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敲響

從18歲獨自坐上火車,來到離家3000多公里外的北京求學,到如今已經7年了。

7年,足以發生很多改變。

7年前堅持的,現在可能已經妥協;7年前喜歡的,現在可能已經麻木;7年前害怕的,現在可能已經可以獨自面對。別人經常說:“艾力,你靠自己在這個城市闖出一片天,是個很強大很獨立的人。”

的確,我習慣了一個人面對生活的壓力和挑戰,一個人處理瑣事,就連生病去醫院打吊針時,也是一個人在醫院的長廊中揹著西班牙語等待時間過去。每天晚上回到家,打開書桌前的那盞檯燈,花半個小時錄製每晚的中文雙語睡前故事,群發到微博上。每一段故事的時長正正好好是60秒,一秒不多,一秒不少。讀錯一個詞要重錄,錯了一秒也要重錄。每天6點起床後,也會重複這個過程,沒有任何人可以幫我,哪怕只睡了兩個小時,我依然會自己錄好語音進行推送。

7年,2000多個日夜,就這樣滑過。

其實,孤單的我也是那個想聽到睡前故事的人。這是一個過於追求獨立的社會,在百度搜索“獨立”一詞能找到23900000個相關詞條。

你什麼時候獨立?你為什麼不獨立?你怎樣才能獨立?這三個問題像蘇格拉底之問一樣,排山倒海地向我們襲來。我們也開始一切向“獨立”看齊。工作中,無論什麼事情,我們都希望自己獨立完成;感情裡,無論遇到什麼煩惱,我們都希望自己獨立面對;生活上,無論有什麼難題,我們都希望自己獨立解決。

一開始,獨立是一件讓人嚮往的事。很多人到了十七八歲,最盼望的就是離開家,獨自走向社會。當領到第一份自己賺的工資的時候,我們就像發表“獨立宣言”一樣向世界宣告:從此我可以自食其力了。

到後來,當獨立變成衡量一個人行與不行、好與不好的標準時,獨立開始讓我們感到力不從心。可想而知,這麼複雜的世界,我們獨自面對,是一件多麼吃力的事情。但我們卻陷入了獨立的陷阱之中,認為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自己去獨自默默地承受,扛下來,世界就是我的。所以,即使過得再不開心,即使遇到了再大的難題,給家人打電話的時候,總是報喜不報憂。朋友敘舊的時候,問最近好嗎,我們也都一律回答“挺好的”。

這麼疲憊,這麼孤獨。

其實,我們不過是誤解了“獨立”的含義。

有時候,獨立,並不一定就意味著強大。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敲響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裡,史蒂芬·柯維把人的成熟分為三個階段:依賴—獨立—互賴。小的時候,我們完全依賴他人,生活上由父母照顧,學習上由老師指導。慢慢地,我們長大,在身體、智力、情感和經濟上都變得獨立,能夠照顧自己、管理自己。但我們也會發現,再強大的人,也不能絲毫不依靠他人。人本來就是高度互賴的,想要像孤膽英雄一樣在世界上闖蕩,是一件很傻的事。史蒂芬說——

互賴是一個更為成熟和高級的概念。生理上互賴的人,可以自力更生,但也明白合作會比單幹更有成就;情感上互賴的人,能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但也知道愛心、關懷以及付出的必要性;智力上互賴的人懂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作為一個以講課和演講為生的人,最孤獨和最不孤獨的時刻,都是面對觀眾的時候。無數次奔赴陌生的城市,來到大小規模不等的演講場地,面對未知的受眾群,我無法預知臺下的反應如何。

這像是一場一個人的戰役,成敗只取決於你自己,所以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如果在演講開場的前三分鐘沒有引起聽眾的興趣,每隔兩分鐘沒有一個小高潮,聽眾們沒有鼓掌、歡呼、嘆息等情感交流,那最好的收場就是趕緊下臺。即使再優秀的演講者也有可能在某一次不經意的時刻遭遇滑鐵盧。

所以很多時候,大場面的演講都是兩三位演講師搭配上場,這樣萬一一個人發揮失常,另一位同伴還可以出來救場。如果只有一個人在臺上,遇到被聽眾起鬨,那恐怕既會讓現場的聽眾失望,也會讓那位演講師失去信心,也許從此不敢再登臺了。

幾年前的一本暢銷書《每週工作4小時》,講述了在全球化3.0時代,移動通信和網絡空間給人帶來了更多的自由時間。每週工作4小時不再是痴人說夢。作者蒂莫西·費里斯是“每週工作4小時”觀念的首創者和成功實踐者,他一人身兼企業家、作家、演員、武者和舞者多種身份。他能說六門外語:漢語、韓語、日語、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

他宣稱:“世界上最富有、最成功的人和所有人一樣,每天都擁有同樣的24小時,每週都擁有同樣的7天。他們之所以傑出,是因為他們更聰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整理數據,一個美國程序員可以自己做主要的20%的工作,將雞毛蒜皮的小事授權給別人,每小時的收入為95美元,而他支付給印度程序員的工資僅為每小時5美元。這個例子比較極端,但說明了一點,在不違背商業道德的前提下,通過授權,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自己就可以獲得更多自由時間。凡事都親力親為,能夠留給自己的時間自然會少得多。

在學會自我主導的同時,學會與人合作、互相依賴,既能在關鍵時候幫助我們彌補不足,也能提升工作效率。

工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敲響

艾力,全名努爾艾力·阿不利孜,新東方集團演講師及集團培訓師,《超級演說家》 《奇葩說》人氣選手。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系, CCTV英語演講比賽全國亞軍,託福口語、寫作滿分。擔任東北亞辯論大賽評委、CCTV演講比賽及外研社演講比賽評委及培訓師。新東方18000名教師中12位集團演講師之一,每年在北大、清華等全國數十所高校演講100場以上,每場平均千人以上。獨創“34枚金幣時間管理法”,影響人次上億,個人《酷艾英語》節目網絡點擊量超500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