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宋義倒黴,遇到了項羽這樣不講理的人

小說:宋義倒黴,遇到了項羽這樣不講理的人

項羽從小跟著他叔叔項梁生活,叔叔教他讀書他不願學,又教他學劍,他也不願學。理由是,學文化只要會寫自己名字就可以了,學劍也就是會眼人打架用得上,要學就學萬人敵學習戰爭軍事學。

項梁格外高興,小子行啊,還真有點志向和眼光。於是就教給他兵法,項羽一學就會,但只學個大概,也就不再有興趣學了。原文說是,“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這其實是種非常高明的學習方法。

晉陶淵明在《無柳先生傳》中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三國志》寫諸葛亮少年讀書則是“觀其大略”,每有意會,便“抱膝長吟”。

項羽就像一個調皮學生,雖然不怎麼守紀律,但卻很有點小聰明,讀兵書只是“略知其意”,就大有收穫,而不是死讀書、讀書死。

項羽和他的對頭劉邦都見過秦始皇,對皇帝的威嚴與氣派都十分羨慕,但說的話不一樣。劉邦說的是,“大丈夫當如是”,人活著就應該這樣活,太他媽場面了。項羽則說的是,“彼可取而代之”,這個人為什麼不能是我呢?劉邦表達的只是羨慕,項羽表達的卻是不服氣。劉邦話裡有流氓氣,項羽話裡有英雄氣。

項羽他叔叔項梁是個不簡單的人物。秦二世元年陳涉在大澤鄉起義了,會稽郡守和項梁商量響應起義,但項梁卻想自己單幹,先發制人把郡守殺了,收集精兵八千,讓跟隨自己的吳中豪傑分別任大小官佐。其中一個人沒得到任用,有點不服氣,就來找項梁理論。項梁說,前幾天一個朋友家裡有喪事,我派你去主持辦事,結果你不上心辦砸了,你說還能放心讓你辦事嗎?”說得那人不再說話了,大家也都心悅誠服。

領導考察一個人是長期的,讓你辦一件小事你可別嫌大材小用,說不定就是在試用你,如果連一件小事都辦不好,領導怎麼會再交給你大事呢?當你把領導交辦的大事小事都能用心辦妥當了,關鍵時刻自然會受到領導的信任和重用。

當時有個叫陳嬰的人,是東陽縣的一個小吏,老實厚道,辦事謹慎。縣裡有人聚眾起事反秦,就像武昌起義革命黨強推黎元洪為都督一樣,起義軍強推陳嬰為王,一時之間遠近聞名。陳嬰他媽媽很是替兒子擔心,她對兒子說,打我嫁到你們家,就從來沒聽說你祖上有做過官的,你現在暴得大名不是個好事。咱不是當“一把手”的料,也沒這福氣,不如找一個依靠,跟著有名望的人幹,革命成功了不失封侯之位,即使失敗了不是首犯罪過也不大,逃跑也容易些。說得陳嬰連連點頭稱是,正好這時項梁帶著隊伍來了,於是就把位子讓給了項梁。

陳嬰的母親是不是有點機會主義呀,但你不得不承認他也是智慧的。偉大的時代背景下,高明的不一定全是大人物,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生存智慧。

有個叫范增的,好奇計,雖然七十歲了,但也願意加入到革命隊伍中來。他對項梁說,陳勝是個農民,沒有什麼遠大目標,恐怕也長不了。現在楚地人都非常懷念失蹤了的楚懷王,您項家又是楚國的世代將門,您最好能推舉楚國後代為王來號令天下。項梁覺得有道理,就派人到處尋訪,終於找到了懷王流落到民間的孫子心。這孩子現在靠給人家放羊過活,一下子一步登天,扔掉放羊鞭,做了楚王,號為“懷王”,項梁也自號為武信君。

一時之間,革命形勢勢如破竹,項梁軍隊連續大破秦軍。項梁就有點輕敵。部將宋義勸他注意點,項梁頗不以為然,轉而派宋義去聯絡齊兵。宋義在路上正好遇到了齊國的使臣,就說,你先不要去見項梁,我覺得項將軍挺危險,去早了恐怕受連累。結果宋義看得真準,項梁果然軍敗身死。

如此看來,這個宋義真是不簡單,很有點戰略眼光。那個齊國的使者見到楚懷王時就大力推薦宋義,說這個人了不起,他說項梁會戰敗果然讓他說中了。兵未戰就能預測勝敗,是難得的將才。於是,懷王就封宋義為卿子將軍。

宋義這個人是很有智謀,但他不幸遇到了項羽。懷王命宋義為主將,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領兵去救趙。宋義講究穩紮穩打,項羽性子急,兩人爭吵得厲害,結果有涵養的宋義被不講理的項羽殺了。項羽自立為代上將軍,楚懷王一看,人都死了,你也別代上將軍了,就當真上將軍吧。

戰亂年代,哪裡有那麼多道理可講啊。宋義是死得冤,但革命鬥爭中冤死的人多了,誰能活下來才是本事。

宋義有點像王佐、袁文才式的人物。對革命做出過重大貢獻,當時被錯殺,也都有很複雜的原因,沒法再追究誰的責任。多年過去,即使能夠平反,對當事人也沒有多大意義了。

您說,葉挻、盧德銘要是能活下來,還不是穩穩的元帥?黃公略、段德昌、劉志丹,怎麼也得是大將吧?革命就是大浪淘沙,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說不上公平不公平。(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