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下所列的华语电影年度十佳,仅针对16年在大陆上映的作品

本文以下所列的华语电影年度十佳,仅针对16年在大陆上映的作品

1. 《我不是潘金莲》 导演:冯小刚 上映日期:2016年11月18日

这可能是2016年所有公映的华语片中最重要的一部电影,也是最可能被历史记录的一部电影。抛开上映之时的商业撕逼不谈,这部电影客观上延展了在如此审查制度下,电影可以讨论的话题的外延。冯小刚导演确实干了一件大事儿,而且这件事除了他之外,没有几个人有资源和能力可以办到。但是,他未必办了一件大好事。

《我不是潘金莲》的原著作者刘震云先生,可以被视为当代中国最好的小说家之一,如果把出版作品的年份缩小至二十一世纪,我们甚至可以把之一去掉。在刘震云的小说中,对于抱持着朴素价值观的中国底层人民,在时代快速发展中的迷茫和无助,以及由此形成的悲剧,作者有着深切的悲悯。但这种悲悯,在电影中,最后被归结成了中国传统官本位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而非其他。由于女主角与优秀的男配角在表演能力上的差异,以及冯导讲故事的方式,导致了李雪莲这个角色非但没有让观众产生同情,甚至有相当多数人反感甚至厌恶。这种理解程度上的差异导致电影并没有收获应有的效果。

不过,电影在摄影风格上的大胆尝试,在叙事方式上的勇于突破,以及对于演员表演的良好调动,冯导的金马奖最佳导演可谓是当之无愧。但是,冯导的这次尝试之后,《我不是潘金莲》这样一部出类拔萃的文学作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很难有新的导演和团队敢去尝试再次翻拍了。同样的,刘震云最重要的作品《一句顶一万句》,在他的女儿刘雨霖并不算成功的演绎之下,短期内也很难被列入拍摄题材。不得不说,十分令人遗憾。

本文以下所列的华语电影年度十佳,仅针对16年在大陆上映的作品

2. 《罗曼蒂克消亡史》 导演:程耳 上映日期:2016年12月16日

年底能够看到《罗曼蒂克消亡史》这样的电影,不得不说是一个惊喜,多少挽回了大家对于华语电影的信心。至少让我们相信,还是有导演在真诚地去讲述一个并不简单的故事,并勇于在影像和叙事风格上进行大胆创新。尽管由于上映日期的一推再推,从拍摄时间来看,我们甚至无法把该片当成是这两年的电影。

某种程度上,这部影片可以被称为《旧社会之杜月笙传奇》(这似乎也是电影最开始的名字),其中对于近现代中国那段复杂历史时期的种种历史典故的描述,可谓十分到位。强大的演员阵容,在影片中集体奉献了非常精彩的演技;而特殊的美术风格也造就了电影本身独具一格的气质。当然传闻中电影反复在剪辑上进行修改,客观上也造成了一些难以弥补的割裂感,以至于很多人看完后茫然无措。

从最后将将过亿的票房上来看,这部群星云集的年代电影并没有让太多观众买单。大量的观众通过各种社交平台表示,电影的叙事方式让人凌乱,以及隐藏的历史掌故令人陌生。但其实只要稍有一些近现代中国史常识,以及愿意静下心来认真观看电影,要理解《罗曼蒂克消亡史》并非难事。不过,门可罗雀的上座率还是展示了创作者们卯起来进行艺术表达,和观众们实际的接受能力上的巨大差异。

也许一边喊着影片太烂,一边又不愿意安心提升知识储备和审美水平的观众们,也应该适度的反思一下了。这届观众到底行不行?

本文以下所列的华语电影年度十佳,仅针对16年在大陆上映的作品

3. 《路边野餐》 导演:毕赣 上映日期:2016年7月15日

哪怕以最苛刻的标准,我们也很难找到讨厌《路边野餐》的理由,如果非要说,就是在2010年代后半叶,仍然去拍摄反映中国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艺术片,难免给人投机之嫌。而如果认真多看几遍《路边野餐》,你兴许能找到一百多个喜欢他的理由。尽管有评论界认为该片是“五年来最出色的华语电影“,也有人把刚有处女长片的毕赣视为下一个侯孝贤或者贾樟柯,当然,毕赣本人都不太认可这样的评价,更不用说客观来讲,他距离大师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其实,从题材上来说,反映“旧传统“和”新生活“在时代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变革时的碰撞和迷茫,从而导致生活的割裂和悲剧,这并不太具有新意。但毕赣深具文学底蕴和诗意的拍摄手法,让人无法忽视的粗糙但是漂亮的长镜头,以及在影片整个过程中,陈升与一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典型人物之间产生的关联,很细微地表现出了在时代迷思中人际关系的多面性。毕赣对于公路和犯罪元素的熟练掌控,也让这部纯粹的艺术片有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神采。

除开某部“黑天鹅事件”(你们知道我说的是谁)造就的个例之外,《路边野餐》几乎是今年表现最好的艺术片了。(另一部是《黑处有什么》)。但六七百万人民币的票房,还是展现出了愿意花时间在影院思考一些深刻问题的观众似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

本文以下所列的华语电影年度十佳,仅针对16年在大陆上映的作品

4. 《火锅英雄》 导演:杨庆 上映日期:2016年4月1日

如果我们把范畴缩小至今年上映的华语商业片,那么《火锅英雄》无疑是商业和艺术平衡把控上质量最高的一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稍微资深点的影迷都能看到盖·里奇或者科恩兄弟的影子。但我们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的只是致敬与借鉴,却不是纯粹照搬和抄袭的copycat,这是这部电影难能可贵的地方。(这样说标准是不是有点低?)

一帮种种原因各种落魄的蠢贼,想要抢劫银行,谁知遇上了穷凶极恶的真贼,在各种挣扎和反思之后,蠢贼战胜了真贼,最后甚至变成了英雄。其实类似的黑色幽默,在宁浩等导演的作品里面我们也曾经见识过。但是这部电影在拍摄时,充分结合了重庆独特的地理特点以及极富特征的地域文化,配合上清脆的镜头语言和不错的角色设定,为观众提供了相当优秀的观影体验。连接了火锅店和银行金库的地洞,层峦叠嶂的山城地貌,明快的叙事节奏,尽管电影的很多剧情“扣子”设置的不算高级,也不失其出色的完成度。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结尾的一场利落的群殴戏长镜头,其生动程度甚至不逊色《王牌特工》中科林·费斯教堂里的那场以一敌多的动作长镜头,让人印象深刻。如果这些戏都是当年那个拍摄《夜店》的导演拍出来的东西,不得不说杨导进步显著(毕竟都过了7年)。

今年展现重庆“山城”特点的影片并非独此一家,国庆档的“超级大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十足展现了连重庆人都无法关注到的城市魅力。可惜电影虽然拿了一手好牌,却没能拍出足够有说服力的作品,挺让人惋惜的,它就那么默默地路过。

本文以下所列的华语电影年度十佳,仅针对16年在大陆上映的作品

5. 《七月与安生》 导演:曾国祥 监制:陈可辛 上映日期:2016年8月15日

6. 《谁的青春不迷茫》 导演:姚婷婷 上映日期:2016年4月22日

在看《七月与安生》之前,我基本认为《谁的青春不迷茫》是这几年国内公映的青春片中,最出众的一部。而《七月与安生》也进一步表明,国内拍摄青春题材电影的水准是在不断提高的。虽然两部电影距离个人心中佳片的标准还稍有距离,但在2016年众多诚意欠奉的电影之中,这两部影片就显得十分突出了。

其中《青茫》是一个新导演,带着一群不为人知的年轻演员,着力抓住了每个人在青春时代的迷茫,但又坚定的特质,不靠堕胎、酗酒、犯罪之类的特例,用平实和真挚的态度,撩动观众的共鸣。

而《七月与安生》在改编剧本上进行了非常大胆的试验,监制陈可辛对于整体影片的调性把控功不可没。很难想象并不太具有明确故事线的原著,在如此精妙的构思下,最后在大银幕上产生了如此让人动容的效果。两位年轻的女主角在影片中都表现的非常出色。虽然金马奖的双黄蛋多少有点夸张,但焦不离孟的相得益彰的确名副其实。

本文以下所列的华语电影年度十佳,仅针对16年在大陆上映的作品

7. 《箭士柳白猿》 导演:徐浩峰 上映日期:2016年3月11日

从《一代宗师》开始,徐浩峰老师和令他着迷的那个民国时代的江湖就不断的被搬上银幕。从拍摄时间和故事架构来说,《柳白猿》其实应该是介于《倭寇的踪迹》与《师父》之间,却是最后一部被世人看到的作品,这是一种连贯性上的遗憾。

把武侠片或者说动作片当成文艺片来拍的,王家卫是一号人物,侯孝贤是一号人物,李安的中庸哲学导致《卧虎藏龙》在艺术和商业上平衡但是尴尬,而如徐浩峰这般至死不渝的,大概仅此一家了。

徐浩峰的一系列出版作品早已展现了他对于武侠世界和江湖的独特理解,若是你能认同并且欣赏他在出版物中表达的那些价值观和内涵,那么这部作品必然不容错过。但说到底,徐浩峰还是一位内心上遵循旧时代的礼教伦理的人,所以在他影片中描述的那些师承、礼法和仪式感,未必是现代观众乐意接受的。所以还是会有很多人不吃这一套。

《箭士柳白猿》相比《倭寇的踪迹》影片的美术要考究很多;而与《师父》相比,虽然一样的匠气和“作”,但要更跳脱一些。影片中的两位女性角色的某种程度上比男性角色还要更出彩,文戏在动作片里也属上乘。

可惜,它只能活在它那个时代里。

本文以下所列的华语电影年度十佳,仅针对16年在大陆上映的作品

8.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导演:薛晓路 上映日期:2016年4月29日

9. 《叶问3》 导演:叶伟信 上映日期:2016年3月4日

我知道很多读者看到第八和第九列了这两部电影估计要起来骂娘了。但如果按照前序一以贯之的标准来看,到这个位置,就该列上这两部看似非常有争议的影片了。

其实刨除上映时的种种争议不谈,这两部影片实际达到了商业片的相当水准。《叶问3》的总体风格与备受好评的前两部一脉相承,出色的动作设计仍然是华语片目前的最高水准。《不二情书》的完成度很高,最大的问题在于,同一套班底,但却说了和前作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故事,而且导演在商业片中还强制加入了深具个人审美的文艺要素,最后与观众的期待严重不符,引来了相当可观的差评。

倘若我们不用双重标准,仅仅从电影制作和内容本身来看,这两部电影的综合质素要高于年内的绝大多数影片。

只怪他们没把档期放到《摆渡人》同一个时间。

10. 《如你所知,都这样了当然不会有10了》

但我知道,读者们心中还有很多心头好并没有上榜,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提的影片,我们会一一陈述他们没有上榜的理由:

《湄公河行动》:很多自媒体和社交网站上的年度十佳,林超贤的武戏一如既往的精彩,但文戏一塌糊涂,甚至看完全片你都无法确定该片的完整剧本该长啥样。固然我们可以让审查系统背点锅。

《驴得水》:再次告诉我们,戏剧就是戏剧,电影就是电影。如果生硬的要把戏剧搬上银幕,也不应该让戏剧导演来做。成片看起来就像是换了更多场景的话剧,如果按照电影的导、演、声、光、影、服、化、道的标准来看,没有几个部门是合格的。至于很多人喜欢这部电影,那是因为诸位话剧看的太少,不懂得话剧的魅力就是这么大。

《百鸟朝凤》:抛开下跪事件不谈,这可能是获得最多圈内大佬支持的电影作品。影片讲述的事情和拍摄的风格总体而言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但它确实是精细的,真诚的,值得尊敬的电影,就让它成为回响吧。

《长江图》:也是一部从精神世界,到艺术手法都像是上个时代的作品。多线叙事和丰富的解读空间是本片的长处,但是导演对于如此宏大命题的准备和掌控能力明显不足。精致但是缺乏灵性,空有一副好皮囊。

《黑处有什么》:其实是票房表现最好的艺术片,而且影片的新媒体发行方式和最终战绩,也给艺术电影开拓了新的盈利空间。但总体还是略显粗糙。

《大鱼·海棠》:如果不是衍生产品做的如此出众,甚至不应该提到这部电影。情怀的大旗下,最后讲述了一个价值观破裂,无理由到极点的故事。2D强行转3D的决策也让原本可能更有吸引力的画风也不太有用。吉卜力的Copycat。考虑到长达12年的制作周期,我们不能忘记它。

《美人鱼》:星爷在喜剧方面的造诣,华语影坛几乎无人出其右。但是当一堆老梗加上一个陈芝麻的洗心革面的故事,最后创造了影史票房纪录,除了告诉我们周星驰是华语电影最大的招牌之外,没有什么卵用。不过,它已经是华语电影历史纪录,也不需要其他更多赞扬了。

《寒战2》:和前作相比差了一个数量级,从悬念跌宕的经典港产警匪片变成了略显幼稚的政治阴谋片,预算大了之后,影片该进步的地方几乎都没有取得进步,退步的倒是不少。怪不得两位导演分道扬镳的传闻甚嚣尘上。私下估计,因为没有依照基本法来,总想搞大新闻。

《使徒行者》:如果不是在烂片云集的暑期档,放在任何一个时段,这种经典TVB模式的中规中矩的影片都很难取得如此高的票房。当然,中规中矩,至少意味着不过不失,是一部值得认可的标准商业电影。

《追凶者也》:同样是很多人的年度十佳,不过,真的要如此轻视曹保平导演的水准么?从掌控力而言,影片各方面的成熟毋庸置疑。但是黑色幽默的力度以及影片的深度来说,本片与曹导以往的作品有不小差距,娱乐性也不算足。你确定这是拍出过《光荣的愤怒》的曹保平么。

《发条城市》:其实是一部品相不俗的喜剧片,可惜在暑期档的“强片大潮”里,被排片淹没了。如果有空你可以去视频网站上找找,体会一下。

《微微一笑很倾城》:从完成度来说相当不错的电影,电子游戏题材找到了合适的拍摄方式。客观讲演员的表演毁了一切。不要总是盯着景甜不放,她其实不是最差的。

《我在故宫修文物》 & 《舌尖上的新年》:两部经典电视纪录片的电影版,制作精良程度都比电视版上了一个台阶,成片水平都相当不俗。但是再次告诉大家,电视甚至手机屏幕上就足够的信息量,为什么要去电影院看?这个足够让电影纪录片导演们再认真思考一番。

《我的特工爷爷》:其实是很标准的老式港产特工片的大陆版,但是太过老派了,缺乏足够的新意和吸引力。唯一的亮点,是开场的历史照片里出现了某些不可描述的政治人物。

《塔洛》 & 《冬》: 都在金马奖上有不错的斩获,也都有不错的艺术成就。但是如果我们用通行的艺术片标准来定义,两部电影的水准都不足够被列入年度十佳。当然,我也不认为这两部影片在院线放的时候居然连百万票房都挣不到,没有艺术院线的电影市场太可怕了。

《一句顶一万句》:其实在最开始就提过了。影片的剧本刘震云先生亲自改过,从文本层面来说对于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和价值观的理解是罕见的深刻,但是从文本到影像,年轻导演的能力还是不足以负荷如此高难度的作品,影片节奏松散,缺乏合适的情感爆发和转捩点。而且因为太过简化,原著的一些核心内涵并没有被得以展现。

《六弄咖啡馆》:挺动人的台湾青春片,几个年轻演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同样被淹没在了暑期档的“大片狂潮”之中。

《封神传奇》:如果忽略整体诡谲的美术风格,以及让人尴尬的男主角,其实是一部水准尚可的神话题材电影。但是,神话题材的电影,如果在基础审美上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就是很难让人看得下去。尤其是在过分的市场宣发策略下,观众的期望值被拉高,带来的是更强的雪崩效应。

《长城》:其实张艺谋的基本水准都维持的不错,但是在资本和权力的裹挟下,即使是国师,也没有办法能够独善其身。

《陆垚知马力》:除了男主角之外,其他演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但是男主角在演成人喜剧时让人尴尬的感受并没有比此前的作品得以改善。至于影片具体在说什么,有什么意义,看起来导演和观众都不是太在乎。

《谋杀似水年华》:我的天,陈果怎么能拍出这么烂的作品!

还有一些不得不提的,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能被大价钱投拍的电影:《夜孔雀》、《谎言西西里》、《快手枪手快枪手》、《勇士之门》……你们知道我前面说的“如坐针毡”,说的是谁么?

好与坏,这一年都过去了。年底的豆瓣风波表明,电影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究竟是艺术重要,还是票房重要,或者都重要,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至少在知影,如果你不同意我们的选择,你可以说出来。

希望未来一年的中国电影,别让我们选的这么艰难。

另附2016年进口片十佳 (按大陆总票房排序)

1. 《疯狂动物城》

2. 《奇幻森林》

3. 《奇异博士》

4. 《你的名字》

5. 《荒野猎人》

6. 《血战钢锯岭》

7. 《比利·林恩的漫长中场战事》

8. 《海洋奇缘》

9. 《萨利机长》

10. 《垫底辣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