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上的你和我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

你的人生什麼味道,你走過的路有怎樣的痛苦與幸福,只有自己才能明白。所以說人就像個"孤島",極少的感同身受,更多的冷暖自知。每個人只是自己的"島主",互相的"領土"不能交換,亦無法侵佔。島嶼間可以相互接近,但不是單邊努力,而是要雙方心意。

我們是社會性動物,除了渴望認知自我、認知社會,還期待結識朋友,和其他人產生物質或是精神上的連接。人與人就這樣縱橫交錯,組成了一個複雜的"群島"。

"群島"是不斷變化的,總有人源源不斷加入、也有人陸陸續續離開。加入"群島"也是有規矩的,大家總是"喜迎同類者、旁觀異類人"。

同為天下人,為何有同類、異類之分?天下人雖"性相近"但"習相遠","文化、教育、家庭、經歷"的不同,致使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思考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樣。比如說,有人做了惡事,你我前去審判,我覺得雖情有可原但罪無可恕——理當重判,但你就可能認為雖罪無可恕但情有可原——理應輕刑。譬如此類,不同人關於同一件事的看法很可能天差地別。

進一步講,活著就會經歷很多事,三觀差異大的人容易產生分歧,過多的分歧激化成矛盾,過多的矛盾又容易產生斷裂,最後難免成為背道而馳的"異類人";而看法相近的人很容易達成共識,共識又變成相知,結局自然是意氣相投的"同類人"。

那為什麼大家只會對"同類人"好?因為人本能地追尋安全感,"同類人"讓人感覺是"自己人",團體也期待吸收三觀一致的"可靠資源"。另外"異類人"雖不一定是敵人,但"道不同,不相為謀",道路不一,多言無益,不若相忘於江湖……

我們雖是"孤島",但從不期待孤獨,渴望成為"群島"的一部分。能遇到三觀一致、情投意合的人十分走運,可人生哪能事事如意?有時候我們很難遇到適宜的"群島",但一定不要為了躲避孤獨,選擇背棄內心,為了排解寂寞,隨便加入一個願意接納自己的"群島"。如果真是這樣,你很難快樂,沒有共同的話題,沒有相近的價值觀念,怎麼去知心交流?怎麼能攜手走下去?

說了這麼多,難道要永遠做個"孤獨"的島嶼?當然不是,自己主動選擇的孤獨是獨立而不是孤單,它是思考自己需求什麼,想與何人共處的絕佳時刻。正是沒有了外界干擾,才能真正的瞭解自己,才能清楚自己的渴望。到了這時候,更容易想明白自己到底想去哪,想加入什麼樣的"群島"。

有了鐘意的地方,要怎麼過去?答案是"莫向外求",別人幫不了你一輩子,不要隨便去求人,你得求自己!你的人生完全獨立,要去哪,心裡肯定明白;怎麼去,你要不斷完善、不斷充實自己。你越強大,越能主宰自己的命運,也能去你渴望去的地方。就像詩中所說"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