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簡析——校本教材教研成果系列

跨入高中學習,學習目標應該非常明確——向理想中的大學衝刺,所以高中生是離大學最近的人。高中生日常學習效率的高低直接關係著平時知識的積累,影響著學習基礎的形成和學習技能技巧的掌握,如果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學生就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在規定的學習時間內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長此下去學生必然失去學習的信心,會進一步導致學習狀態差而學習效率低下,日積月累必將導致學習落後,甚至失去學習的信心。

因此幫助學生提高日常學習效率是促進學生成才的關鍵所在,而高中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何在?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初中基礎知識不牢固是導致學生高中階段學習效率不高主要原因

高中的學習是初中所學知識的延續,更是初中所學習知識基礎上的提升,牢固而紮實的初中基礎知識是高中學生學習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高中學習效率的必要因素。如果學生連初中知識掌握不牢,那麼將成為學習高中知識的第一障礙,因為高中知識許多與初中所學知

密切相關,相當一部分知識是初中知識的延伸,要學習高中知識,初中所學知識是高中知識學習的必要基礎,缺乏或薄弱初中的基礎知識必將成為學習高中知識的必然障礙。此時,如果在同一時間內學生既要複習鞏固初中所學知識又要學習高中各學科新的知識並形成知識技能技巧是很十分困難的,這樣在有效時間段內學習效率必然低下,不僅如此,加上高中知識的難度加深,抽象性增強,知識面拓寬,拖欠的知識越多,學生越不能及時消化所講內容,跟不上教師教學的進度,長此下去,學生就感覺到高中課程難度太大,學生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學生思想就會發生動搖,學生僅有的學習熱情漸漸冷卻,學生的學習進入低谷,甚至正在慢慢放去學習.

二、缺乏長遠學習目標是學習效率低的因素

學生進入高中學習,最終目標是學習3年之後考取大學,但這只是個模糊的目標,不足以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一個具體的長遠學習目標,學生的學習就沒有方向,沒有方向也就學習動力不足,動力不足則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就不強,而學習的隨意性更大,這樣學生對學習就不是十分在乎,平時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時好時差,難以養成一種良好學習的習慣,難以進一步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這樣僅有的一點淡淡的目標已就在漫長學習過程中慢慢消失,進而隨波逐流,學習進退,分數高低也不在乎,就不在乎自己的前途,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就談不上效率.所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長遠目標,並在學習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成績,時時客觀分析對比與目標的差距,也是鼓勵和刺激學生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手段。

學習方法不當是學習效率不高重要原因

三、學習的自覺性不強導致是學習效率不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學習是一件長期自律並自覺的行為過程,學生獲得知識鞏固知識並形成技能技巧,需要學習的意志和長期不懈的努力,因此提高學習的素質,要養成這種良好的學習素養,學生在離開父母監督的情況下,在高中老師對學生的學習不可能象初中一樣監督,所以學生不僅要嚴加管理自己,獨立學習,還要適應高中的學習環境學習方法的變化,學生不僅要能夠自覺學習,改變學習方法,而且需要有較強的自制力,自覺抵制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自覺抵制外界不良書籍及不健康的網絡信息的影響,學生處在將要進入成年人的特殊階段,外界不健康的書籍和網絡信息對學生影響很大,容易使學生進入不能自拔的境地,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內容會把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育衝得蕩然無存,這些不健康的知識最容易擊垮學生學習的意志,使學生沉迷不能自拔,喪失了學習的毅力,削弱了學習的鬥志,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經常走神,學生就上課心不在焉,人在課堂而心在課堂之外。還有網絡遊戲,是最容易讓學生沉迷不能自拔,古人說玩物喪志,如今上網玩遊戲也喪志。

四、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效率的要素, 高中學習不僅是初中學習知識的延續,更是學習方法上質的改變和學習思維質的發展.學生在初中形成較固定的學習思維和學習模式即在老師嚴格監督和督促下的學習,加上初中知識無論從深淺、廣度及知識的靈活性都比高中要小得多,加之科目少考點少,,考點和知識點的考核的方式,教師早已嫻熟,再加上老師嚴加督促對知識點的記憶,強化考試內容及相應考點的專題強化訓練,學生掌握知識但同時也形成固定的學習模式和固定的思維方式,初中尤其是初三科目少,知識難度不大,考點相應較少,有足夠的時間強化訓練以適應中考,學生以這種方式收穫了初中的知識,同時在學生的大腦中牢固樹立並形成以此種學習方式獲得知識的理念,同時也養成一種要老師監督才學習的學習毛病,,而一旦升入高中學習後,科目增多,學習難度增大,知識的靈活性增強.學生仍然用原來的學習方法,不注重思維的培養,就難以適應高中的學習,尤其是對理科的學習。這樣學生髮現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在初中可以取得較好的成績,卻在高中學習中卻不靈了。根本原因在於初中知識相對形象而高中知識更加抽象,面對這種情況,學生的思維仍然還在停留在形象知識學習的方法.長此下去,學生付出很多收穫卻很少,即在有效時間內學習效率不高,長期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學習方法最終影響著學習的效率,所以高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同時要灌輸學習的方法,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以此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五、學習知識課前不預習,課後不復習是導致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

學習應該是個長期的知識認知並獲得技能技巧的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過程之中並在老師的主導下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積極的態度學習知識。積極態度具體表現為:課前有自覺學習預習的習慣,課前預習是老師對學生一種傳統習慣要求,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具體表現之一,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環節之一,只有預習到位,學生帶著疑問聽課,聽課才有較強的學習針對性,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質量進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複習是對已學知識的重溫,通過複習鞏固已學知識,為進一步學習新知識作鋪墊,課後及時複習是既是對已知識的鞏固,更是對知識的整合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提升。如果學生每天對所學知識不能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中應該掌握的知識點上出現盲區,這樣知識得不到鞏固,能力得不到提升,這樣必然導致學生基礎不牢固,從而課堂學習效率不高。

六、早戀是導致學習效率低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中學生漸漸步入青春期,這是個熱情似火的年齡,也是充滿活力的年齡,不論男生還是女生,經意或不經意中都會欣賞對方,有部分學生會由暗戀走向早戀。據有關教育專家調查,中學生早戀年齡比上世紀後期略有提前,早戀率不斷提高。在高密度的學習中,早戀會使早戀的雙方課堂精力不集中,更談不上學習了。早戀很大程度上就放棄了學習,學習效率低是必然結果。

影響高中生學習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我認為有以上幾個因素,如果我們作為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內容之外,加以對學生嚴加管理,精心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成就學生的成長,也就成就了教師自己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