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失靈的神話:免費高速導致的“大擁堵”現象

由於某些產品無法避免或限制非認定者使用,所以難免會出現“搭便車”的現象。

比如“燈塔”和“公路”。

市場失靈的神話:免費高速導致的“大擁堵”現象

燈塔可以在茫茫大海中為船隻指引方向,但你永遠也無法知道,究竟有多少船隻享受了燈塔的指引,假如有的船隻不繳費,燈塔也無法單獨為其關閉燈光。

如果所有船隻都不繳費,那燈塔如何經營下去?

如果市場真的需要這種東西,那麼一定會找到合理的收費模式,“收費科技”也是整個產品中的一環。

結果是,1820年46座燈塔中,只有11座是官方建造,其餘的34座都是由私人建造。60%以上的“燈塔”是由私人運營的。

所以奧派看來,如果沒有合理的收費模式,那麼這個產品就不應該被髮明出來。

市場從不失靈,市場可以創造一切。

同理,在奧派看來,作為和燈塔同類型的產品,“公路”也應該是收費的。

不單單是對“高速公路”收費,對普通道路也應該收費。

公路

與我們想象中不同,高速公路收費是美國人先想出來。

美國收費公路起步於1790年代,然後到了1820年,美國人發現公路業大額虧損,所以到1830年之後就逐步取消收費了。

為什麼,因為當時沒有監控,高速公路上也沒有遮擋,車輛在收費口之前走岔路就繞過去了。

更大的問題是沒有有效的計費手段,因為你無法得知車輛到底在公路上行駛多少里程。

如今的高速公路都設有兩端計費,在道路的兩邊是有擋板的,再加上24小時不間斷監控,車牌、人臉瞬間識別,基本上和封閉道路沒有區別了。完全可以做到100%收費。

甚至還發明出ETC這種東西,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市場失靈的神話:免費高速導致的“大擁堵”現象

當然,我們看到一些國家,號稱公路“永久免費”,但是有個問題你是繞不過去的,那就是建造公路的錢從何而來呢?

你看到公路好像就在那裡,但事實上公路並非天生存在於地球上的。

天上不會掉餡餅,無論公路收費與否,它的成本就在那裡。

公路的建設,從最初的開發,到後期的維護,這些都需要費用的。

如果公路免費,那麼則意味著是政府出錢,由納稅人買單。

那“財政兜底”與“用者付費”這兩種模式從經濟學上看,哪種模式更合理呢?

用者付費

“用者付費”就是意味著與“大鍋飯”相反。

如果公路免費,由政府兜底修建,則代表由納稅人平攤這筆錢。

但是公路修成後,每個納稅人的受益是不同的。

比如快遞公司,或者“驢友”,每天都在路上跑。

相對應的“宅男”,可以一週都不出門,吃飯點外賣,買東西網購。

那你說讓這些人平攤公路費,是否合理呢?

在奧派看來,所謂的正義就是,用者付費。

所以高速公路收費,我們認為是正義的,因為他符合誰使用誰收費這一原則。

中國可以做到如今高速公路的覆蓋率,恰恰是因為中國的高速公路是收費的。

這才是真正合理的制度,社會主義的先進性,合理性,那是白說的麼。

如果高速公路收費是正義的,沿著個思路想下去,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普通的公路也是要收費的?

因為我們看到的是,在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的時候,就會造成“擁堵”。

市場失靈的神話:免費高速導致的“大擁堵”現象

那麼普通公路免費是否是造成擁擠的原因之一呢?就像“敬老卡”會帶給公交車擁擠一樣?

假如普通公路收費,是否可以避免浪費資源呢?這時我們的社會是否更加公平?

付費科技

那如何才能做到普通公路收費呢?

對於公路收費,我曾經一度認為是沒辦法做到絕對公平的。

如果對所有車收取“養路費”,那麼對出行少的人肯定是不公平的。如果把通行費加入到“油價”中呢,每輛車的耗油又都是不同的。

這些都並非奧派的精神。

普通的公路,是沒有辦法做到類似高速公路上設立收費站口,然後中間封閉的特徵的。

另一個關鍵的問題在於,如果收費,那麼就意味著車輛需要停下來。

這屬不屬於一種浪費呢?

對於普通的公路,你要只出行幾百米,收費可能只需要幾分錢,再短一點,甚至到不了一分錢,那該如何收費?

在講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一下大家手裡還有幾張卡?

在手機支付被髮明之前,我們的錢包裡發了各種各樣的卡。

不光有銀行卡、信用卡,還有各種會員卡、vip卡、折扣卡、公交卡、停車卡、儲值卡。。。

可是手機支付被髮明之後呢,不但各種會員卡消失了,就連銀行卡也不用隨身攜帶了。

你甚至可以把銀行卡裝在手機裡。

市場失靈的神話:免費高速導致的“大擁堵”現象

我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呢?

關於收費科技的一升再升,使原本認為普通公路收費無法收費變為可能。

高速公路上的ETC,大大縮短了停車繳費的時間。

而現在呢,有了手機支付,相對於ETC需要專門的設備,手機支付使得“收費科技”的成本又下降了很多。

你在手機上輸入車牌號,直接開進高速就可以,到了出口直接掃車牌號,然後就能從手機支付扣費。

這個想法並不是我想出來的,如今已經出現了“車牌付”。

市場失靈的神話:免費高速導致的“大擁堵”現象

把你的車牌綁定在手機裡,掃描車牌自動收費,減少了停車和減速的時間。

ETC如果從市場經濟的精神看,大概率是要被淘汰的。

普通公路收費

所以如今如果想對“普通公路”收費,從技術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現如今監控視頻已經可以覆蓋整個主要道路,限號開上街馬上就會被發現。

那麼就可以從監控拍到第一次車牌開始計費,每過一個路口就扣一次費,擁堵時段收費加倍。

或者直接在車上加上定位,直接從你賬戶里扣費。

如果可以強制每輛車都安裝車牌,那麼同樣可以再安裝一個定位感應器。

如果您覺得公路費太貴,您也可以叫外賣,沒事少出門,正好符合我們的目的。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此處,已經氣的準備開始罵了,“公路”怎麼能收費?

但我可以和你說,這才是符合正義,並且有利於你的。

看上去你在享受免費的公路,但實際上你已經為路付過費了,只是你沒有發覺罷了。

“公路”是由地方政府出錢,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源主要是靠納稅人繳稅給政府,所以這裡面出現了套利的空間,還不如直接收費。

公路建設與維護,是地方政府支出的大頭。

地方總在喊沒錢,他們是真沒錢。

公路、警察、消防、醫療、教育等等,這些都是由政府提供。

市場失靈的神話:免費高速導致的“大擁堵”現象

一個城市建設的越好,對於地方政府的負擔就越重,如果政府缺錢,他只有兩個途徑。一是增加稅收。

二是借錢後“放水”稀釋債務。

你覺得這兩個哪個對你更有利呢?

你現在所享受的一切便利,看似都是免費的,但經濟學講的是天上不會掉餡餅。你已經為之付過費了。

好了好了,你說的道理我都懂,但是公路收費就是不行。

那我就想問問你,為什麼總是念念不忘房地產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