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問題大作戰—厭學、網癮、早戀…你想知道的答案,這裡都有

青春期問題大作戰—厭學、網癮、早戀…你想知道的答案,這裡都有

家長:初一男孩在同學面前花錢大手大腳,比如買名牌鞋,如不給他買就生氣,但是家裡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平時家長都穿五六十塊錢的鞋子。孩子學習成績挺好,但上了初中變化太大了,請問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祝丹:我想問一下,你的問題是什麼呢?

沈家宏:這個問題中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名牌,另一個是家境不好。也許對孩子來說,家境不好本身就是壓力。如果想提高在同學眼中的吸引力和自我價值感,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學習成績好,另一種方式就是通過買名牌來補償家境不好的自卑心理。

祝老師詢問家長具體的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如果是家境好的孩子,花錢就可以理解。如果家庭條件不好,又想要買名牌,這個舉動的背後可能有一個內在需求,即如果同學知道他家庭條件不好就會瞧不起他,所以他要在同學眼裡表現出有錢的狀態,希望在同學面前有面子,獲得稱讚和價值感。

其實這個問題的癥結在於,孩子的內在自我價值感低,不能接受家庭的貧窮,生怕貧窮被同學看不起和受到排擠,甚至覺得貧窮是恥辱。我們要看到孩子內心中這部分,幫助他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感,以及學會正確看待貧窮。

家長補充:我的問題是怎樣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貧富概念,以及如何樹立自我價值觀。

祝丹:怎樣正確引導孩子消費觀念和自卑心理的問題,我們需要考慮孩子跟父母、同學和老師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如何看待父母的職業和家庭收入。

青春期問題大作戰—厭學、網癮、早戀…你想知道的答案,這裡都有


諮詢師:青春期孩子來諮詢兩次以後就不肯來了,面對這種情況諮詢師該怎樣工作呢?

沈家宏:對諮詢師來說,需要思考幾個問題:孩子為什麼不願意來做諮詢、家長為什麼讓孩子來做諮詢、諮詢師為什麼要讓孩子來做諮詢、孩子的需求是什麼?

我們在諮詢的時候不能只盯住某一個人,因為這是家庭和系統的問題。誰認為有問題誰來諮詢,如果孩子不來那麼就父母來,如果父母和孩子都不來,那我們就尊重他們不來。心理諮詢的原則就是誰痛苦誰改變,誰認為是問題誰改變。如果孩子認為自己沒問題,即不痛苦,就不需要改變,就可以不來諮詢。

祝丹:我們在與家庭工作的時候,首先要跟家庭說明家庭治療的特點,即對每一個人都平等對待。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技巧,就是在與青春期孩子建立關係的時候,避免先跟父母過多寒暄,而是要先跟青春期的孩子打招呼,因為很多青春期孩子認為治療師跟父母是一夥的。這樣的處理,會讓孩子感受到家庭治療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在建立關係的時候會更容易一些。

家長:14歲的女孩一開始還能斷斷續續地上學,現在根本不去學校,而是一直待在家裡,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沈家宏: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不上學的原因,以及孩子對不上學的想法和看法。孩子不上學的背後一定有需求,如果看不到孩子的需求,只是想讓孩子去上學,這樣做就會很困難。作為父母要放下身段,跟孩子做朋友,用尊重、平等和接納的方式跟孩子談心。孩子很多問題產生的背後都有需求,一旦我們找到了需求,問題就好解決了。

不上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跟同學和老師的關係、家庭內在的問題、跟父母之間的關係、父母之間的夫妻關係、跟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父母是否偏心、家庭中是否重男輕女等,就像《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飽受家庭重男輕女的折磨。如果來訪者是一個女孩,這些是需要考量的問題。

孩子原來還願意斷斷續續地上學,我們要思考在什麼情況下孩子願意上學,在什麼情況下孩子不願意上學,同時要了解孩子願意上學的時候發生了什麼,看到孩子的例外,並對這部分多做一些工作。

有時候父母希望孩子上學的動機太強,以至於把孩子上學的動機都遮蓋了。有些孩子不上學,是因為父母太想他們上學。

青春期問題大作戰—厭學、網癮、早戀…你想知道的答案,這裡都有


家長:高一男生,經常玩手機遊戲,在網上交友聊天,學習成績雖然屬於中上等,但是缺乏學習動力,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呢?

沈家宏:高一的孩子大概是十五六歲的年紀,已經快接近成人了。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就不要過於干涉了,而是要跟孩子交朋友。父母不能再要求孩子像小學生一樣聽話,以我們的要求為主,而是要在管理遊戲時間和遊戲的玩法上多聽他們的意見。越是青春期後期的孩子,父母就越要跟他們交朋友,有些事情要多聽他們的意見,因為以要求為主的教育方式,對青春期孩子來說並不管用。

我的基本建議是,孩子上了高中後,玩遊戲就由他吧,尤其是住校生,一週才回家兩天,就算是玩遊戲玩得晚點又怎樣?父母往往控制慾太強,導致兩代人關係非常緊張,變成相互對抗的關係。如果孩子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對抗父母的控制,哪還有心思來學習呢?

祝丹:我對兩個地方很好奇——誰認為孩子的學習動力不足、孩子為什麼對遊戲那麼有動力?關於這部分我們需要考慮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孩子在為誰學習,另一個層面是遊戲在為誰玩。如果對這部分做一個思考,就會知道問題的原因在哪裡。

面對學習動力不足的孩子,我們該怎樣對待呢?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希望周圍的人怎麼對待我,我才有動力去做一件事情呢?

諮詢師:同學家的高三孩子從年後開始休學,並被診斷為抑鬱症,現服抗抑鬱和焦慮藥物。孩子病了以後,夫妻關係卻更親密了,但孩子至今未去學校。如果這個家庭來做心理諮詢,那麼諮詢目標是什麼呢?(由於諮詢師和孩子的媽媽是同學關係,所以並沒有做諮詢。)

祝丹:我特別好奇的是,“諮詢目標是什麼”這個問題是由誰提出的,是諮詢師、家庭還是家庭成員中的某個人?孩子的症狀是有功能的,比如,當孩子不去上學後父母關係更親密了。其實,很多孩子常常以犧牲自己的方式成為父母關係的紐帶。從倫理方面來說,作為朋友關係沒有對家庭做諮詢這部分很好,如果家庭願意的話,諮詢師可以介紹家庭治療師給他們提供專業幫助。此外,孩子不去上學的問題,也涉及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之間經營和成長的問題。

沈家宏:諮詢目標一定來自家庭和家庭成員,即父母的諮詢目標是什麼,孩子的諮詢目標是什麼?注意,諮詢師不要以自己的目標為主,而是按照家庭的訴求來進行諮詢。如果在正常諮詢中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可以嘗試反向操作。比如,父母做了什麼讓孩子更加抑鬱,父母做了什麼讓孩子更加不去上學。這在家庭治療中叫悖論式提問,從這裡出發可能會對諮詢師有所幫助。

青春期問題大作戰—厭學、網癮、早戀…你想知道的答案,這裡都有


家長:高一女生有考試焦慮的問題:平時小考的時候成績很好,但一到大考成績就很差,而且幾次都忘記填塗題卡。孩子內心特別想通過考好來證明自己,家長也給予過寬慰和開導。家長已經儘可能理解她,不給她壓力了,還能怎麼做呢?

沈家宏:考試焦慮的成因非常複雜,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意識層面太想考好,所以才緊張。一個孩子太想要好成績,這個需求的背後實際上是父母想要好成績,由此給了孩子內在的焦慮,即以好成績來證明她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每一個學生考試焦慮的後面,都有對孩子期望過高的父母。

出現考試焦慮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思考孩子、老師和家長是否對考試焦慮而焦慮,如果都對考試焦慮本身焦慮,那麼這個問題就很難解決。如果孩子前來諮詢,諮詢師也對考試焦慮而焦慮,那麼這個問題就會變成無解的死結。因此,面對這個問題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老師、父母和諮詢師都接納考試焦慮,這樣它才會慢慢消失。首先需要接納的是父母,其次是老師和諮詢師,接納後孩子才能面對考試焦慮。

祝丹:雖然父母說不給孩子壓力,但是壓力已經被孩子內化了,在內在形成了一個對自我要求高的部分。對於孩子本身有壓力這部分,父母要給予接納,同時也讓孩子自己接納有壓力的這部分。

家長:孩子初二,上初一後開始對學習失去興趣,玩手機遊戲、QQ聊天,不跟父母交流,也不能提學習,如何讓孩子產生學習興趣呢?

祝丹:興趣不是“讓”就能產生的,而是需要引導。關於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這個問題,我有兩個疑問,一是父母跟孩子關係怎樣,二是孩子能不能對生活自理、負起責任。從我的經驗來看,孩子在跟父母關係方面可能會弱一些,如果關係建立不好,就很難引導孩子對我們希望的部分感興趣。因此,父母要經營好跟孩子的親子關係,同時要培養孩子為自己的事情負責的能力。

家長:初三女生早戀,不願意放下手機,家長也管不住,現在發現有開房的跡象,應該怎麼做?

沈家宏:初三女生早戀太正常了,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對異性不感興趣,或者不敢談戀愛,那才有問題。所以,對異性有好感和早戀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父母該如何引導。

第一,父母發現孩子早戀的時候,不要認為這是異常現象,也不要感到害怕;第二,對這個現象不要過度打壓;第三,告訴孩子在這個年紀應該怎樣談戀愛;第四,以朋友的方式跟孩子分享自己在青春期是如何處理戀愛關係的;第五,作為媽媽來說要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即如何對待異性,如何提高性意識,保證自己的性安全,包括懷孕、性疾病和性行為對一個人有哪些影響等。家長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是反對她戀愛,而是要讓她恰當地對待戀愛,學會保護自己不受傷,同時不影響自己的學業、健康和未來。

青春期問題大作戰—厭學、網癮、早戀…你想知道的答案,這裡都有


青春期孩子在家庭外面發展關係,包括跟異性建立親密關係,通常是因為她跟家人建立的關係不夠好,在家裡找不到親密和溫暖,所以就到外面去尋找。對這個家庭來說,父母要跟孩子搞好關係,讓孩子在親子關係中體驗到溫暖、愛和親密,這樣她就不會對異性投注太多精力了。

對於這個家庭來說,家庭關係是緊張的,所以最重要的問題是先搞好親子關係。如果管不住孩子硬要去管,就會導致孩子跟父母對抗,親子關係會越來越緊張,作為父母就會對孩子失去影響力。管不住就不要管,至少還可以跟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關係好了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了。

祝丹:我們要看到這個女孩自身的資源:這是一個有力量的女孩子,我們需要給她一些心理教育,就像沈老師說的那些部分。在中國目前的文化氛圍下,她的性取向是比較健康的。

青春期問題大作戰—厭學、網癮、早戀…你想知道的答案,這裡都有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打破人際關係的障礙?

祝丹:這是個比較籠統的問題,能再具體一些嗎?比如,孩子在人際關係方面有什麼具體表現?

不管是什麼問題,如果家長認為孩子在人際關係上有問題,就要考慮家長跟孩子之間的關係是否有問題,因為這個世界上所有關係的雛形都源於孩子跟父母的關係。父親和母親之間的關係會成為孩子人際關係的模板。

諮詢師:來訪者是一個初二的男孩,父母離異後跟母親一起生活,母親對他比較寵溺。最近因為玩手機的問題,母子產生了矛盾,自3月份開始不去上學,說自己害怕而且有社交障礙。班主任來過幾次家訪,母親很著急,與孩子商議與我(諮詢師)交談,孩子同意了。近日,母親將我接到家中,但孩子躲在臥室不出來,也不說話。孩子主動加了我(諮詢師)微信,但是不聊天。請問孩子究竟有什麼問題?

沈家宏:我們可以從上述信息中看出,這個單親媽媽就是需要關係,不僅需要跟孩子的關係,還需跟諮詢師的關係。我經常給單親媽媽的建議就是,首先要過好自己,才能把孩子搞好。這位媽媽溺愛的後面有對孩子的需求,即通過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來討好孩子,獲得孩子的情感。

對這位媽媽來說,把自己活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該吃吃、該喝喝、該工作就工作、該上班就上班,要有自己的職業、穩定收入、愛好和社交圈子。同時,媽媽對孩子要有原則,該堅持的堅持,該滿足的滿足。對一個單親爸爸或者媽媽來說,只有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孩子才會來滿足你的需求。這個家庭的問題是媽媽放棄了自己的需求,而是想用孩子來滿足她這部分,這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核心。

諮詢師不要上門做諮詢,即使上門也沒辦法解決問題,加了微信孩子也不願意跟你聊。這是很大的癥結。在這個個案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孩子的,母親也有要處理的部分,即母親該怎樣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

祝丹:從動力學角度來理解,由於單親母親獨自帶著孩子長大,所以媽媽很孤單,這種孤單尤其表現在親密關係中。在潛意識裡孩子會去陪伴母親,而最好的陪伴方法就是讓自己不長大留在家裡,因此才出現這些症狀。同時,媽媽對孩子寵溺這部分,也涉及“分化”的問題。

青春期問題大作戰—厭學、網癮、早戀…你想知道的答案,這裡都有


老師:初三男孩,只要母親不在家他就不學習,除了學習問題外其他方面都挺好。男孩能24小時打球,但對於學習太容易滿足,在考試過程中經常不仔細思考題目,所以很難考高分,這種情況該怎麼引導?

祝丹:這是個沒長大的孩子,讓我感覺到他是在給媽媽學習。很多孩子雖然與父母關係不是很好,但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漸走向所謂的正軌。作為老師,要在學生做的好的部分給予肯定,逐漸提升他的內在價值感。

沈家宏: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學習,媽媽不在孩子就不學習?媽媽在孩子就學習,這說明媽媽在孩子身上有很大影響力,孩子對媽媽有依賴。作為媽媽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她做了什麼讓孩子在學習上如此依賴她?

需要思考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為什麼看不到爸爸的存在。當爸爸在或者不在的時候,孩子的學習是什麼樣的呢?從表面來看,媽媽只需要多陪伴孩子就可以了,但同時媽媽也要考慮如何恢復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和自律。

另外一個途徑,就是把爸爸的力量加入進來,讓他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給孩子多一些陪伴。爸爸是規則的象徵,是一個孩子有沒有自知力、遵守規則的能力和控制力的象徵,所以對孩子來說,爸爸的加入是很重要的部分。

青春期問題大作戰—厭學、網癮、早戀…你想知道的答案,這裡都有


家長:孩子今年上小學六年級,在校期間受到老師不公的批評和羞辱——老師要求孩子當眾檢討,導致孩子休學半年之久,請問作為家長該如何補救?

沈家宏:孩子現在已經回到學校上學,還是仍然處於不上學的狀態呢?首先,如果父母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就要去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在諮詢師的幫助下解決這個問題;其次,面對老師對孩子的不公和羞辱,作為父母要去維護孩子的權益和權利。如果老師真的這麼做,就是老師的不對,他不應該去羞辱一個學生並對他的人格進行攻擊。家長要堅決地站在孩子這邊,同時讓孩子看到,因為此事不去上學是我們自身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父母能夠跟孩子處好關係,給他情感上的支持,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站在他這邊維護自己的權利,就會慢慢地產生上學的力量。所以,父母要多聽孩子的心聲,多理解孩子,多瞭解他在這種關係中的內在需求。

面對老師的攻擊和不公正的對待,我們該怎樣維護孩子的權益,有沒有做出對孩子來說滿意的處理?如果沒有做出恰當的處理,就會生出一個結,這個結會一直影響孩子。這個事件有可能會變成孩子的創傷,創傷沒有得到有效處理,會變成觸發性的應激問題。

作為家長,要先把這件事情處理好,跟孩子搞好關係。

當父母跟孩子建立好關係了,孩子會慢慢建立好自己的人際關係——孩子跟老師的關係也是人際關係。同時我們還要思考,這件事情如果以後再次發生,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家長學會處理這類問題,孩子就會慢慢地對這類問題產生免疫力。

家長補充:孩子仍休學在家。如果現在要求老師給孩子道歉,會不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就像療傷的小老鼠突然在太陽下暴曬一樣?

沈家宏:其實孩子的內在需求是,希望能夠讓父母看到他的權益,站在他的一邊維護他的權益,不一定非要讓老師給孩子道歉。如果這個老師的行為真的對孩子有嚴重傷害,或者孩子感受到強烈的侮辱,那麼作為父母要儘快為孩子爭取權益。這是父母的義務和責任,因為父母有權保護孩子在學校不受傷害,當孩子受到傷害,父母要勇敢地站起來去保護和理解孩子,維護孩子的權益。

同時我們還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老師的行為真的傷害到了孩子,還是老師的行為是孩子建構出來的?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不知道當時是否得到了妥善處理?如果沒有的話,回過頭再來處理顯然會有些難度。你的顧慮有道理,我們要跟孩子討論一下他現在對這件事情的看法,瞭解孩子的需求是什麼,孩子有沒有要求讓老師道歉?另外,還要考慮父母的需求是什麼,父母如何看待這件事。只要父母站在孩子身邊理解孩子,這件事情就處理了一大半了。

在臨床中遇到類似的事情,即便父母為孩子做了處理,老師也給孩子道歉了,但孩子仍然不一定能回到學校,因為問題的癥結可能不在這裡。孩子在學校跟老師發生衝突,老師出現這樣的行為,我們的父母如何處理老師的行為?孩子如何面對這樣的行為?當孩子回到家裡講述這樣的行為後,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表達?如何對待孩子讓老師生氣的行為?這裡面有非常複雜的部分。因此,我們必須看到事件背後的真相,才能找到一些方法。

青春期問題大作戰—厭學、網癮、早戀…你想知道的答案,這裡都有


家長:如何幫助青春期的孩子緩解社交障礙?孩子今年上初二,不肯去做心理諮詢,也不肯做團體活動,做了一年沙盤遊戲後也不願繼續了。

祝丹: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對“障礙”這個詞用的很小心,請家長也不要在心裡用“障礙”這個詞。任何一種症狀和行為表現,都要放在特定的情境下考慮,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怎樣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家庭環境(雙親、單親、重組家庭、留守的經歷等)怎樣、父母關係怎樣等。

孩子不願意接受心理諮詢、沙盤遊戲和團體活動,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問題只出在孩子身上嗎?我經常跟我的來訪家庭說,魚兒生活在水裡,魚兒生病了,只對魚兒本身進行治療是沒用的,還要對水進行處理,因為魚兒恢復後還要回到水裡生活和生長,水就是家庭。這就是家庭治療的好處。雖然我不知道這個大的、籠統的問題背後是什麼情況,但還是要在家庭內部進行家庭關係的溝通。我建議這個家庭尋求專業家庭治療師的幫助。

沈家宏:這個孩子很難去見諮詢師或做團體活動,如果強迫讓孩子去做這些事情,實際上是在惡化他的社交問題。就像我們經常錯誤地對待膽小的孩子:希望他勇敢,常常讓他多去做勇敢的事情,多去做一些讓自己不膽小的事情,但如果這樣做,就代表我們對膽小的孩子是否定的,對他的膽小是不接納的,因為我們總是喜歡他的膽大,不喜歡他的膽小。想要處理孩子膽小的問題,就要去喜歡他的膽小,接納他的膽小,對他的膽小給予呵護和關愛,這樣的話,膽大的部分就會慢慢出現。

社交恐懼也是這樣。社交恐懼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怕人,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怕異性,不敢在社交裡展現和表現自己,特別是在權威面前。女孩害怕跟男孩打交道,男孩害怕跟女孩打交道,而害怕的根源就在父母那裡。一個社交恐懼的孩子後面,一般都站著非常嚴厲的父母,因為他最先害怕父母,才會害怕面對老師,再接著害怕異性。

處理社交恐懼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跟孩子建立溫暖和安全的關係。我們要不控制、不害怕孩子害怕的部分,同意和接納孩子的這部分恐懼,跟孩子的恐懼待在一起,而不是指責、否定和打壓孩子的恐懼,這樣才能慢慢地療愈孩子。恐懼的背後往往是自我價值感低和自卑,所以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肯定,看到孩子的長處,尊重孩子,跟孩子建立好關係,讓孩子的內在價值出來,對關係慢慢產生免疫力,這樣的話,孩子建立關係的能力就會出現。

諮詢師:高一男孩不願意上學,經常夢見被女鬼追,被男鬼殺害。沙盤的內容呈現出死亡焦慮,父母覺得做心理諮詢沒有用,但又不知道該怎樣幫助孩子,總是干涉諮詢師的工作。面對這樣的狀況,諮詢師該如何做諮詢工作?

沈家宏:父母說做諮詢沒用還來幹什麼?孩子做沙盤是誰要求的呢?如果父母說做諮詢沒用,那麼孩子認為做諮詢有用嗎?孩子有沒有做諮詢的需求?如果孩子和父母都認為諮詢沒用,他們前來諮詢到底是誰的要求呢?是諮詢師的要求,還是有其他原因呢?諮詢師要跟父母討論,如果做諮詢沒用,他們有什麼其他辦法來解決孩子的問題嗎?

除了保密例外的部分,諮詢師要對來訪者無條件接納,包括來訪者認為諮詢無用的部分。同時,我們要跟來訪者討論“諮詢無用”的部分,瞭解父母和孩子的訴求在哪裡。家庭治療就是圍繞來訪者的訴求來做諮詢,而不是圍繞諮詢師的訴求,因為那是用來訪者來滿足自己。

根據我的猜想,男鬼和女鬼就是爸爸和媽媽的化身。孩子在父母身邊只能聽話,逃脫不了他們的控制。如果家庭中的父母都有控制,那麼作為諮詢師會不會有控制?諮詢師對他們的控制會不會控制?諮詢師能做到接納他們的控制嗎?

死亡的主題是給諮詢師的很好的考驗,諮詢師對女鬼、男鬼追殺孩子的態度是什麼?諮詢師害怕出現死亡的話題嗎?諮詢師能夠對沙盤呈現的部分接納和處理嗎?諮詢師怎樣處理孩子父母這部分?如果不能接納這部分,處理起來就比較困難。

青春期問題大作戰—厭學、網癮、早戀…你想知道的答案,這裡都有


家裡阿姨:

一個女孩從高一開始斷斷續續地休學,現在已休學兩年之久。女孩在3歲的時候喪父,媽媽再婚而且常年忙於工作,孩子也多次轉學,多次更換撫養人,現在網絡成癮,如何幫助這個孩子?

祝丹:家裡阿姨和孩子不是親屬關係,而是拿工資負責照顧這個家庭的,是這樣的身份嗎?

面對這樣的家庭,首先要肯定和欣賞您的愛心,但幫助這個孩子是不容易的。這些信息讓我一下子感到孩子處在創傷的狀態,甚至這個家庭,包括媽媽在內也是在處理哀傷和創傷的過程中。

媽媽常年忙於工作的狀態,不排除是喪失經歷帶來的忙碌——有的人常常因為一些喪失讓自己跟工作親密起來。同理,孩子因為喪失會跟遊戲和網癮親密起來。在孩子的成長經歷中,3歲時父親去世會導致家裡經歷特殊的時期,然後媽媽也忙於工作,這相當於經歷了雙重的被忽視和拋棄。女孩在成長中不但沒有親生父親的陪伴,親生母親的陪伴也很少,而後又經歷了很多撫養人的更換,這不利於她建立人際關係和內在穩定感,還會加重她的內心不安全感,這大概是孩子目前在家裡休學兩年的原因。

一個帶著傷的人很難承擔強大的任務,也沒有力量去完成重要的事情,比如高中的學習。因此,如果阿姨想要幫助孩子,首先要跟她建立一種相互信任和穩定的關係,可以從家庭中的小事情開始。我很好奇這個孩子除了上網打遊戲外,還做什麼呢?

被忽視和拋棄的人內在自卑,而且自我價值感不強。我們要經常給予她關愛,在小事上做一些邀請,比如請她幫個小忙,同時給她大大的肯定,在跟她建立關係的同時,提升她的內在價值感。她的網癮可能是她目前能夠活下去的親密關係,所以要先接納網癮這部分,當她的內在價值感不斷提升的時候,自己就可以慢慢進行調整。同時,在恰當的時候跟她的媽媽聊一聊,讓她媽媽多關心她,騰出精力跟她進行交流。

沈家宏:女孩總是不斷地面臨喪失,3歲喪失父親,媽媽總是忙於工作,孩子面臨這麼多喪失會覺得自己被拋棄了。她首先要去尋找安全感、歸屬感和存在感,如果找不到哪有力量去上學呢?

作為阿姨,想要幫助她的話,就要讓孩子找到安全感、歸屬感和存在感。孩子好不容易找到了遊戲,幸虧有遊戲,才讓她得到一些緩衝和補償。

我們不要過度制止和反對孩子玩遊戲,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如果抱著反對的態度和心理,無論如何你都無法跟孩子建立關係。對女孩來說,如果她的原生家庭存在重男輕女的部分,這部分也會對她有影響。

青春期問題大作戰—厭學、網癮、早戀…你想知道的答案,這裡都有


家長:家裡男孩正值青春期,經常回避與我對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請從我房間出去。孩子現在上初三,學業壓力大,每天回家邊吃飯邊看電視,寫作業也不集中注意力,而且每天作業都寫到很晚,甚至到凌晨一點鐘。請問老師,作為孩子的媽媽,該如何改進這種狀況?

沈家宏: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這樣做是很正常的部分,因為青春期男孩就是要跟媽媽保持一定的界限,這對孩子的性發展有好處。媽媽對孩子的迴避有些接受不了和不舒服,也許是媽媽太想接近孩子、太想介入孩子的生活,所以讓孩子對媽媽產生了保持距離的需求。

作為家長,尤其是對初三的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和空間,尊重孩子完成學習的方式,尊重孩子吃飯的方式。孩子看電視和聽音樂都是可以的,這是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現在讓他改掉會很困難,尤其是家長跟孩子關係不好的時候。如果想更改孩子的習慣,要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談,而且要用尊重的方式跟孩子談。

孩子往往會反抗父母的要求,這經常是因為父母高高在上,用不對等的方式強行讓孩子改變,或者在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談,激起了孩子強烈的反抗。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要跟他做朋友,有商有量地交談,孩子的事情要交給他們自己來做,即便作業寫到凌晨一點,也要用關心而不是要求的方式去談,這樣才能跟孩子保持好關係。

作為媽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跟丈夫經營好關係,不要把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同時讓爸爸加入孩子的教育中來。對青春期的男孩來說,爸爸的角色很重要,媽媽要給爸爸一些空間參與孩子的教育,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性的力量,這樣孩子才能有力量管理好自己,從家庭中走出去,找到更好的方式處理與自己異性父母的關係。孩子到了青春期,跟同性別的父母關係近一點有好處。

祝丹:孩子到了青春期,發育比較特殊也很快,孩子開始或者已經完成青春期成長的身心過程,但是家長還沒準備好面對孩子長大的事實,媽媽還會在邊界和責任分工上越界。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家長也有成長快慢之分。我們要做一個思考:該怎樣面對逐漸長大的孩子,如何調整跟孩子的關係,是孩子的問題還是我們自己需要調整,是否需要跟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等。

青春期問題大作戰—厭學、網癮、早戀…你想知道的答案,這裡都有


家長:孩子上大一了,紮了一個小辮,同學說他這樣很帥,像林書豪,他自己也覺得不錯,但他爸爸認為學生就該有學生的樣子,不該奇裝異服。孩子平時學習挺好,而且還是班幹部,各方面表現都不錯,那麼對於他的外表,需要干涉嗎?孩子是怎麼想的呢?

祝丹:您的問題很有意思,我猜想您沒有跟孩子溝通,沒辦法問這個問題,或者問了但孩子根本沒有回答您。“孩子是怎麼想的?”您為什麼沒有直接問孩子這個問題呢?

我們首先要明確,他的髮型是否違反了學校規定。如果沒有違反,那麼目前的著裝對他來說只是一個喜好,這個喜好更多地來自同齡人的反饋。在大一學生的心目中,同齡人怎麼看待他比父母怎麼看待他更重要。

家長:初一男孩,父母離異,跟媽媽一起生活。小時候跟媽媽同床到五年級才分床,雖然媽媽知道這樣對孩子不好,但媽媽有分離焦慮。生活中媽媽讓孩子獨立,孩子的獨立能力也比較強。媽媽很漂亮,但孩子總是說媽媽又醜又胖。媽媽想知道,應該跟已經上初中的孩子保持怎樣的距離呢?

沈家宏:初一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了,性意識已經發展了。對於媽媽來說,第一,不能在一張床上睡覺;第二,跟孩子接觸的時候不要接觸敏感部位,比如擁抱和親吻;第三,在家庭中穿著不能太暴露,尤其是夏天,要注意自己的著裝;第四,上洗手間時要關門,洗澡出來的時候要穿著得體;第五,不要輕易進入孩子的房間,不經孩子允許不要進入孩子的房間,因為那是他的領地,要尊重他的這部分;第六,自己的房間不要輕易讓孩子進去;第七,內衣物要晾在自己的陽臺上;第八,屬於孩子的事情要交給他自己做,尊重孩子,不要過度干涉他的人際關係以及跟異性的關係;第九,讓孩子跟自己的親生父親接觸,這有利於他對男性的認同。

祝丹:對於這樣的家庭,孩子的事情要儘可能地由他自己來做,要與孩子保持邊界。作為單親媽媽,不要輕易在兒子面前傾訴自己的苦惱,可以找朋友和專業人員傾訴,這樣可以避免孩子成為潛在丈夫的角色。

青春期問題大作戰—厭學、網癮、早戀…你想知道的答案,這裡都有


老師:現在的孩子心理特別脆弱,聽不進去批評,也經受不住挫折。有些女生過於愛美,有些男生認為暴力就是酷。90後的孩子跟80後的孩子不一樣,如何從整體上看待這樣的問題呢?

沈家宏:我想表達對您的肯定,能夠課程中問這樣的問題,說明您是一個有心的老師,能夠觀察和總結現在孩子們的特點。同時我也有一個猜想:我們是不是隻看到了一個片面?這個問題挺好,也代表了這個時代的特點,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脆弱,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受不了批評和挫折,只是個別孩子身上存在這個問題。

祝丹:現在的孩子心理脆弱,不能經受批評和挫折,這些問題不應該完全由他們來承擔。獨生子女的政策讓社會發展到今天,一些便利設施替代了人力勞動,讓90後的孩子在成長中不用承擔什麼責任,加上大人包辦代替,以致孩子在能力養成方面有欠缺,這是社會、家庭、學校等因素結合到一起出現的現象。

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多,所以他們接觸社會過少,對社會的認知往往源於媒體和家庭範圍內傳遞的信息,並沒有對社會和大自然形成立體的感受,這是目前孩子成長的現狀。“如何從整體上看待這樣的問題”,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您有系統觀。作為老師,我們不要把這些問題拋給孩子來承擔,而是要拋開這些建構,因為當我們有了先佔觀念,認為90後的孩子就是這樣時,就會在跟學生建立關係時出現某些看不見的影響。因此,我們要相信、鼓勵和欣賞孩子,引導他們尊重規則和承擔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