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哪天會中招?詐騙手段不斷翻新......

近年來

電信詐騙犯罪新騙術層出不窮

不少民眾無法區分

導致蒙受巨大損失

下面是整理的一份

有關電信詐騙知識的合集

防“電詐”,要仔細看哦

誰最容易受騙?

19歲是受騙高峰,18歲—25歲佔整體受騙者52.4%,其次是26歲—30歲,佔整體的21.4%。

但是,老人依舊是通訊網絡詐騙受損金額最大的群體,其中56至60歲的老人平均受騙金額最高,這些案件單筆涉及的資金少則幾萬元,多的達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在通訊網絡詐騙中,資損程度和受害者年齡呈正相關的關係,年齡越大,其資損的金額就越大。

通過梳理發現,不止老年人群體,目前國內的電信網絡詐騙受害群體已經從20歲出頭的大學生覆蓋到各個年齡層、各個行業的人群。


都有哪些詐騙手段?

由於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都是非接觸性犯罪,犯罪嫌疑人主要通過電話、網絡進行犯罪,詐騙手段不斷翻新,詐騙組織呈職業化、團體化發展,導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屢打不絕。

誰知道哪天會中招?詐騙手段不斷翻新......

現將常見的詐騙手段彙總到一起,並對電信網絡違法犯罪手段做詳細的解析,供大家學習瞭解,增強防騙知識。

案例解析


1

假冒公檢法詐騙


誰知道哪天會中招?詐騙手段不斷翻新......


作案手段:

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檢察官”、“法官”等角色,謊稱受害人涉嫌洗錢、販毒等嚴重犯罪,誘導受害人將資金轉入實為騙子持有的所謂“安全賬戶”,此類詐騙造成損失金額最大。

案例分享:

粟某某報警稱:今天下午接到順豐快遞電話+97992124079000稱自己有違禁包裹,接著被人冒充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藉口其涉嫌洗黑錢犯罪需要配合為由,通過騙取報警人工商銀行優盾密碼和手機動態驗證碼騙取銀行卡內12710餘元。

溫馨提醒:

公安機關不會通過電話做筆錄,逮捕證由公安機關在逮捕現場出示,不會通過傳真發放,更不會在網上查到。公檢法機關從未設立所謂的“安全賬戶”,更不會通過電話安排當事人轉賬匯款到“安全賬戶”。

2

冒充領導、熟人詐騙


誰知道哪天會中招?詐騙手段不斷翻新......


作案手段:

犯罪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得受害人親友的手機號碼、社交賬號密碼,並掌握受害人的社會關係,從而騙取受害人信任,進而編造“發生意外急需用錢”“資金週轉”“代繳話費”等理由,誘使受害人轉賬。

案例分享:

許某在微信上收到其公司領導發來的一條信息,讓其轉給一個支付寶賬號2萬元,許某看到該微信頭像和其公司領導的微信頭像一模一樣,就轉了2萬元。下午5時對方又向其要錢,許某再次轉賬4000元。第二天許某看到該人對其朋友圈點贊,打開對方微信後發現其不是公司老總。

溫馨提醒:

凡是親友間涉及借款、匯款等問題,一定要通過撥打對方常用號碼,或者視頻聊天等方式核實對方身份後再做決定

3

兼職刷單詐騙


誰知道哪天會中招?詐騙手段不斷翻新......


作案手段:

犯罪分子許諾在各種網絡平臺刷得消費記錄後,將返還本金並支付佣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幾單任務後都會很快收到回報,但是做更多的任務時,騙子就會切斷與受害人的聯繫,就此消失。

案例分享:

李某報案稱:今天早上QQ彈出來一個對話框問其有沒有興趣做兼職,是在淘寶上面購買東西,但是商家不發貨,直接退款(刷單)。李某表示有興趣後對方給他發來一個鏈接,讓他在上面操作,要求他不要在淘寶上付款,而是發給一個二維碼付款。第一次李某刷了119元,對方退還126元。後對方又發給一個新鏈接,李某付款480元。但這個錢對方沒有退,對方告訴他這是個連環的任務,完成這個任務,才會退錢。後李某又支付1920元、5999元。付款後李某支付寶被鎖,李某要求退款,對方稱要把任務做完才會把錢退款,後又繼續發送鏈接,李某又支付2486元、2486元、24100元等,共損失55625元。

溫馨提醒:

求職者不要輕信網絡上“高佣金”“先墊付”等兼職工作,不要輕信沒有留固定電話和辦公地址的招聘廣告。

4

投資返利詐騙


誰知道哪天會中招?詐騙手段不斷翻新......


作案手段:

此類騙局通常標榜具有海外背景,從事的行業能賺取鉅額利潤,投資者將會獲得高額投資回報。投資初期,犯罪分子會按時返利,讓投資者嚐到甜頭,繼續追加投資後,將會血本無歸。

案例分享:

楊女士經朋友介紹知道了一個名為“新×天地”的投資理財項目。該項目聲稱在境外投資博彩業,利潤豐厚,能保證每日準時返還3 .3%的高額利息。於是,楊女士添加了“項目客服”為好友,並提供了自己的姓名、手機、銀行卡等信息,然後通過網絡將1.1萬元轉入“客服”指定賬戶。接下來的兩天裡,楊女士每天都會準時收到一筆165元的返利,這讓她確信這次投資很靠譜。然而就在第三天她準備追加投資時,卻發現當天的返利遲遲沒有到賬,她嘗試聯繫“客服”,卻發現已被對方拉黑。

溫馨提醒:

投資理財前,要對所投資的項目進行了解,多諮詢評估,做到深思熟慮,謹慎對待。

特別要警惕網絡上各類標榜“低投入、高收益、無風險”的投資理財項目,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報,謹防被騙

5

保健品購物詐騙

作案手段:

犯罪團伙假扮醫療機構的顧問、專家、教授等,以為老年人“問診”為名誇大病情,再以會員登記、免費體驗、國家補貼、中獎等噱頭誘騙客戶購買各類保健品。而這些“保健品”基本上都粗製濫造,成本低廉卻以高價出售。

案例分享:

70歲的劉先生報案稱,他被一保健品公司的自稱王曉的業務推銷員所騙,被騙金額將近90萬元。劉先生稱,推銷員說購買保健品滿50萬元之後,即可獲得補助款104萬元,但當他前前後後購買了鉅額的保健品後,那個從未謀面的推銷員就突然消失,再也聯繫不上了。

溫馨提醒:

要經常給家中老人說一些老人被詐騙的例子,讓他們不要相信保健品推銷,一旦發現受騙要立即報警

如何防騙

防範通訊網絡詐騙務必謹記以下“四要四不六一律”:


四要”是指轉賬前要通過電話等方式核實確認;手機和電腦要安裝安全軟件;QQ、微信要開啟設備鎖及賬號保護,提高賬戶安全等級;網上聊天時要留意系統彈出的防詐騙提醒。

四不”是指不要連接陌生WIFI;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驗證碼;不要將支付密碼與賬號登錄密碼設為同一個;不要將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手機號等“四大件”個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機裡。

六一律”是指接到陌生人電話,只要談到銀行卡的,一律掛掉;只要談到“中獎了”的,一律掛掉;只要談到“電話轉接某某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的,一律掛掉;只要談到“安全賬戶”的,一律掛掉;所有短信,凡是讓點擊鏈接的、索要銀行卡信息及驗證碼的,一律刪掉;微信陌生人發來的鏈接,一律不點,如果是熟人、朋友發來的,必須先電話核實。

如遭遇通訊網絡詐騙時,應及時向就近派出所警察提供詐騙犯罪分子的電話號碼、銀行卡賬號、QQ號、微信號等,積極配合公安機關開展偵查破案和緊急止付等工作

發生手機被盜時,及時通知家人朋友防止受騙、及時掛失補電話卡、及時解除支付寶微信綁定、及時通知銀行凍結賬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