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公里,一份公文42天后被送達,是官僚主義作祟

4.8公里,一份公文42天后被送達,是官僚主義作祟

環保督查辦的辦公地點距離市委辦公樓全程4.8公里,駕車只需11分鐘。然而,這份公文卻足足跑了42天才

四川省遂寧市環保督察辦寫了一份《關於審定市級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意見的請示》,上報給遂寧市委書記邵革軍。環保督查辦的辦公地點距離市委辦公樓全程4.8公里,駕車只需11分鐘。然而,這份公文卻足足跑了42天才被送到市委書記的案頭。最近,包括遂寧市政府副秘書長、環保局局長在內的12名責任人、1個責任單位,因為這件事受到問責處理。

都說現在是一個“快時代”,遂寧的有關部門卻上演了一出不折不扣的“從前慢”。11分鐘的車程跑了42天,說這份公文是“龜速公文”應該不算誇張。這42天,公文一直“在路上”,公文所涉及的“環保督察回頭看”工作呢,大概一直在等待著定奪吧?注意背景,這是向上級行文、請領導批示,動作居然還是如此的“舒緩”,也就難怪遂寧的市委書記會“惱火”要求問責了。從這個角度看,對一份龜速公文進行問責不是“小題大做”。

現在,遂寧相關的責任人員和責任單位受到了處理,並且全市範圍內也開展了一場作風整治行動,可以想見“立行立改”的效果。不過,從“管長遠”的角度來考慮,分析一下龜速公文的根源還是有必要的。否則,整治行動一過,當地的公文會不會重新陷入龜速,那還很難說。發生在遂寧的這起龜速公文案例,表現是工作作風的虛浮,根子卻是官僚主義的問題。

一個時期以來,自上而下的作風整治抓得相當緊,也取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效。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門,可能還是存在作風整治沒有觸及內裡的問題。個別地方和部門,原來是“臉難看、門難進、事難辦”。現如今,來自上級和來自社會的壓力都很大,不能不進行改進。結果是“臉好看”了,“門好進”了,就是事情照樣很難辦。為什麼“事難辦”改進起來這樣難呢?因為真正為基層為群眾辦事情,是需要作為、需要擔當的。

在少數人看來,“不出事”才是穩穩當當過日子的首要標準,“只要不出事,寧肯不幹事。”遇到事情兩頭推,要麼推給上級,等著上級的指示,等著上級的決策,等著上級的文件;要麼對服務對象百般推諉,“好好好,是是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就是不辦實事、不抓落實。因為不幹事,所以這些部門和工作人員看上去很少會違背原則、違反規定。因為不幹事,所以結果往往是“好了自己,壞了大局”,自己倒是遊刃有餘了,事業和工作卻被耽擱了。

對於公共部門、公職人員來說,辦事履職必須講主動、有擔當。一份文件,不是起草了、發出了就算完事了,結果如何、效率如何都應該屬於自己過問的範圍。一項任務,不是能推則推、討價還價、拖拖拉拉、麻木不仁,而是要依法依規去辦、創造性地去辦、帶著一股子“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勁頭去辦。有這種精氣神,何來龜速公文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