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戀」了,怎麼辦?

“我的女兒已經一年沒叫我媽媽了,他今年高考完就要離開我了,我該怎麼辦?”這是一位高三學生家長求助。

經過與孩子的溝通發現,母女之間如此僵硬的關係源自這樣一件事:當媽媽發現還處於高二的女兒談戀愛時,她主動聯繫並邀約男方家長到學校解決這個問題,最後鬧得人盡皆知。更讓孩子感到極度傷心和痛苦的是,媽媽當著眾人的面罵自己“不務正業”、“不思進取”、“墮落”。

這些帶有貶低性和侮辱性的話語,對孩子內心的傷害和其巨大!特別想與家長分享關於“早戀”的一些知識和方法,希望類似的悲劇不再發生。

孩子“早戀”了,怎麼辦?

一、正確認識早戀

早戀是指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戀愛關係或對異性感興趣的行為。隨著生理的發育和性心理的成熟,青少年開始對異性感興趣,這是人類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

所以,與其叫“早”戀,不如叫“青春期戀愛”,或者更為謹慎點,孩子只是在嘗試與異性交往。這種嘗試是一種正常心理現象,並且對個體情感發展和將來的婚戀生活具有積極的意義。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跳過這段不穩定的時期,等他上大學之後再戀愛,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捫心自問,中學時期的自己是不是也曾有心儀和暗戀的對象、有或者有朦朧而純潔的男女之情。

二、宜疏不宜堵

戀愛對孩子真的有害嗎?眾多調查發現,孩子因為與異性交往而影響學習,真正原因並不是分散了精力,而是承受了來自父母和教師巨大的精神壓力。

家長因缺乏對早戀的正確認識及引導能力,往往持有強制性扼殺態度 ,有時還會與對方家長、學校聯合起來給孩子施加壓力,迫使孩子放棄一段感情,但結果適得其反:根據“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出現干擾戀愛雙方愛情關係的外在力量時,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係也因此更加牢固。

所以,請家長放下權威和教育者的姿態,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如,你可以進行適當的自我暴露,給孩子講講自己曾經的戀愛故事。藉此,你不僅可以讓孩子放下防禦、有機會向孩子正確戀愛觀應具有“責任心”,而且還能通過與孩子交流判斷孩子戀情發展的程度。

孩子“早戀”了,怎麼辦?

三、恰當地引導和支持

孩子的戀情發展程度大致有四種:暗戀(單相思)、隱秘的戀情、公開的戀情和已發生關係的戀情。根據戀情的種類,家長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給予孩子引導和調控。

對於孩子“暗戀”和“隱秘戀情”的處理,最近網上有一篇文章很火,爸爸的處理方式值得我們借鑑——發現高三女兒的暗戀後,爸爸強忍內心的焦慮,以朋友平等交流的方式詢問了孩子內心的感受並幫助女兒用實際行動追心中的男神:陪女兒每天晨跑來減肥,塑造美麗外形;業餘時間撿起古箏練習,培養內在氣質並在年終彙報演出時藝驚全場;鼓勵女兒與男神相約“北京見”,並激勵女兒持之以恆努力學習。最終的結果是,女兒以639的高分被中國傳媒大學錄取,因為自身的優秀追求者絡繹不絕,而對於男神是事情便也不了了之了。或許家長會說,我可沒有那樣的心態和技巧,那我們還可以這麼做:不驚動孩子,但要暗中觀察,當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有異常時,家長需要就事論事並採取行動。

面對孩子“公開的戀情”,家長可以這麼做:公開表明自己的態度,或贊成或反對。如果贊成,父母需要引導孩子認識戀愛中的“責任心”和“道德要求”,還可以激勵孩子們約定一起考某所大學,規劃他們未來的人生。另外,父母還應該通過合理的途徑向孩子介紹性知識以及避孕知識,並且設定關於安全界限的約定。如果不贊成,家長可以坦誠的講解戀愛的好處與壞處,切忌粗暴的方式:不能用言語對孩子進行指責、批評,甚至侮辱或者採用監視、囚禁等簡單的禁止行為,否則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無法彌補的創傷,甚至會給孩子長大成人後的婚戀帶來隱患。

面對孩子的越界,家長應當立即干預。對於青少年而言,生兒育女和養家的責任是他們無法承受你的。所以,面對已經發生關係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請家長一定先放下情緒,協助孩子做緊急處理,蔣事情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孩子“早戀”了,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