一个“粤”。粤就是珠三角,为何富的地方越富,贫困的地方越贫?现在在农村建设所谓的新农村其实就是重新装修农村房子的外墙,种几棵树,拉几个标语而言,更有一些地方,形势主义十分严重,村里前排房子粉一些,造个样子而已。所以真正的扶贫到哪里去了,是省里的标准是这样还是如何?农民实质上有脱贫?有增收吗?这个我相信只有普通百姓才有话说。讲完


红城大道


有人会这么说,很大一部分原因估计是广东除了珠三角地区经济、教育方面比较完善还有一个原因估计是除了这些地区,广东其他地区的交通、基建、医疗等也相对落后。

尤其在交通方面。往粤西地区的交通,无论是从铁路还是航空都是为了往北上而铺设,当地所带来的便利只是顺带。

这些从广东省每年的GDP就可以看出,除了珠三角,粤西粤北粤东所贡献的GDP水平非常一般。

有个朋友,粤西地区的,有一回去她家作客。真真实实体验到什么叫做“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

那时候还没有开通广湛高铁,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除了大巴就是火车。但是火车每天的班次还少,还容易晚点。

选择大巴,路上没塞车,全程四百三十多公里(从深圳出发),走了6个小时到市中心。后来又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才到朋友的家。

偏远程度超出了以前我对广东的认知。

可能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只能说明我这个朋友的家远了那么一丢丢,并不能说明什么。

但也说明了,其实广东差异非常大。别说是整体经济,就是很小的每个村落的每个家庭的经济差异都比较明显。

广东部分发展不如珠三角地区的省市,现在都非常多年轻人选择到珠三角工作生活甚至是定居,也陆陆续续出现一些村子衰落的现象。

如果稍稍有留意,会发现在珠三角有非常多说着粤语有差别的广东人。这一部分人大多都在90年代的时候赶上浪潮留在了珠三角,他们在珠三角做生意、买房、定居、小孩也逐渐成为新珠三角人。

至于说“广东不发展珠三角以外的地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珠三角以外其他地方的地形虽然也有沿海带,但山岭也是不少的,开发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多多说钱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因为广东的地理、历史、政策以及人文等等的因素所产生珠三角与非珠地区经济的差异性的,而非不想发展非珠地区的经济的。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众所周知,广东虽为沿海省份,但也是一个多山区的省份。珠三角五万平方公里的平原成了广东的一块宝地。而广东第二大的平原是潮汕平原,面积仅为四千平方公里。其他的平原更小,多数为沿海丘陵地貌。因此发展经济有它的局限性。那么珠三角的经济集中性发展也是一种必然性,在星空图上更能了解到这一点的。

二、有一位老人在南海上划了一个圈。早期中国的开放不是向全世界开放的,而是为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开放的。因此产生了深圳、汕头、珠海与厦门第一批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比邻的香港的优势在四个特区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许多华人华侨通过香港首选深圳投资。那么邻近的珠三角的城市也比厦门、珠海(珠海没有通桥前,其交通与地理区域位置也是限制了它的发展。随着港珠澳大桥的贯通,人们才有更多的关注)、汕头更具有地理上的优势。再加上交通运输上的成本问题,那么东莞、广州、佛山都比其他三个特区的竞争力大。而且更加有集中性,更加便于产生垄断资源性。因此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趋于在珠三角地区。

三、政策的倾向性也倾向珠三角地区。广州是广东的省府,这里是华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集中了许多高校资源与医疗资源,也集中了此地区的商贸都市圈。其港口、空港、区域网络交通枢纽以及大量的基础设施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拥有的人才、技术、制造、科研等等的资源以及雄厚的资金也不是其他城市能企及的。因此大量外企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一种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格局。再说,广州也希望周边的城市能先富裕起来,省政府也希望珠三角地区能先富起来。因此也就有了珠三角与非珠地区如此悬殊的贫富差距了。不过这些年广东也意识到了这种经济发展的弊端,也开始加强了非珠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才有了湛江与汕头这两座省域副中心的城市。

其实这个问题是多种原因所造成的,一些地区如山多、交通不便利、水资源缺乏,农业耕地多以及人口少,教育医疗资源缺失等问题也限制了城市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些都是客观因素所造成的,而不是广东不发展非珠地区的经济。





嚁月


其实广东不是不发展珠三角以外的地方,而是直至目前来说珠三角是重点发展区域。珠三角不管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交通来说都是广东来说最具有发展优势的地区。


以下引用一下网友整理出来的珠三角的优势:1、优越的地理位置,距离港澳台、东南亚较近;2、便利的海陆交通运输;3、国家政策的扶持;4、劳动力素质较高;5、农业基础好;6、著名侨乡,便于吸引外资。


按照我国目前的国情,当时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时候,是先实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这个方针的,所以把“先富”的发展目标瞄向了最适合先发展的珠三角,而现如今的发展程度确实一方面证明当时的做法是对的,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


其实贫富差距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地方都会有,也不能一下子就改变局面,现在能做的只有在保持发达地区正常的发展速度之外,多多带动周边比较落后的地区,国家也一直在出台政策,比如扶贫、粤北粤西开发等,只是大家可能目光比较多投向珠三角地区,而比较少关注周边区域。


关注【广州的故事】,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广州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