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二战时为什么不打瑞士?

谈文论史


对于这个问题,以前有一些非常理想化的回答。把瑞士描绘成了世界唯一的净土,在战争年代似乎是一个天堂。不过近年来随着二战期间的档案资料逐渐解密,丑陋的一面开始被揭露出来。

首先,谈一谈传统的理想化回答。第一,瑞士作为一个中立国,在当时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并且得到了欧洲大部分国家的认同。瑞士在对外关系上至少在表面上还是对得起中立国这个称号的。第二,瑞士是一个国防动员能力非常强的国家。瑞士虽然国小人口也不是特别多,但是国防动员能力很强。在中世纪瑞士就是著名的雇佣兵来源地。国民有非常好的军事素养,战斗能力强。这意味着德国进攻瑞士的话会付出很惨重的成本。第三,瑞士的地理环境相对来说不是很适合进攻。瑞士以山地为主,进攻起来难度大,防守的成本相对较低。

其次,对以上的理想化因素逐一进行反驳。欧洲传统的中立国,除了瑞士以外还有比利时。但是德国却进攻了比利时。这说明中立国身份本身并不保险。国防动员能力强不代表德国就一定不能把瑞士侵略下来。而且,如果德国能把瑞士控制住,可以获得相当数量的优质兵员,反而会获得巨大的战争收益。地理因素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从来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再次,谈一谈真实历史当中的瑞士和德国关系。实际上瑞士虽然在名义上作为中立国不参与当时欧洲大国争霸,但是在德国崛起之后,背地里实际上和德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肮脏交易。根据现在解密的政府资料,瑞士政府当时在私底下和德国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其中包括为德国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物资采买服务。尤其是瑞士的银行还为德国政府提供了很多犹太人的资金情报,为德国政府收缴犹太人财产提供了协助。向来以保密著称的瑞士银行业在这个时候却没有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瑞士政府和瑞士银行在二战时期的表现,从本质上看,实际上是德国政府的匿名代理人。德国政府当时确实也需要这么一个角色,所以才对于瑞士特别包容。德国政府之所以选择瑞士,除了瑞士作为中立国政府有这个先天优势之外。还因为瑞士本身有这样的技能。再加上瑞士境内生活了相当数量的日耳曼人,他们使用瑞士德语。这让种族主义情绪十分高涨的纳粹政府相对来说更为信任瑞士。

最后,综合来看,德国当时之所以不对瑞士采取军事行动,所谓的理想化的因素发挥的作用恐怕非常有限。主要原因其实就是上面的两条,瑞士已经在私底下成为了德国的奴仆,德国出于血缘因素,特别信任瑞士,仅此而已。那种把瑞士理想化的言论并不符合真实历史。事实上瑞士在二战中的表现并不光彩,很多瑞士人自己也不愿意提起那一段往事。


zyb38537240


德国在二战时为什么不打瑞士?它有钱且已被“团团包围”

1938年3月12日时任德国政府,为了达成所谓“德意志民族”大团结的计划,毅然出兵占领了同样是“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邻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完全被德国抱住。

1940年5月,当英法密集开会讨论,如何让德国人停止扩张,并让其将吃掉的波兰吐出来之时。德国毅然在5月10日向英法联军发起猛攻,并成功于6月22日逼迫法国臣服,打的英国狼狈逃回本土。

随着法国的战败,瑞士的整个西南边境也被德国咬住,加上在瑞士东南边境跟其接壤的意大利是德国的盟友,瑞士基本陷入了德国的“团团包围”之中。

然而纵使德国在二战中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主要欧洲国家都武装占领了,却自始至终没有对瑞士进行武装进攻,而当时瑞士汇集了欧洲绝大多数民间资本,对于打仗缺钱的德国来说是个“肥羔羊”。

1815年结束的维也纳会议中,瑞士苦于不想再经历拿破仑战争中,作为小国的它被大国肆意玩弄的悲剧命运,积极争取了一个永久中立国的地位。

根据这个永久中立国的身份,瑞士向整个欧洲社会宣布,不管以后会不会再发生像拿破仑战争这样波及全欧洲的战争,瑞士将不会在政治上倾向任何一方。

与此同时正因它这个中立国的身份,在其国土上滋养出了一个特殊的经济形态“私人银行业”,17世纪由于欧洲各大国间战乱不断,出于保护自己财产安全,英国、意大利等大国的富豪们。

纷纷将钱带入了局势相对稳定的卢森堡、瑞士等小国,随着资金聚集的越来越多,这些小国出现了一种“私人银行”业务。当19世纪瑞士获得永久中立国身份之后,其在客户心中的安全指数持续攀升,使其成为整个“私人银行业”的主力国家之一。

1934年瑞士政府颁布《联邦银行法》,从国家层面给“私人银行”们背书,,允许客户以任何形式的方式匿名存款,同时私人银行需承诺,不会泄露任何“金主”的身份。

正因国家都出面背书,瑞士“私人银行业”在二战爆发前,成为了欧洲的“私人银行业”巨头国家,储存着大批资金。当其他欧洲国家相继沦陷于德国之手后,瑞士的资金储存总量更是达到了历史之最。

至于为什么面对拥有大量资本的瑞士,德国选择了“手下留情”,虽然原因有千千万万个,但有2个核心原因必不可少。首先瑞士的中立被称为“武装中立”,虽在战争中不偏向任何一方,但并不代表没有自保的能力。

当时瑞士总人口只有4000,000人,却在二战期间动员起了850000名士兵严阵以待,这些士兵借助瑞士是处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地理,将瑞士护卫成了一个巨大的碉堡。

同时山地让德军的机械化部队几乎毫无用武之地,若德国强攻瑞士付出的伤亡代价将是百万级,而这对于德国来说是承受不了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一个不到100万级的伤亡,就让它丧失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而除了自身够硬外,德国人需要瑞士当沟通渠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虽然德国跟英法水火不容了,但跟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依旧有着经济往来。

然而由于英国凭借自己的“海上霸权”,基本封锁了德国和美国直接对话的可能,瑞士作为一个中立国家成为二者沟通不可缺失的桥梁。

所以在美国没参战前,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说,德国保留瑞士比占领瑞士更好。后来美国在1942年初参战,德国当时已陷入了苏德战场,根本无力再集结百万级大军硬磕瑞士。


袁载誉


瑞士是一个人口704万(二战期间为400多万),土地面积41284平方千米的中欧小国。但是在二战中,当希特勒的军队肆虐着整个欧洲时,它仍然能够免于战火的破坏。每当学习到这段历史时,很多学生就会问道:“瑞士在二战中为什么能保持中立?” 有的资料说,面对希特勒的威胁,瑞士曾于天内动员了43万大军,并迅速进入作战阵地,显现了坚强的防卫作战能力和决心,加之纳粹德国因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因而放弃了入侵瑞士的意图。其实不然,在这场关系着人类命运的大搏斗中,瑞士并未保持真正的中立,而是助纣为虐,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二战中,轴心国几乎占领了所有西欧国家,只有瑞士是个例外,这难道是元首发的慈悲吗?显然不是,德国没有进攻瑞士的原因很多,这里简单说一说。

首先,瑞士大部分地区是说德语的(大概70%),还有意大利语和法语区,和德国的关系不错,大部分德国人对瑞士也有好感,(虽然看起来没有卵用)两国间几乎没有什么冲突,德国的很多高官冬天都喜欢来瑞士度假。在个人感情方面,德国和瑞士的关系不错。


其次,瑞士对于德国可能进行的进攻也是有准备的,瑞士是全民兵役制(直到现在也是)拥有足够的兵员和装备,而且瑞士处于阿尔卑斯山区中,地形易守难攻,如果进攻瑞士德国不是不能胜利,而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瑞士本身没有什么资源,对于德国来说不合算。


再次,就是德需要一个可以进行外交活动的地区,虽然发生了但是的外交活动并没有100%中断,对于这种外交活动,作为中立国家的瑞士就是一个完美的地区。


瑞士兵工厂

还有一点就是交通运输,瑞士因为阿尔卑斯山隧道的原因,是德国通往意大利最快的方式,瑞士一直在运输方面很配合德国,如果对瑞士开战,那么这条交通要道会被中断,这也是德国不愿看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德国对瑞士经济活动上的依赖。这条看起来很奇怪,德国那么强大,怎么会依赖瑞士?其实问题很简单:

二战前,德国马克严重贬值,贬值到大家用货币取火的地步,国际贸易上,也几乎没有国家认可德国马克,二战的爆发更加深了这个问题,因为对德国禁运的原因,很多国家无法向德国出口商品,但是德国依然需要从其他地区进口商品,于是,瑞士就成为了德国的贸易中转站,瑞士成为德国的贸易中转站并不是偶然,首先瑞士的金融系统十分发达区,瑞士的货币,瑞士法郎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很高,而且瑞士的运输业很发达,瑞士虽然是内陆国家,但是瑞士也有自己的远洋船队。

在2013年,一位名叫cornelius gulitt的老人在临死前,大家在他家的地下室里发现了100多幅名画,总价值大约4-5亿欧元,他父亲就是当时德国一名“艺术品交易者”,他的收藏很可能来自德国在二战期间的掠夺。


另外,瑞士的医药,机械设备行业也非常发达,成为了德国战争机器中的一部分,瑞士对于德国在经济上的要求基本都非常配合,并且一直满足德国的需求 现在瑞士的制药,机械和化工行业非常发达,这和在二战期间的发展也有很大关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瑞士联邦政府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反思。1995年4月3日瑞士外交部长科蒂首次代表政府为瑞士在二战中的表现作出道歉。他说:“我们不能、也决不否认瑞士在战时与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野蛮行为有牵连。虽然一个被纳粹和法西斯世界包围的小国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难,但这也不应当使我们原谅自己当时严重丧失立场与软弱——我认为尤其不能原谅我们当时对受迫害的犹太人的政策。” 当时他还发表了一个经联邦委员会(即瑞士政府)通过的声明,表示瑞士在二战中有负于纳粹受害者。瑞士政治家勇于正视和承认本国政府半个多世纪以前所犯的严重错误并就此道歉,这一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

其实另外一个答案也已经说了,瑞士本身没资源,阿尔卑斯山常年积雪,矿产资源就算挖到也很难运出来。而且比阿登还要烂的山地地形也更不适合大兵团的通行以及后勤,犯不着去打它。

相比之下,低地三国本身处于平原,虽然河网交织,但有完善的桥梁和船渡资源,而且有海岸线,对于德三来说非常有利。加上三国的态度不像瑞士那么严守中立,实际上就是墙头草,万一德法交战不利,很可能随时翻水,还不如直接踹掉!

补充:

其实德不去打瑞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波兰战役爆发,英法对德宣战,并且全面封锁德国。此时美国虽然没有跟随宣战,甚至还保持与德国的贸易往来,但罗斯福搞了个“现金自运”原则,实实在在地恶心了小胡子。德国此时无论走海路,还是先通过两牙中转,再经陆路运回本国,都必须穿过英法的封锁,这是没办法做到的事。而利用瑞士中立的角色,作为幌子则可以绕开封锁。

等到法国被秒,这时虽然保留瑞士的意义大幅降低,但瑞士有限的军力也闹腾不出什么花来,还不如留着继续跟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做贸易往来,还能让它帮忙印钞票。

至于低地三国中,荷兰拥有优质的港口资源,这对于德国本狭小的出海口资源来说非常有用。

至于比利时则是德国进攻法国的必经之路,而且跟法国的态度更为密切。

至于卢森堡,其实跟瑞士一样没什么存在感,纯粹就是因为太弱,所以顺手踹了而已。


用户97136838630


方圆论坛观点!

因为当时瑞士属于世界上第一个永久性的中立国。中立国不参与战争别国也不能攻击中立国。这是世界公认的。永久中立制度起源于19世纪初,而世界上首个永久中立国就是瑞士。也有资料显示瑞士是《国际法》中唯一明确规定的永久中立国。根据条约规定,不论在平时或者战时都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就是永久中立国。目前世界上永久中立国共有7个,并且获得了国际上普遍认可。它们分别是瑞士、奥地利、瑞典、芬兰、哥斯达黎加、土库曼斯坦和爱尔兰。


虽然瑞士是第一个永久中立国。但是在二战之中瑞士绝对扮演了一个丑陋的角色。瑞士在整个二战中大发战争财。在犹太人和纳粹军官之间来回周旋。骗取双方的财物。可以说整个二战除了美国。获得最大利益的就是这个不起眼的中立国。有多少犹太人的钱财都是被瑞士银行给侵吞了。二战过后数不清的钱财由于无人认领都归属了瑞士银行。

而且二战时期德国不攻击瑞士,一方面是因为瑞士是永久中立国。另一方面就是德国需要一个和外界交流的窗口。而瑞士就是这个窗口。整个二战期间瑞士就好像一个黑市一样。供轴心国和同盟国交换情报。购买军火物资等等。当时的瑞士表面上是欧洲唯一的乐土。但实际上当时的瑞士进行着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上最肮脏的交易。在瑞士没有敌对国,只有生意人。由于瑞士的存在,战争进行的更加残酷。



而且据战后解密的一些资料显示。瑞士人也曾在二战中屠杀犹太人。为的就是侵吞犹太人的钱财。而且二战期间瑞士对于犹太人强买强卖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瑞士真正可以算的上是二战战场上的鬣狗,贪婪且狡猾。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个人认为之所以不打瑞士主要由于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损失很大。瑞士虽然是小国,但是瑞士山地高寒地区比较多,不利于大规模的兵团作战,不利于坦克战斗,反观瑞士虽然军队相对其他几国较弱,但是作为永久中立国家的瑞士,其军队建立就是根据自己国家地形所建立的部队,同时作为全民皆兵的国家,很可能打下来也会陷入游击战的深渊。所以两项比较之下,德军优势尽减,而瑞士却可以发挥到最大,所以打瑞士虽然会胜利,但是必然付出惨痛代价。

其二:没来得及。二战中,德军虽然四处征战看似威风,其实也是非常赶时间的。德军虽然是闪击苏联,但是同样苏军也有德军的大雷雨计划,准备侵略德国(德军不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很可能被大雷雨计划弄得更快灭亡),再加上猪队友意大利在希腊闹的笑话,弄得德军每一步军事攻击步伐都非常赶时间,所以从时间上看,根本就没工夫管中立的瑞士。

其三:瑞士物资缺少。瑞士虽然也很发达,但是本国资源确实不多,而且工业实力也欠奉。打仗也是奔着资源奔着工业去的。相对于法国的强大工业基础和苏联的雄厚资源和工业,瑞士真的可谓是连鸡肋都不如的破骨头了,而且还挺难啃的。所以从资源和工业上说我是希特勒也不会在这么紧张的时间内去打一个没用之地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切勿当真,非喜勿喷。


polityW


首先我们要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的就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时的战争中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多多少少受到了很大的受到了损失,这点我们都不用怀疑。当然,这些损失中包括很大的心理创伤和巨大的经济压力,这些都是在这些都是战争战带给我们的后患。跟一战相比,二战实际上是参与的国家最多的一次战争,并且在二战期间大普遍亚欧大陆很多的国家都参与了战争,死亡人数是高达6000多万的,这是相当让人震撼的一组数据,但是瑞士却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我们现在就来举例说明一下当时的瑞士为什么可以独善其身。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瑞士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因为瑞士的国土面积并没有说很大,但是我们不但是有一点我们却不能忽视,那种瑞士的实力是相当让人震惊的。这些实力本身最重要的就是瑞士的领土或者说地形原因。瑞士的国土面积虽然小,但是全国大部分都是在山地,这是并且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的腹地,它周围的山地是十分的崎岖的。德国在二战时期最擅长的战争是闪电战,先用飞机炸,然后再用大炮轰,最后用坦克碾。这样的战术对于瑞士来讲好没有一点作用,因为瑞士的地形是相当让德国头疼的,除此之外,瑞士人也可以说很多人都是猎手,他们每个人的战斗力都并不差,所以说,因此最开始德国并没有说对瑞士下很大的成本。

认识除了瑞士自身的地理环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那就是他们的武器装备。可以这样讲,瑞士,相当于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一个国家,瑞士的银行享誉全球,哪怕到现在瑞士的银行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一个地方。并且在二战时期,不管是德国还是其他国家,很多国家的金钱或者是大量的资金都在瑞士这个地方存放,或者说是储蓄。这样,瑞士可以有很强硬的后台,可以支撑下去,所以说德国在最开始并没有说向瑞士发起战争或者说是攻击。

除了这个之外,瑞士还是一个中立国,这个是在很早之前就确立的,并且在二战时期,虽然讲德国是一个不听取其他国家意见的一个国家,但是在二战时期,瑞士的心是偏向于德国的。那个时候,这也相当于是瑞士的一个自保手段,所以说德国没有对瑞士进行一定程度的攻打,这也是瑞士可以在二战期间可以完整保存下来,并且独善其身的重要原因。


用户104342414388


嘴边的肥肉哪有不吃之理,只是瑞士有着让德国无法开战及吞并的理由与条件,大家都知道瑞士是出了名的中立国。难道就一句中立的口号就可以避免各类灾难了吗?肯定不是的。惜花通过瑞士的国家战略、国际形象及对外政策等阐述瑞士是如何避免战争的。

一、国家战略

身处世界各强国间的小国,本来就是小国的悲哀。却没有因为国家小,而屈服某大国,而是选择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的道路。历史证明能够保护你的人,只有自己。瑞士就非常懂其含义,在对国内教育、军队建设及文化上。一方面强大自身的军队建设,使得其武器装备、军队训练素质、作战水平等等都不逊色世界一流军队,另一方面进行全民服兵役制度,并对内部进行各类矛盾化解,使其永远都能上下团结一心。坚定居安思危的理念,不管在什么样的国际形势下,能够保全自己,哪怕与魔鬼同谋都在所不惜。

二、国际形象

从瑞士建国,始终奉行中立政策,并将其写进宪法了。其不但是这样说的,而且还是这样做的。并在其各方面都能表现出来其中立政策的体现,从《国际公约》到整个世界舆论,都知道其是一个恪尽职守的中立国家。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与相信其中立的态度是非常明确。在全世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让对其存在歹意的国家没有任何理由与借口,发动战争。

三、对外政策

世界每天都是不一样,而世界的政坛更是如此。在二战如此残酷的欧洲大陆上,到处都是硝烟四起、到处都是战争。瑞士更是在轴心国的包围之中,如果不能审时度势,那么瑞士瞬间就会灰飞烟灭。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瑞士为保全国家完整,就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与士气正盛的轴心国达成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条件,通过牺牲其他各类利益换取自身安身立命的基本保障。虽然,其被后世不断的吐槽与各类孤立。却对得起本国的国民,其通过努力保护其国家的完整,人们没有遭受到外敌的入侵。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国度。


惜花公子


道理很简单。

瑞士既是不涉欧洲纷争的中立国,又保有藏兵于民、全民皆兵的传统,任何入侵者要掂量后果;再有地形地貌,山地国家,不利机械化部队展开;三是无资源或财富诱惑;还有更重要一点,瑞士绝大部分属德语文化区,对同文同种国家动武,犯不上的。


ruixuezhaofeng


其实德国法西斯在某一层面上还是讲点道义的,例如对瑞士的中立国家地位,可以承认,它主要是针对一些强大的英法,增多地缘和物资资源,还要塑一个自身良好形象,给国内人民看,一例如进入法国后一些的名胜古迹或古典建筑都没有遭到破坏,以一种艺术文明的形象,作给欧洲人和世界人看。不占领瑞士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即便是瑞士有较大的资金和私人银行,在贪婪的纳粹也望而却步了。再说世界都让他打败了,这小小瑞士算个什么,行,让他帮着我攒钱吧!如果真按希特勒设想,将来这钱早晚都是囊中之物。


和谐摄制A


想起一个笑话,是二战期间,当时的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与瑞士外交部长之间的对话,内容如下:

德:“你们瑞士有多少军队?”

瑞:“50万。”

德:“假如德国派50万军队入侵瑞士,你们准备怎么办?”

瑞:“那我们就每人开1枪!”

德:“要是德国派150万军队入侵瑞士呢?”

瑞:“那......,我们就每人开3枪!”

这个笑话还有一个标题,叫做“无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