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象!讀書無用論在農村盛行,大學生早已不再吃香

現在那些能夠上名校讀書的孩子,家庭一般都是挺有錢。寒門子弟只佔少數一小部分,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寒門很難再出學子了。首先在農村的孩子,學習資源就比城市裡的孩子差太多了,二是家裡的人沒有過多重視孩子的學習情況,三是沒有那麼錢可以供孩子上更好的學校。根據種種情況下可以判斷,農村大部分的人接受教育程度普遍要比城市的低。除了個別喜歡學習,肯努力學習躍上更高學府的人。

怪象!讀書無用論在農村盛行,大學生早已不再吃香

一、“讀書無用論”的盛行

“讀書無用論”再農村被認為,讀太多的書沒有用,出來賺的錢還沒有那些學技工賺的錢多。在農村某些人眼裡,現在大學本科生出來還沒有在建築工地上班的農民工賺的多。覺得讀書並不能給人帶來太多的收益,於是這類型家庭的孩子,往往都是初中或者高中畢業就出社會闖堂,或者學一門技術。很少會有說讓其繼續上大學的。

怪象!讀書無用論在農村盛行,大學生早已不再吃香

其實這些農村人腦裡有這種想法,可能也是經常看電視播的新聞,由於上大學的門檻越來越低,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比招聘崗位還多,市場招工出現過於飽和現象,也會導致某些沒有什麼背景,畢業學校是二三本的學生導致失業,甚至有可能會幹上一份與專業不相關的工作。在這些人眼裡看來,大學四年學一個專業,出來畢業後做的又不是本行的工作,那上大學還有啥用,浪費錢。再者說,其實一個個家庭裡供一個大學生上四年書,也不容易,不但學費要比高中的貴,而且每個月還要定期給生活費。對於農村家庭來說就更不容易了。

怪象!讀書無用論在農村盛行,大學生早已不再吃香

二、沒有背景的農村大學生畢業後要承受更大的壓力

因為,當一個肯努力,肯在課本上下功夫的孩子,就是想著能夠有朝一日可以憑著自己的努力考上自己心儀已久的學校,畢業後就在學校的城市裡發展。每當農村家庭有這樣的一個孩子時,他們就會把全部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也會供這個孩子上大學,也會定期給這個孩子生活費,雖然這可能還不到城市孩子一半的零用錢,但是對於農村家庭來說,已經很吃力了。

怪象!讀書無用論在農村盛行,大學生早已不再吃香

這些孩子可能在村裡在以前的班級上是個被人尊敬,被仰望的人。但來到學校時,會被周圍的環境,周圍的人影響,會變的更加自卑,這種落差感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性格,使得他們不敢賭自己的未來,也不敢做太出格的事,規規矩矩的活著,成熟的就像大人那樣,每走一步都力求穩妥,這種類型的人是不屬於創業的做老闆的人,只適合當一個打工者。畢業後,用自己四年在學校兢兢業業的成績找一個工作單位。因為沒有家裡人的支持,沒有任何資源的提攜,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紮根。而且自己的家人還要仰仗自己賺錢養老或者過生活,所以說,那些農村的大學生畢業後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怪象!讀書無用論在農村盛行,大學生早已不再吃香

三、“讀書無用論”背後的故事

其實國家早就推出政策了,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學費都不用交了,只用伙食費和課本費。目的就是想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讓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坐在教室裡拿著課本讀書識字。可惜有些孩子並不怎麼喜歡讀書,而是學大人們的惡習,然後又因為自身的不自律,加上家庭環境的影響,很多人讀完小學就想出去打工賺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說的上,吃的了社會的苦,就是吃不了學習的苦。所以也導致越來越多人不喜歡讀書,喜歡出社會闖堂,或者跟村裡的混混在一起度時光,整日無所事事,又不愁吃喝,也就不想一腦子紮在作業上,絞盡腦汁也寫不出一條方程式。

怪象!讀書無用論在農村盛行,大學生早已不再吃香

多讀書對自己還是有好處的,這世上要學習的地方多了去,而且這個時代是信息時代,如果自己跟不上這個社會的發展,那麼自己也只能一輩子生活在底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