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接近半個茅臺 百威英博分拆亞洲業務赴香港上市

全球最大啤酒生產商百威英博計劃最快在本月內分拆旗下的亞洲業務在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並期望今年夏季實現在香港上市,集資金額或高達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消息指出,投行給予百威英博亞洲業務的估值達700億美元(約5460億港元),相當於半個貴州茅臺的市值。


估值接近半個茅臺 百威英博分拆亞洲業務赴香港上市

百威英博分拆亞洲業務香港上市

分拆亞洲業務香港上市是為了創建一個助推發展平臺

2018年,百威英博實現淨利潤79.96億元,同比上升544.52%。在今年三月,面向華爾街分析師舉行的業績會議上,百威英博CEO薄睿拓(CarlosBrito)等總部高管多次點名表揚了中國市場的表現,回應了此前關於亞洲業務赴香港上市的傳聞,還用了相當長的篇幅詳細闡釋了該公司當下全力推進的高端化策略。

財報顯示,2018財年,百威英博在華收入增長了8.3%,其中高端化推動了每百公升收入增長5.6%,另外受到銷量增長2.5%的驅動。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增長了20.9%,利潤率增長了338個基點,這主要得益於收入增長,持續的高端化及成本控制。

Dutra對亞洲業務可能IPO的傳聞回應稱,“對此無法直接置評,但如果百威英博會考慮拆分業務上市的話,那麼更大的原因是為了創建一個平臺,以推動未來的併購,以及打造一個本土龍頭。”Dutra不認為這會是外界傳聞甚廣的債務壓力。“這也可能有助於槓桿化,但考慮到在目前流動性水平下的槓桿化速度,這絕不是我們做這種事的理由。”他說。

在中國啤酒市場,百威通過一系列收購目前已經擁有了哈爾濱和雪津兩個全國子品牌,還擁有南昌、金士百等數十個地方子品牌。2017年百威中國的銷售收入為45.8億美元,同比增長7.3%;2018年同比增長8.3%。

食品飲料板塊拉長週期看,整體板塊景氣度向上,龍頭公司依靠消費升級和份額提升來保持穩定增長,擴大自身優勢。目前啤酒行業從低端的價格戰競爭轉向高端品牌競爭,價格戰趨緩。並且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稅率從16%下降到13%,將大幅增厚啤酒行業淨利潤。

在增值稅稅率降費促使啤酒行業提升盈利能力,新一輪的行業拐點到來,百威亞太區業務若能抓住機遇IPO成功,確實是一個合時宜的決策。

百威英博旗下經營著超過200多個品牌,其中包括百威、時代(StellaArtois)、貝克啤酒、科羅娜等全球旗艦品牌;Leffe、Hoegaarden等迅速成長的跨國暢銷品牌。中國人非常熟悉的哈爾濱啤酒、雪津也在百威英博旗下。啤酒這個行業,早已浸透資本。通過大量併購,百威英博已經成為全球五大消費品公司之一。

百威英博在1987年英特布魯成立後,開始全球化擴張,在匈牙利、加拿大、中國、俄羅斯進行兼併收購,最終成為跨國啤酒巨頭。

2000年百威英博以在泛歐證交所上市為契機,藉助資本市場,在全球範圍併購大型啤酒集團,2004年與巴西安貝夫合併,超越南非米勒,成為世界第一大啤酒公司。2008年併購安海斯——布希公司,在米勒大本營美國市場稱霸,進一步鞏固霸主地位。2016年公司收購行業第二的南非米勒SABMiler,交易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通過資源整合實現優勢互補,進一步擴大雙方分銷網絡,百威英博霸主地位得到鞏固。

從1998年開始,百威英博的銷售收入總額從40.07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564.27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速達到14.94%。其中2009年收入同比增幅56.37%,為近年來年收入增速最高值,主要是由於公司為了應對2008年收購美國釀酒商安海斯—布希帶來的財務槓桿導致的債務危機,在2009年出售了旗下一系列資產所致。2009年1月和5月,百威英博分別向朝日啤酒和新華都集團出售其所擁有的青島啤酒19.99%對價約(6.66億美元)和7.01%(對價約2.35億美元)的股權、同時向私人股本公司KKR和駿麒投資出售韓國東洋啤酒(18億美元)、將旗下4加位於美國的飲料罐生產廠賣給飲料罐生產商貝爾,通過剝離資產公司緩解了債務負擔。除去併購帶來的因素,公司淨利潤一直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長。

在中國投資者對消費股的穩定成長性一直青睞有加的背景下,百威英博又再一次主動來迎合中國市場的喜好。這一次,是否會最終迎來一場盛宴!來源:IPO早知道 綠專資本整理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