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好的零售業,被拋棄的拼多多

被看好的零售業,被拋棄的拼多多

“高產”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夜成名的“增長神話”太多了,但資本助推的野蠻生長,在毫釐不爽的週期律下,崩塌、祛魅也快。

其興也勃,其衰也忽,這樣虎頭蛇尾的故事,拼多多要算一個——3月13日拼多多發佈的2018年Q4及全年財報,推倒了拼多多股價連續下跌的第一顆多米諾骨牌,財報數據公佈的首個交易日,拼多多股價即大跌17.45%,至今不足一月,拼多多市值已縮水近3成。

資本不是不看好零售行業,只是不看好拼多多了。從A股到美股,財報季後的近一個月,不僅阿里,甚至也包括京東、蘇寧這些電商,股價都是上揚的,市場對零售業,不可謂不看好;更加尷尬的是,拼多多“逆勢增長”的神話,一直伴隨著燒錢、資本助推,去年一年,暴增900%的銷售和營銷支出,更是燒出了一個經營虧損接近40億元的大窟窿,在這種情形之下,資本不再看好,對拼多多猶如釜底抽薪。

01

被看好的零售業,被拋棄的拼多多


資本拋棄拼多多,一個理由就夠了。

拼多多去年的財報,Q4最糟;拼多多因低獲客成本被看好,但四季度新增買家的的增長,與營銷投入的增長相比,卻堪稱畸形發育。

——2018年第四季度,拼多多新增買家為4200萬,較第三季度環比僅增長18.2%,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數的增量則低於淘寶,在拼多多高成長的“人設”之下,這個數字,足以讓資本市場如墮冰窟;令資本市場更為膽寒的是,四季度拼多多的營銷費用高達60.240億元,這意味著,拼多多的單位獲客成本已經高達142.86元,較2017年同期的17.38元,大幅攀升721%!

拼多多股價的連續、巨幅下挫,只能來自資本市場對拼多多的重估——按照拼多多目前的獲客成本和增幅,當前,拼多多在獲客成本上的這個核心優勢已經所剩無幾,未來,獲客成本更有可能超過主流電商,優勢成為劣勢。要知道,低獲客成本從來都是拼多多的核心優勢,也是資本市場為其量身打造的估值標準的核心考量,當拼多多在用戶規模上尚未確立行業地位,獲客成本卻早早地陷於劣勢,對此,拼多多要麼接受早衰的現實,要麼繼續在燒錢、虧損的道路上狂奔不止,而無論哪一種,都不是資本市場願意接受的。

時至當下,拼多多為何難以爭取新用戶?顯然,類比阿里這樣的帶有商業基礎設施屬性的生態化平臺,甚至其他主流電商,拼多多的弱勢是顯而易見的,畢竟,如今的拼多多,燒錢的方向主要還是營銷。黃崢就曾表示,拼多多有些方面的挑戰要比阿里小,快遞、支付、電商等基礎設施都得益於阿里。只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拼多多還在因假貨、山寨貨廣受詬病的時候,考驗電商硬功夫的時候卻已經來了——當流量紅利的風嘎然而止,要想繼續獲得用戶,商品品質和服務體驗的提升、業態的推陳出新,都要圍繞商業基礎設施、建立在生態化融合的基礎之上。換言之,“淘寶走過的路,拼多多都要走一遍”,但沒有人會停下來等你走完。

02

被看好的零售業,被拋棄的拼多多


資本市場留給拼多多的時間不多了。而四季度拼多多營銷費用暴增、獲客成本高漲,還只是其燒錢式用戶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增長動力衰減的明證之一。

——拼多多財報顯示,2018年,拼多多平臺GMV達4716億元,較2017年同期的1412億元增長234%。不過,這個看起來依舊亮眼的數字,是以同期營銷費用的又一次翻番為代價的,而且事實上,關於拼多多財報中的GMV數據是否真實,也是有重大疑點的,要知道,與GMV掛鉤、曾是拼多多主要收入來源的佣金收入,在去年Q4只有5.29億元,據專業測算,其48%的佣金增幅,更遠遠遜於同期73%的GMV環比增速,換言之,拼多多佣金和GMV增速的背離,除了拼多多加大對商家的補貼力度這種可能性,背後也很可能也存在通過“刷單”或拓寬統計口徑(計入大量下單後卻未真正達成最終交易的訂單)虛構GMV的行為。

事實上,對核心數據的遮遮掩掩,是拼多多財報的一大特色。行業對於拼多多刷單、GMV注水的質疑並不鮮見,對此,拼多多本應給予正面的回應、更加透明的數據披露,但是恰恰相反,拼多多披露GMV的方式是“滾動式”的,拼多多去年Q3的財報顯示,截至9月30日的前12個月(2017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三季度),平臺GMV為3348億元,同比增長386%。這樣的披露方式,一方面讓單季的GMV增長變得撲朔迷離,另一方面,“滾動式”的披露方式可以讓早期的GMV發揮最大的價值,使每期發佈的GMV增長幅度儘可能看起來更漂亮,不過在投資者看來,這無疑增大了GMV注水的嫌疑。

拋開GMV數據的真實性不論,讓拼多多GMV增速大為失色的,還是畸形的營銷支出——2018年全年,拼多多銷售和營銷支出高達134.418億元,這個規模的驚人之處在於,它已經超出拼多多的全年營收,當這種只有短期效益的投入卻無法覆蓋當期收入,只能說明拼多多的營銷變現能力已經很低,低到已經完全陷入燒錢買收入的境地。換言之,營銷投入在拼多多扮演著“速效救心丸”的角色,但藥效已經堪憂。

03

當下的拼多多,需要直面市場質疑,儘管即便這麼做,也未必能夠改變市場對其長期看衰的現實。

資本市場上的拼多多明顯是焦慮的。2018年上市不久,拼多多就推出了10億美金的再融資計劃,在燒錢買收入的境地之下,拼多多需要以高估值泡沫來不斷融資,這意味著,拼多多格外在乎資本市場,一旦資本市場不再相信“新故事”、甚至開始質疑這家公司的誠信和增長模式——這可能是拼多多股價本輪下跌的核心邏輯,拼多多的增長模式就可能徹底啞火。

但美股市場不相信故事,關於頻發的GMV注水質疑、怪異的GMV披露方式、GMV增長與佣金增長的背離……凡此種種,無不需要拼多多做出正面的回應。而究其根本,在盈利還遙遙無期的情況下,GMV如何修正,涉及到拼多多增長模式的可持續性,要知道,四季度拼多多GMV對營業收入的轉化率是進一步降低的,雖然各種數據顯示的結果已經很壞,但如果拼多多不能正面回應涉及GMV的質疑,那無異於倒逼理性、輕易不願意“踩雷”的美股市場往更壞的結果去想。

如果注意到整個零售行業當前的攻守之勢,我們更能認同資本看衰拼多多的判斷。當前,拼多多的對手們都在推出下沉市場的新業務,而下沉市場,對所謂“五環外”的拼多多而言,是起家之地和“基本盤”。

競爭對手們自上而下容易,拼多多自下而上難。拼多多想要從下沉市場包圍拼服務和品質的一二線市場,雖是必由之路,但談何容易。很簡單,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是更加理性的,同樣是“爆款”現象,在其他電商平臺上多數爆款產品是主打個性化和品質的,但在拼多多平臺,有供應商就承認,一線城市用戶“要求較多”,爆款都在三四線。

拼多多靠補貼、營銷獲取用戶的模式,是其很難攻入一二線城市的重要癥結所在,而事實上,靠這種模式獲取的用戶,即便在低限城市,用戶忠誠度也是極低的。這也意味著,當競爭對手們紛紛把數字化紅利驅動的新業務指向下沉市場,拼多多在下沉市場的“基本盤”,恐怕也難以固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