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成績的不是“早戀”而是父母“嚴禁早戀”

毀掉成績的不是“早戀”而是父母“嚴禁早戀”

文 | 李雪

被父母衷心祝福的早戀,成為愛和美好的種子,積極向上的生命力量;

被父母嚴厲禁止的早戀,才是成績下降的罪魁禍首,給未來婚戀埋下不幸的種子。

01
早戀,是什麼?

“早戀”跟“溺愛”一樣,本來是莫須有的事。

我愛上一個人,這就是最註定該發生的時候,怎麼就要被評判為早或晚呢。愛的能量指向他人,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兒。

尤其對於匱乏父愛母愛的孩子,早戀是一個救贖,是一個契機,讓我們再一次體驗人與人之間彼此看見和鏈接的溫暖。

那麼,父母為什麼會視早戀為洪水猛獸呢?

第一層原因,是嫉妒:

我自己都沒有綻放過青春,沒有體驗過美好的愛戀,憑什麼讓你可以體驗。

第二層原因,是恐懼:父母恐懼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戀愛對象,有了獨立的心智,就不再受父母操控了。

父母內心愛已枯竭,未曾綻放過青春,於是恐懼愛與性的能量,並將其投射為破壞性的東西,一遍遍負面催眠和閹割孩子的原始能量。

這就是為什麼父母會妖魔化早戀。

毀掉成績的不是“早戀”而是父母“嚴禁早戀”

02
早戀導致學習成績下滑嗎

如果父母什麼都不做:就當不知道,孩子既不會成績下滑,也不會因為恐懼被分開而著急發生性關係。

如果父母能夠祝福孩子的愛情:孩子會對學習和生活燃起更大的熱情,更積極的自我提升,不用著急發生性。孩子在最美好的青春感受愛情萌芽,這時得到父母祝福,它可以滋養孩子更有熱情面對學習和生活。

文中父母卻如臨大敵百般阻撓:讓孩子充滿恐懼和壓力,必然成績下降,並因恐懼被父母分開而匆忙發生性關係。

世界上最大的惡,就是蠢父母堅持自己的正確。管教孩子這件事兒,只要父母肯努力,沒有孩子毀不掉。

一些父母反覆告訴孩子:“吃糖多牙齒會壞掉,常看電視眼睛會近視,早戀影響學習…”…這樣做,就是在給孩子的潛意識編寫程序:“吃糖=壞牙齒;看電視=近視;談戀愛=學習不好…”…這樣孩子必然近視眼牙齒爛學習差。

相反,那些對孩子早戀給予美好祝福的父母,孩子很容易從戀愛中獲得幸福和學習更好的動力。

換句話說,如果真心為孩子好,那試著停下對孩子“下咒語”。

03
孩子早戀,父母怎麼辦;
父母爆發,孩子怎麼辦

有一次,妹妹青芸告訴我,媽媽又動手打她了。因為有男生在學校裡熱情的擁抱了她,表達對她的愛。老師看到了,找家長,威脅早戀要退學之類。

當天,妹妹的媽媽也電話了我,問我孩子早戀怎麼辦,我簡單清晰地回答她:

告訴孩子:戀愛是每個人的天賦人權,你值得被好好珍愛,享受感情的幸福喜悅。

告訴孩子:暫時,在這個扭曲人性的教育系統裡,他們不允許你光明正大的享受感情。暫時,我們還得在這個系統裡,那行為上得收斂些,這是自我保護。

如果告訴妹妹這兩句話,這件事情就解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結果是,妹妹的媽媽聽到我這樣說,滿心憤怒。因為她打電話期待的是我跟她同仇敵愾,改造孩子,而不是解決問題。

我能感受到她的憤慨,因為她自己的人生過得一塌糊塗,內心都是無處發洩的衝突和痛苦。孩子早戀的事情好像一劑興奮劑,她可以借這個事件歇斯底里的發洩仇恨,搞得全家雞犬不寧,小事兒作大,大事兒作死。

家裡無論發生什麼衝突,如果真的想解決,總能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法。只要發心是真想化解衝突,而方法,其實沒那麼難找。

所有愁雲密佈衝突不斷的家庭,你都能發現,至少有一個人,是渴望痛苦和衝突的,積極的在沒事兒製造事兒,小事兒作大事兒,大事兒往死作。

家裡有這樣的人,其他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不配合演戲。這一點妹妹青芸憑著自己的覺知力已經做到,允許媽媽作死,允許自己不入戲,允許自己活自己的人生。

04
中國特色教育理念

- 首先 -

在孩子需要全然依戀母親,跟母親共生的嬰兒期,眾人會勸誡媽媽:你要早點斷奶,少抱孩子,不要慣壞了!

效果是:直接搗毀孩子一生安全獨立的心理基礎,讓孩子的生命寫上灰暗的底色。

- 然後 -

孩子的兒童期是探索、獨立發展的時期,父母卻要各種控制包辦,還美其名曰愛護孩子。

效果是:對孩子自由意志的摧毀。

- 緊接著 -

在最美妙的性意識發展期,去羞辱孩子對異性愛戀。

效果是:直接斷掉孩子從兩性之愛獲得彌補和滋養的後路。

- 就這樣 -

上學時不允許自由戀愛,畢業後立刻逼婚,要求你馬上結婚交配繁殖。

禁止自由戀愛,又必須定時交配,聽說牧場主都是這麼管理畜生的。愛情是個人主義的溫床,而交配是集體社會的需要。

05
早戀與性教育,父母不必太緊張

父母們擔心早戀引發不安全的性行為,歸根結底,如果父母給孩子充足的愛,尊重孩子的身體界限,孩子也會把握好自己的身體界限,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那些一點小恩小惠就很容易被哄騙獻身給渣男的女孩子,都是極度缺乏父母愛的可憐人。)

下面談談充足的愛與被尊重的身體界限:

性別教育的核心,是讓孩子清晰:情侶關係和親朋關係的身體界限。嘴對嘴親吻、揉摸胸部臀部等私密部位,這些行為僅限於情侶,即使父母也不可以對孩子這樣做,包括嬰幼兒。

很多人都知道,孩子3歲性別意識開始清晰,所以要分床分房。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性能量喚起(不一定伴隨生殖器勃起)卻是嬰兒期就會發生。

曾經有個案例,是保姆撫摸嬰兒生殖器以哄他入睡,保姆說的理由是,這樣孩子容易入睡。其實這對孩子是精神創傷,會讓孩子將性喚起與自我安撫能力混淆,孩子將來可能在需要情緒上的自我安撫自我調節時,無意識的就去尋求性刺激了,將性驅力過度泛化。

性能量是人與人之間最強的能量鏈接,父母跟孩子之間彼此有性吸引甚至性喚起,這個並不可怕。幾乎每個孩子都夢到過跟父/母做愛(當然很多醒來時被意識防禦掉,也就是不記得了)。父母偶爾看到孩子青春靚麗的身體,有性喚起,也不丟人,不是十惡不赦。父母不需要為此過度緊張,只要保持覺察,尊重各自的身體界限,並且儘量把情慾在跟伴侶之間流動起來就好。

對孩子最好的性教育和性保護,是父母之間恩恩愛愛,情慾性慾能夠彼此之間順暢流動。

有的單身父親/母親,打著為了孩子好的名義,一切為了孩子,堅決不找性伴侶。即使行為上對孩子並沒有侵犯沒有越界,但是孩子依然能感受到父/母壓抑住的性能量,害怕這個性能量會吞沒自己,所以孩子在青春期延緩自己的性徵發育,或者過度肥胖,讓自己看上去毫無性吸引力。

父母的親密行為跟孩子的界限是:

孩子可以看到父母彼此擁抱親吻這類親暱互動,這不僅不會傷害孩子,還會給孩子安全感——父母是親密恩愛的,我家溫暖又穩固。同時也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期,也就是戀父戀母情節,幫助孩子明白家庭關係的界限——爸爸媽媽是大人,他們彼此之間是配偶,能夠彼此滿足。而我只是孩子,我只需要安心做孩子,將來可以像爸爸媽媽一樣找到屬於我自己的幸福伴侶。

父母性行為不可以被孩子看到,即使嬰幼兒也要儘量避免。精神分析研究發現,嬰兒對於父母的性行為也會產生嫉妒等情緒,但這也不會產生太大問題,除非嬰兒自身的需要沒有被滿足,跟媽媽的親密鏈接非常不夠,這時候嬰兒的嫉妒和憤怒才會很大,留下心理創傷。

所以孩子的性教育,父母不用太緊張。只要父母彼此恩愛,對孩子的身體界限有基本尊重,孩子不會在性教育上出問題噠。

大多數對孩子的性侵犯,都來自親戚朋友,甚至學校老師,讓父母防不勝防,很是擔憂。其實孩子天然的有保護自己身體不被侵犯的感知力,前提是沒有被父母破壞。

比如,有的叔叔抱起孩子拿鬍子扎,孩子抗拒。

父母說:沒事兒,叔叔喜歡你,跟你玩呢。

孩子原始的感受是:我的界限被侵犯了。

父母強加進來的信念是:你應該接受別人的好意。

這就給孩子造成混淆:侵犯=好意=我不應該反抗。

這種混淆若經常發生,孩子會對侵犯自己的能量(比如被猥瑣觸碰)失去感知力和捍衛自己的力量。

父母可以給孩子的支持是:你是自己身體的主人,你有權力拒絕任何人對你的任何部位的觸碰,包括父母同樣可以拒絕。

父母對孩子身體的尊重,父母對孩子天然感知力的支持肯定,是對孩子最有力的安全教育。

有個網友提供的案例:

-

班裡有個小朋友,突然出現捏其他小朋友臉的情況,我問她媽媽最近是否有人捏她臉了,她媽媽想起來是一個親戚來家裡作客,捏了她的臉,她當時哭了,她媽媽勸她說“阿姨是因為喜歡你才捏你的臉!”小朋友就把捏臉和喜歡聯繫起來了,看到喜歡的小朋友就捏別人臉。

-

這個案例可以很好的看到孩子自身的原始感受,如何被父母的評價所扭曲。

06
你的祝福,是孩子得以傳承的生命力呀

毀掉成績的不是“早戀”而是父母“嚴禁早戀”

其實孩子之間懵懂的愛情,是人世間最好的情感流動。

被父母嚴厲禁止甚至詛咒的早戀,才是孩子學習成績下降的罪魁禍首(注意,罪魁禍首是“禁止”而非“早戀”。),也給孩子未來婚戀埋下不幸的種子,像木馬程序似地讓孩子在未來婚戀中遭遇更多坎坷。

而被父母祝福的“早戀”,會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給孩子內心種下愛和美好的種子,讓孩子的人格更加健康,更有積極向上的動力,未來婚戀也會更順利。

作者 | 李雪

心理學學者,從事心理學研究近十年,創辦「初心心理

暢銷書作家,著有《當我遇見一個人》噹噹網與亞馬遜正在熱銷。新書將在2018年04月發行♬

新浪微博 @李雪愛與自由

插圖 | 電影截圖《怦然心動》《哈利波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