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得了“垄断综合征”

一个多月前,因为翟天临抄袭陈坤论文事件,一个叫中国知网的网站莫名的火了。虽然每个读过大学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个网站,但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在朋友圈里发现他有多坑,垄断了国内的大多数论文资源,对原创者只有小恩小惠,却对使用者设置霸王条款,年收入近十个亿。

一个多月后,因为世界上首张黑洞照片在朋友圈疯传时,有网友发现其已被标注版权保护,一个叫视觉中国的网站也突然的火了。社交媒体与自媒体圈对其压抑已久的厌恨,一时集中爆发,全网掀起了对视觉中国的道德讨伐。

视觉中国得了“垄断综合征”

这两起事件背后的平台,本来跟最初的新闻八竿子打不着,因为某个热点,被卷入了舆论的漩涡,陷入巨大的公关危机,最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而狂热的网民,也沉醉在吐槽口水之中,由最初的质疑谩骂,变成了一场宣泄情绪的狂欢,很少人会关注今天互联网行业遇到的本质问题,如果不是突然冒出一个黑天鹅,这两家平台至今相安无事。

垄断,早就了某些互联网平台丑陋的吃相。而相关部门似乎对这个问题毫无感觉。

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商务部自己主动依据《反垄断法》为难过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关于垄断的案件少之又少,为数不多的几个都是巨头之间的撕逼,比如奇虎360公司针对腾讯公司在3Q大战期间滥用其即时通讯工具QQ的市场支配地位,强制用户卸载已安装的360软件的反垄断诉讼,又比如京东举报阿里巴巴在“双十一”促销期间让商户“二选一”的做法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有一种军阀混战,老百姓永远无法获益的感觉。

事实也是这样,当他们混战完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互联网的每个领域几乎都是一家独大,赢者通吃。从全球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来看,这似乎能理解,但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会助长他们得了一种叫“垄断综合征”的病。

垄断综合征的最大特点,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疯狂打压同行,另一种则为吃相很难看。

视觉中国得了“垄断综合征”

疯狂打压同行的行为,基本贯彻了整个中国互联网史,从最著名的3Q大战,到今年年初的微信封禁三大社交软件链接。在这个方面,腾讯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腾讯拥有中国最大的用户体系,很多同行希望通过腾讯平台获取一定的流量。而流量,在腾讯眼里:“此山是我开,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在针对竞品的时候,毫不手软,使出了“禁止恶性链接”的杀手锏,而怎么定义“恶性链接”,解析权归腾讯,这意味着,竞品只能哭笑不得。

关于吃相难看的问题,基本每个领域的互联网巨头,都多多少少得了这种病。最为典型的是百度的医院广告、拼多多的假货、滴滴的加价和安全的不到位……就在最近,共享单车也宣布加价,占领了市场之后,就开始乱收割。

视觉中国则是得了“垄断综合征”肝癌化晚期的典型例子,低价或者乱占一批图片,标注了版权,放到网上诱导大家下载,然后通过跟踪系统找到上钩鱼发去律师函,形成打着原创旗号敲诈勒索的闭环。

“天下自媒体人苦视觉中国久矣”的背后,还有一连串的苦:

天下打车者苦滴滴久矣!

……..

这种苦的一直存在,突然冒出了两个极端的大马哈,然后引发了全民的吐槽,包括各种官媒在内,瞬间成为一件很正义的事情了。他们吐槽的同时,甚至鼓动相关部门问询视觉中国是最基本的,但巨大的关注度只是一味的在一个平台上倾斜,不但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甚至掩盖了一些平台垄断的本质。

从体量的角度,美国也有很多一家独大的垄断公司,他们有的也曾经得了“垄断综合征”,但由于美国反垄断历史悠久,所以即使面对互联网这个新物种,美国的相关部门也不定期盯得死死的,成功创造了很多反垄断的案例。比如阻止了两大在线点评网站Bazaarvoice、PowerReviews的合并,拆散了微软和雅虎的搜索合作协议,不定期问询各大互联网巨头。尽管,很多巨头通过规避手段依然保持着垄断的地位,但由于尾巴不断的被相关部门揪着,所以“垄断综合症”病情没那么严重,甚至有些没有。

视觉中国得了“垄断综合征”

而中国,呵呵,到目前为止,《反垄断法》似乎还是形同虚设……

一个视觉中国倒下了,无数个视觉中国还在活着!总不能靠一个个的黑天鹅事件,把剩下的互联网垄断平台调教一番吧!所以,视觉中国淹没在口水里,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因为少了一把镰刀,并没有影响中国网民作为韭菜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