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演員的表演行當

前幾天發文戲曲的角色行當有哪些?,對戲曲中生旦淨醜四大行當的內容、作用以及美學價值做了簡要介紹,也曾提到各個劇種在各行當下面又有繁簡不一的細分。京劇自不必說,就拿西北地方戲秦腔來說,各行當的劃分也非常細緻,比較流行的大家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四生、六旦、二淨、一醜”,俗稱“十三頭網子”,具體可分為“二十八門”之多。

秦腔演員的表演行當

秦腔《三滴血》雕塑

秦腔早期的文獻記載比較有限,能查到的秦腔興盛時期,大約就是清朝乾隆年間,魏長生曾在京城掀起一股秦腔熱。到了清代末年,西北各地的秦腔戲班多如牛毛。在角色配置上,各劇團根據自己的實力情況,分別實行“四梁四柱”或“四梁八柱”的角色體制。“四梁”即頭道演員:鬚生、大花臉、正旦、小旦。“四柱”即二道演員:鬚生、花臉、小生、醜。“八柱”是在“四柱”的基礎上增加武生、武旦、老旦、把把花臉。“四梁八柱”包括四生、四旦、三淨、一醜。這些角色體制是根據秦腔傳統劇目大都表現古代政治軍事、帝王將相等的特點形成的有關秦腔的表演行當,簡要分述如下:

一、生是除花臉(包括淨、醜)外所有扮演男性人物的統稱,按年齡又分為鬚生、小生兩大類

1、鬚生——最能體現秦腔特色,一般為中年男性,掛須,俗稱“鬍子生”。所扮人物性格特點:正直、善良、老成、持重、剛毅、穩健。依年齡不同又分為正生(主要扮演中壯年人物,如《轅門斬子》中的楊延景)、老生(主要扮演老壯年人物三如《走雪山》中的老曹福)、紅生(因勾紅臉而得名)、鞭子生、馬褂生、靠把須中生、衰派鬚生7種。

秦腔演員的表演行當

秦腔《轅門斬子》劇照

2、小生——主要扮演青年男子,又分為①文小生(偏重唱、念、做工,如《白蛇傳》中的許仙)。②武生——專扮武藝高強的青壯年男子(如《長坂坡》中的趙雲),可分為長靠武生、短打武生。③文武小生(文武兼備,如《回荊州》中的周瑜)。④娃娃生——扮幼年男子,又稱童生、幼生(如《三孃教子》中的薛乙哥)。

秦腔演員的表演行當

秦腔《三孃教子》劇照

二、旦行是對在戲曲中扮演女性人物的總稱,按年齡、身份、性格等分為正旦(也稱青衣)、正小旦、小旦、花日、老旦、彩且(也稱丑旦、媒)、武旦等。藝諺說“青衣兩手交,閨門旦目下瞧,武旦風擺柳,搖旦手叉腰”概括了旦角表演上的特點。

1、正旦(青衣)——扮青壯年女性(如《鍘美案》中的秦香蓮、《五典坡》中的王寶釧、《三孃教子》中的王春娥。端莊,一般著青色衣襟、素裙。

秦腔演員的表演行當

秦腔《鍘美案》劇照

2、小旦——主要扮演未出閣的青年女子(如《火焰駒》中的黃桂英),也多扮仙女,小家碧玉,也扮善於刀馬者,稱“刀馬旦”。

3、花旦——主要扮演性格開朗、活潑美麗的中青年女性。

4、老旦—扮年老婦女(如《轅門斬子》中的佘太君)。

5、彩旦——扮演不善之女,又稱丑旦(如《烙碗記》中的馬氏)。

6、武旦——扮演武藝超群的中青年女性(如《破洪州》中的穆桂英)。

秦腔演員的表演行當

秦腔《破洪州》劇照

三、淨行主要扮演性格剛直、粗暴兇猛的人物。淨,俗稱花臉,可細分為大花臉(也稱黑頭、大淨)、二花臉(也稱毛淨)、把把花臉(娃娃花臉)。

1、大淨——主要扮演正直剛健、性格粗獷的朝廷重臣(如《忠保國》中的徐延昭、《鍘美案》中的包文正、《甘露寺》中的孫權等)。

2、毛淨——扮演綠林好漢或兇殘暴戾的人物(如《火焰駒》中的艾謙)。

秦腔演員的表演行當

秦腔《火焰駒》劇照

四、醜行分為大丑、小丑、老醜、武丑。醜行講究不冷不熱,幽默為貴。藝諺有“秦腔重醜,唐代就有”,“熱死的花臉凍死的旦,不冷不熱吃醜飯”

除此之外,還有雜行,也稱“零碎”。如旗、鑼、卒、報、更、車、轎、衙及正反將、丫鬟、院子、刀夫、校尉、龍套等。可見,秦腔的角色非常豐富。在長期的實踐演出中,有許多演員都擅長不止一個行當。如易俗社李可易先生,雖是花臉演員,但能戲極多,還教授過許多旦角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