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熔旧铸新”奋进幸福之城

■ 铜陵日报记者 刘洋 南京日报记者 朱凯

铜陵:“熔旧铸新”奋进幸福之城

矗立在群心村渡江文化广场的“渡江第一船”雕塑。

近年来,铜陵市加强长江岸线整治力度,建成全长3.2公里的滨江生态公园,将昔日脏乱差的滨江岸线打造成为铜陵美丽的“外滩”。图为铜陵市滨江生态公园。 铜陵日报记者 吴启斌摄

铜陵:“熔旧铸新”奋进幸福之城

参加过渡江战役的90岁老战士姚武清回忆峥嵘岁月。

铜陵:“熔旧铸新”奋进幸福之城

采访团参观铜陵市枞阳县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铜陵:“熔旧铸新”奋进幸福之城

群心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古中举讲述人民解放军当年在群心村登陆的渡江故事。

铜陵:“熔旧铸新”奋进幸福之城

金隆铜业有限公司车间内的自动化设备。

铜陵:“熔旧铸新”奋进幸福之城

采访团在铜陵市博物馆参观,了解铜陵采铜、冶铜的历史。铜陵日报记者 刘敏摄

当年渡江部队的登陆地群心村,徽派民居与油菜花海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乡村画卷。

1949年4月21日上午8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顺利占领铜陵县城,这是渡江战役发起后人民解放军解放江南的第一城。“江南解放第一城”的殊荣,让铜陵永载共和国史册。

这座因铜而建、以铜命名的城市,有着诸多第一:新中国第一个铜工业基地,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这里开创了“解放思想”之先河,多项改革试点领全国之先。

这座富有铜矿的城市,因“江南解放第一城”的殊荣,被赋予了取之不尽的红色文化资源。70年来,铜陵传扬渡江精神,不断开拓前行。特别是近年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这座昔日的重工业城市正华丽转身,成为长江经济带上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文明之城、幸福之城。

“江南解放第一城”永载共和国史册

铜陵,是渡江战役的主战场之一。根据渡江战役总前委的部署,担任铜陵战线正面渡江任务的是第三野战军七兵团24军,下辖70师、71师、72师。今年90岁高龄的老战士姚武清,当年就是第三野战军24军71师的一名通讯兵。

“我们通信连踏上胥坝时,天还没有亮。”再忆70年前的渡江战役,姚武清的神情依旧慷慨激昂。1949年4月20日晚,24军70师和71师从江北无为一带发起渡江,在胥坝乡的文兴洲、东风泡等地成功登陆。下半夜,见到铜陵胥坝乡登陆部队打出的信号弹,他们通信连便跟随71师师部登船过江。

“那个时候我们的战士都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老人还清晰地记得,他们渡江时,战斗已基本结束,但江面上散落着不少落水的战士,在冰冷的江水中冻得瑟瑟发抖。由于条件简陋,部队只能用木船改装的救生船进行捞救。

铜陵地方党史专家吴笛的讲述,印证了姚老的回忆。1949年4月20日,依据渡江战役计划,中路集团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当天8时许,24军接受渡江命令后,于17时开始炮火准备,摧毁敌沿江工事,掩护船只由内河翻坝入江,掩护各师第一梯队上船。

21时15分,24军军长王必成发出开船命令。顿时,长江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24军70师和71师冒着敌人的炮火向长江南岸进发。接近敌岸约100米处时,各船上的轻重机枪、六零迫击炮向敌前沿阵地还击。21时35分前后,两个师的先头部队在火炮和机枪掩护下,在铜陵县文兴洲、新江口等地强行登陆。70师210团9连3班和209团5连8班战后分别获得“渡江第一船”和“渡江突击模范班”光荣称号。

70师和71师先头渡江部队按预定作战任务攻击前进,在鳊鱼肚胜利会师,至4月21日1时,全歼文兴洲守敌。21日4时,70师以小木船和三角架等简便器材渡过夹江,守敌南逃,全师展开追击,攻占太平街、汀洲,然后分两路会攻铜陵县城,国民党守敌见状纷纷向东南逃窜。

1949年4月21日上午8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顺利占领铜陵县城,这是渡江战役发起后人民解放军解放江南的第一座城市。

渡江登陆点建成“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江心洲行人免费轮渡,如今已是铜陵市常态化实施的民生工程。在铜陵寻访期间,采访团记者从江南渡口乘坐免费渡船渡过夹江,登上了渡江战役中解放军的登陆地点——胥坝乡。

一入胥坝,江心洲上的美丽风光令人惊艳——徽派民居的白墙黛瓦古朴雅致,怒放的油菜花儿铺出一地金黄,江心小洲上道路通达,满眼望去,处处一派秀美的江南风光。

矗立在渡江文化广场的“渡江第一船”雕塑,是胥坝乡的标志,由群心村里走出去的两位企业家资助建设。这座11.75米高的铜雕塑,如今已成为铜陵市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没有百万雄师过大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美丽新生活。”站在村乡贤文化馆专门为纪念渡江战役胜利设立的史料展板前,群心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古中举感慨万千。

群心村地处铜陵江心洲,1949年前是一个交通不便的偏僻乡村。70年来,群心村始终传承渡江战役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这个江中岛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群心村被称作“画里群心”。村容村居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享有铜陵最大的原生态湿地,使群心村成为万里长江上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丽村庄;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超过2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3万元。景美民富,使群心村拿到了“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示范”等一连串金字招牌。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矿城市变“幸福之城”

铜陵滨江生态公园内有一处别致的建筑,这是一座“悬浮”在旧码头上的书屋。500平方米的书屋建在上、中、下三个观景平台上,打造出一个驶向书海的“码头”。在铜陵,这样美景与书香相伴的读书处有十多个,均免费供市民休闲读书。

滨江生态公园西邻长江。曾经的这里小码头林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其真实写照。过去的铜陵虽然地处江边,却有着“临江不见江”的尴尬。滨江生态公园的“诞生记”,是铜陵绿色发展转型的生动实践。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近年来,铜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累计投入近10亿元,实施港口岸线整治项目近200个,依法关停和拆除小码头和非码头设施。如今的滨江生态公园,被称作“铜陵外滩”,多次被央媒点赞报道。

铜陵有色金隆铜业有限公司,是铜陵铜产业和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这里,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闪速炼铜工厂,现已形成年产45万吨阴极铜、120万吨硫酸的生产能力,2018年生产的成品黄金占安徽省黄金总产量的七成以上。

近年来,该公司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先后投入近3亿元,完成了环境烟气综合治理、硫酸尾气脱硫等环保项目建设,冶炼废渣全部综合利用,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3500吨/年,获得“全国减排先进集体”称号。

铜陵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延绵3500余年的采冶铜历史,造就了铜陵“熔旧铸新”的独特气质。

作为曾经的资源型、工矿型城市,铜陵坚持“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近年来拿下了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等称号,成为全国67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中唯一一个连续4年被评定为优秀等级的城市。

坐拥长江岸线142.6公里的“黄金水道”,“山水林田湖”俱全,铜陵全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铜陵样板,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中勇当排头兵。

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明与幸福,是铜陵最亮丽的城市风景、最鲜明的城市特征。该市百万人“中国好人”当选率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以82.78的幸福指数,被《幸福中国白皮书》评为全国幸福指数第3位城市。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唐代大诗人李白1000多年前就对铜官山赞美有加。如今的铜陵,已从昔日的工矿城市完成华丽转身,成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文明之城、幸福之城。

聚力绿色发展 绘就美丽铜都

——沿江7市党报记者铜陵采访感言

● 南京日报记者朱凯:

历经多年急流勇进的大开发、大建设,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沿线不断敲响的生态警钟,让绿色发展从曾经的选择题变为如今的必答题。在考验地方主政者决心与定力的试卷上,铜陵交出了一张令人振奋的答卷。

全长3.2公里的铜陵滨江生态公园,不仅具备拱卫江岸的防洪能力,还建有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健康步道和临江步道。由废弃码头改造而成“最美江上书屋”,堪称这座滨江风景线中的点睛之笔。

第一次来铜陵的人,恐怕都和我一样,无法想象滨江生态公园的前身竟然是一片小码头林立的脏乱差景象。

可以想象,关停拆除这些寄生于江边的小码头,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与敢作为、善作为的责任担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铜陵,正在给这幅滨江画卷涂抹上越来越多的蓝天、碧水、绿荫。

● 常州日报记者刘一珉、陈暐:

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的铜陵市,在70年前的渡江战役中,以其“江南解放第一城”的独特殊荣载入共和国史册。如今,在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浪潮中,铜陵又成功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焕发出新的活力。

铜陵有色金隆铜业精炼车间,偌大的车间不见烟尘斗乱,也见不到几名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的流水线和抓取、搬动、用时精准的机器人,更可贵的是,该公司通过绿色环保的资源综合利用工艺,让危险废物变废为宝,提炼出金灿灿的黄金。

铜陵的转型升级之路,一方面抓住铜、延伸铜,另一方面不唯铜、超越铜。昔日的资源消耗大市,成了国家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双示范市。

在长江大保护中,铜陵人同样冲在前头。以水清、岸绿、产业优为目标,精心守护长江铜陵段“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昔日脏乱差的滨江岸线,如今成了美丽的“外滩”公园。

● 九江日报记者陈修平:

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的铜陵,不仅支柱产业为铜产业,而且在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处处体现着铜元素、铜文化,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鲜明特色,让人们对这座城市印象深刻。

铜陵的发展并非追求面面俱到,而是注重放大优势,不断做大做强铜产业;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环保项目建设,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这体现着铜陵决策者们的智慧和远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所谓的发展,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

● 镇江日报记者胡冰心:

“山水林田湖”俱全的铜陵拥有千年铜都、全国文明城市等众多光环,也拥有满满的红色基因。如今,红色底蕴焕新彩,行走在春天的铜陵,扑面而来的是人居环境美、特色产业兴的一幅“春天”图景。

来到胥坝乡群心村这个江中小岛,油菜花海香气扑鼻,乡贤文化馆故事动人,徽派民居和农民公园美成了一幅画。群心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古中举的讲述让我感触很深:村里孩子上幼儿园全部免费、居家养老服务队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老人集中就餐实现老有所养……

江心洲上的“画里群心”,只是千年铜都发展的一个缩影,这里以铜闻名、创新引领,这里风光秀美、人文荟萃、安居乐业,在这里,未来美好看得见!

● 江阴日报记者肖遥:

跟随采访团走进美丽的胥坝乡群心村,与参加渡江战役的90岁老战士姚武清面对面交流,我感受到的是“江南解放第一城”拥有满满的红色基因。铜陵如今的发展成就,与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密不可分。

如今的铜陵城市特色鲜明,百姓安居乐业,改革创新成绩斐然。铜陵的发展没有辜负革命先辈们的激情与热血。采访中我们多次听到,“如果没有百万雄师过大江,没有解放,就不可能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 滁州日报记者李邦军:

实地采访铜陵,除了感受到“江南解放第一城”的辉煌历史,还发现了这座江边小城的精致美、时尚美、厚重美。

铜陵因铜而兴、依矿建市,按理说,应该与国内许多工矿城市一样,空气不好、城市面貌多少年不变……来到铜陵后,这里干净整洁的路面、车水马龙的街道、高楼林立的社区,完全没有传统工矿型城市的“沧桑面貌”。

从一个面临矿产衰竭、产业转型、环境治理等多重压力的城市,到一个风光秀美的宜居城市、一座改革创新的活力城市,这样的华丽蜕变,是铜陵努力书写的“传奇”。

● 芜湖日报记者骆士纬:

在江心洲上的群心村,我了解了铜陵成为“江南解放第一城”的光荣历史,感慨于这里已成“画里群心”。在金隆铜业、滨江岸线,我们看到了铜陵工业的实力,也感受到了铜陵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魄力。通过一天的走访,我感到铜陵的发展是全方位的,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业,都呈现出勃勃向上的发展势头,更能感觉到文明是铜陵最亮丽的城市风景,幸福是铜陵最鲜明的城市特征。一个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的新铜陵正在向我们阔步走来。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姚强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