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於7000年前的“易學”,為什麼現代人連入門都難?

創始於7000年前的“易”學,是中國古人研究宇宙規則的模型及說明書,且能“推天道以明人事”,這樣一門大學問,為什麼現代人連入門都難?跟古今語言上的變遷有關嗎,跟古今思維方式的差異有關嗎?難道是古人更聰明更有智慧嗎?

創始於7000年前的“易學”,為什麼現代人連入門都難?

“易學”創始人據說是伏羲,他以陰陽及天地人“三才”為基礎,創建了八卦,即模仿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八種自然現象,歸納為“乾、坤、震、巽、離、坎、艮、兌”這八種卦象,此即“伏羲先天八卦”。當時沒有文字,後世稱為“無字天書”。商末周初,周文王、周公父子作後天八卦,推演六十四卦,並加以註解,這就是俗稱的《周易》。

“易學”誕生後,成為中國文化的淵藪,不論是儒家的孔孟、道家的老莊,還是兵家孫子、縱橫家鬼谷子,抑或中醫寶典《黃帝內經》,乃至天文、算學、文學、藝術等等,無不以“易學”為宗。所以有人說中國是“易學的中國”,不無道理。但可惜的是,這樣一門寶貴的精神財富,現代卻越來越貶值了。

創始於7000年前的“易學”,為什麼現代人連入門都難?

我們把“易學”看得太神秘、太高深,忽略了一點:《周易》是古代讀書人的必修科目,懂《周易》的大有人在,可稱為大師的,如漢朝的京房、唐朝的袁天罡、宋朝的邵雍等等。

可如今這個時代,別說出現邵雍那樣的易學大師,就是略懂皮毛的人也很少見到,這是為什麼呢?

當然,“易學”雖名為“易”,但其蘊涵的哲理至廣至深,本身就難以領悟。而成文於周文王時代的經文,古奧玄妙,微言大義,加上年代久遠,也很難把握要旨。

但是,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創始於7000年前的“易學”,為什麼現代人連入門都難?

就算讀不懂古人的經文,那為何就不能出現一位伏羲或周文王式的具備原創能力的人物?《周易·繫辭傳》說,伏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這個時代缺少的,正是伏羲這種“仰望星空的人”。現代人太浮躁、太功利,沒有興趣去幹那種“無用”的事。一句話:修養達不到!

創始於7000年前的“易學”,為什麼現代人連入門都難?

不過,我們這個時代,或許也有很多精通“易學”的智者,只不過他們可能也像伏羲一樣,避開了塵世的喧囂,與天地直接展開“對話”。這樣的人,我們緣淺見不到罷了。但願,這是真的!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轉發!

更多精彩國學內容,歡迎關注“一起讀國學”!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