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宋义倒霉,遇到了项羽这样不讲理的人

小说:宋义倒霉,遇到了项羽这样不讲理的人

项羽从小跟着他叔叔项梁生活,叔叔教他读书他不愿学,又教他学剑,他也不愿学。理由是,学文化只要会写自己名字就可以了,学剑也就是会眼人打架用得上,要学就学万人敌学习战争军事学。

项梁格外高兴,小子行啊,还真有点志向和眼光。于是就教给他兵法,项羽一学就会,但只学个大概,也就不再有兴趣学了。原文说是,“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这其实是种非常高明的学习方法。

晋陶渊明在《无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三国志》写诸葛亮少年读书则是“观其大略”,每有意会,便“抱膝长吟”。

项羽就像一个调皮学生,虽然不怎么守纪律,但却很有点小聪明,读兵书只是“略知其意”,就大有收获,而不是死读书、读书死。

项羽和他的对头刘邦都见过秦始皇,对皇帝的威严与气派都十分羡慕,但说的话不一样。刘邦说的是,“大丈夫当如是”,人活着就应该这样活,太他妈场面了。项羽则说的是,“彼可取而代之”,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呢?刘邦表达的只是羡慕,项羽表达的却是不服气。刘邦话里有流氓气,项羽话里有英雄气。

项羽他叔叔项梁是个不简单的人物。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义了,会稽郡守和项梁商量响应起义,但项梁却想自己单干,先发制人把郡守杀了,收集精兵八千,让跟随自己的吴中豪杰分别任大小官佐。其中一个人没得到任用,有点不服气,就来找项梁理论。项梁说,前几天一个朋友家里有丧事,我派你去主持办事,结果你不上心办砸了,你说还能放心让你办事吗?”说得那人不再说话了,大家也都心悦诚服。

领导考察一个人是长期的,让你办一件小事你可别嫌大材小用,说不定就是在试用你,如果连一件小事都办不好,领导怎么会再交给你大事呢?当你把领导交办的大事小事都能用心办妥当了,关键时刻自然会受到领导的信任和重用。

当时有个叫陈婴的人,是东阳县的一个小吏,老实厚道,办事谨慎。县里有人聚众起事反秦,就像武昌起义革命党强推黎元洪为都督一样,起义军强推陈婴为王,一时之间远近闻名。陈婴他妈妈很是替儿子担心,她对儿子说,打我嫁到你们家,就从来没听说你祖上有做过官的,你现在暴得大名不是个好事。咱不是当“一把手”的料,也没这福气,不如找一个依靠,跟着有名望的人干,革命成功了不失封侯之位,即使失败了不是首犯罪过也不大,逃跑也容易些。说得陈婴连连点头称是,正好这时项梁带着队伍来了,于是就把位子让给了项梁。

陈婴的母亲是不是有点机会主义呀,但你不得不承认他也是智慧的。伟大的时代背景下,高明的不一定全是大人物,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生存智慧。

有个叫范增的,好奇计,虽然七十岁了,但也愿意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他对项梁说,陈胜是个农民,没有什么远大目标,恐怕也长不了。现在楚地人都非常怀念失踪了的楚怀王,您项家又是楚国的世代将门,您最好能推举楚国后代为王来号令天下。项梁觉得有道理,就派人到处寻访,终于找到了怀王流落到民间的孙子心。这孩子现在靠给人家放羊过活,一下子一步登天,扔掉放羊鞭,做了楚王,号为“怀王”,项梁也自号为武信君。

一时之间,革命形势势如破竹,项梁军队连续大破秦军。项梁就有点轻敌。部将宋义劝他注意点,项梁颇不以为然,转而派宋义去联络齐兵。宋义在路上正好遇到了齐国的使臣,就说,你先不要去见项梁,我觉得项将军挺危险,去早了恐怕受连累。结果宋义看得真准,项梁果然军败身死。

如此看来,这个宋义真是不简单,很有点战略眼光。那个齐国的使者见到楚怀王时就大力推荐宋义,说这个人了不起,他说项梁会战败果然让他说中了。兵未战就能预测胜败,是难得的将才。于是,怀王就封宋义为卿子将军。

宋义这个人是很有智谋,但他不幸遇到了项羽。怀王命宋义为主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领兵去救赵。宋义讲究稳扎稳打,项羽性子急,两人争吵得厉害,结果有涵养的宋义被不讲理的项羽杀了。项羽自立为代上将军,楚怀王一看,人都死了,你也别代上将军了,就当真上将军吧。

战乱年代,哪里有那么多道理可讲啊。宋义是死得冤,但革命斗争中冤死的人多了,谁能活下来才是本事。

宋义有点像王佐、袁文才式的人物。对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当时被错杀,也都有很复杂的原因,没法再追究谁的责任。多年过去,即使能够平反,对当事人也没有多大意义了。

您说,叶挻、卢德铭要是能活下来,还不是稳稳的元帅?黄公略、段德昌、刘志丹,怎么也得是大将吧?革命就是大浪淘沙,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说不上公平不公平。(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