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縣玉洪瑤族鄉樂鳳村——摘下“窮帽子” 過上好日子

□通訊員 韋付增

凌云县玉洪瑶族乡乐凤村——摘下“穷帽子” 过上好日子

村民領取低產茶葉改造所需的肥料。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是詩人陶淵明描繪東晉的田園生活,令人神往。如今,在凌雲縣玉洪瑤族鄉樂鳳村這個偏遠鄉村也有著同樣的情景:茶林層層疊疊,桑樹鬱鬱蔥蔥,通村道路曲折延綿,村寨屋舍儼然,百姓勤勞富足。去年,全村人甩掉了“窮帽子”,如今,日子越過越紅火。

“以前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極其不便。”該村二組瑤族村民李大姐講述道路硬化前的狀況,她說前年村裡硬化了道路,男女老少都拍手叫好,主動讓出土地,甚至到現場幫工,“這條路我們盼了很久,這下方便了”。

路通了,群眾的思想也通了,村委會副主任李錦勇率先在村裡流轉土地,種上30畝桑樹、10畝百香果樹。“去年銷售桑葉、百香果收入近3萬元。”李錦勇說,村裡有不少群眾種植玉米等傳統農作物,他大膽做一些嘗試,改種特色作物,並且嚐到了“甜頭”。今年他打算擴大桑樹種植面積,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樂鳳村村部是2018年建立的,主樓灰瓦白牆,操場寬敞整潔,坐落在半山腰上。“第一書記”李慈輝駐村以來,抓黨建促脫貧,組建樂鳳村黨員突擊隊,在田間地頭、村頭[弄][山]尾解決群眾的急事、難事,得到了全村群眾的點贊。

“茶葉、山茶油、八角是村裡的主導產業,也是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所以我們結合縣裡的‘以獎代補’政策鼓勵群眾發展產業,還成立村民合作社引導群眾外出務工。目前,群眾的收入有了明顯提高!”李慈輝介紹道。

“茶葉是傳統產業,也是支柱產業,我們鼓勵村裡的鮮茶加工企業搞扶貧車間,解決貧困戶的鮮葉銷售和部分勞動力就業問題。”李慈輝說,近幾年村裡鼓勵發展桑蠶、土豬等特色產業,並初顯成效。“去年,我們建設了大蠶房,新修建了公路和一批集中飲水工程,並對全村140戶貧困戶進行改廚改廁,進一步滿足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

在該村天冬中草藥種植基地,筆者看到負責人鄒書信正查看青苗的成活、長勢情況。他大學畢業後在南寧創業,不久便回到家鄉,當上了村治安專幹,協助村“兩委”做好黨建、扶貧等工作。這個園林園藝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很快瞄準了村裡的好生態,發展靈芝種植產業。“做了4年,每年有5萬元左右的收入,效益不錯。今年實行禁伐,沒有木頭,靈芝事業搞不成了!”有想法的鄒書信另謀出路,一次外出學習機會讓他偶然接觸了天冬,經過考察後便大膽回到村裡流轉2畝良田試種。“3年畝產值1萬元以上,比種植稻穀和玉米好多了,如果試種成功將帶動更多的群眾一起發展。”鄒書信說。

“女兒去年大學畢業,在南寧上班,現在家裡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揹著鮮茶葉到村口售賣的茶農向大姐說,之前女兒上大學,是家裡最主要的經濟負擔,現在不用操心了。她欣慰地說:“無論在家還是外出務工,都有穩定收入,腰包鼓起來了,家家戶戶的房子蓋得漂亮,大家衣食無憂,樂鳳人盼來了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