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没有流量的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遇冷”


国内绝大多数观众唯一的记忆点,可能只剩下“贾樟柯再次代表内地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一枝独秀”!


最没有流量的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遇冷”


最没有流量的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遇冷”

疫情之下,一波三折


第70届柏林电影节是Carlo Chatria从Dieter Kosslick手上接过艺术总监职务后执掌的第一届电影节,全世界的电影人都骐骥着它能在“新生代”的领导下焕发新机,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从一开始便时运不济,在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下,一退再退。

首先是和奥斯卡撞档期,无奈更改举办时间。去年8月,奥斯卡宣布2020年的电影颁奖典礼将提前至2月9日举行,比往常早两周。而这个时间恰好与第70届柏林电影节的举办时间发生冲突,一个艺术类电影节撞上流量王者,为了“自保”柏林电影节不得不主动将时间改为2月下旬至3月1日之间,避其锋芒。

最没有流量的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遇冷”


其次,截至目前为止,德国是欧洲各国中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各类国际级别的活动势必受到影响。尽管电影节官方在开幕式前夕发布了声明,表示已为所有放映、活动场地提供灭菌消毒用品,并为可能出现的疑似病例准备好应对措施,也无法挽救颓势。

最直接的原因是媒体报道的缺失,以中国为例,许多中国媒体和电影从业者因为签证以及航班受限,被困在国内,无法奔赴柏林进行实时报道。曝光率的减少直接导致流量的流失,自然没有热度。

最没有流量的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遇冷”


再者,一向以政治敏感著名的柏林电影节,亲自表演了什么叫“吃瓜吃到自己家”。几天前,电影节发布官方消息,宣布暂停颁发以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鲍尔名字命名的“阿尔弗雷德·鲍尔银熊奖”,改为在今年将特别颁发“70周年银熊奖”。原因是鲍尔涉嫌曾为纳粹德国时期的电影部门服务。

原本是大刀阔斧搞“变革”,没想到一波三折,今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仍然难以摘下“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影响力最弱”的标签。


最没有流量的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遇冷”


最没有流量的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遇冷”

华语片从“过年”到“过冬”


去年2月,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举办时,华语电影扎堆,被称为仿佛在“过年”。

大导演相继回归,张艺谋的《一秒钟》、王小帅的《地久天长》以及王全安的《恐龙蛋》均入围主竞赛单元,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则入围了全景单元。新生代导演亮眼,曾国祥的《少年的你》、白雪的《过春天》、王丽娜的《第一次的别离》共同入围新生代单元,向水晶熊奖发起挑战,相梓的《再见,南屏晚钟》则提名评委会特别奖。

最没有流量的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遇冷”


虽然有遗憾,《一秒钟》和《少年的你》因为技术和后期制作相继退出柏林,但是战果还是可喜的。《地久天长》的男女主王景春和咏梅分别获得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奖;《第一次的离别》和《再见,南屏晚钟》分别拿下水晶熊和泰迪熊奖。

相比之下,今年的华语电影在柏林电影节则是“凄凄惨惨戚戚”,仿佛“过冬”,仅三部华语电影将参与竞选。

最没有流量的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遇冷”


中国台湾导演蔡明亮新作《日子》入围主竞赛单元,这是他的第十一部长片作品,讲述了两个孤独的人互相取暖的故事。蔡明亮和柏林电影节渊源颇深,他的处女作《青少年哪吒》便成功亮相电影节,第三部《河流》得了评审团大奖,最受争议的《天边一朵云》则拿了银熊奖。对于他本人来说,《日子》得不得奖只看缘分。

最没有流量的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遇冷”


贾樟柯导演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入围特别展映单元,影片从数十位作家参与、于乡村举办的吕梁文学季开始,讲述贾平凹、莫言、余华等作家所经历的时代,展示中国70年间的社会变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也是贾樟柯继《站台》后,时隔19年重返柏林国际电影节。

中国水墨电影短片《秋实》入围新生代单元,该片是全球首部8K水墨动画作品,讲述了一只蝈蝈争分夺秒储备粮食,为了生存不断挣的朴实但具有哲学的故事。


最没有流量的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遇冷”


最没有流量的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遇冷”

更加艺术也更加小众


新任艺术总监Carlo Chatrian曾为洛迦诺电影节服务,洛迦诺电影节向来以小众、冷门和艺术性被誉为欧洲电影节的艺术先锋,与柏林、戛纳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一起并称为“欧洲四大国际电影节”,却因为太过小众在知名度上要弱于前三者。

Carlo Chatrian接手柏林电影节时,带来了此前为洛迦诺电影节服务的核心团队成员一起,这直接导致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竞赛入选影片艺术性愈加显著。

最没有流量的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遇冷”


就如《日子》的导演蔡明亮所说“电影不能只是迎合观众”,本届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共有18部影片角逐金熊奖,这些影片大多都是放弃了商业选择了艺术性。

巴西影片《所有死者》也在其列,而它的导演之一的马可·杜特拉便是位年轻的“洛迦诺系”导演。他是一名导演编剧,代表作品有《苦差事》、《我的父亲母亲》、《礼貌》等,曾凭借后者入围洛迦诺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豹奖,并获得评审团特别奖。此次和Carlo Chatrian联手登上柏林电影节的舞台,事业上一定会有新突破。

最没有流量的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遇冷”


此外,本届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少见的不是主竞赛单元的作品,而是特别展映单元的《当我成为塞林格》。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乔安娜·雷科夫的作品,讲述了文学少女成为知名作家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的代理人的助理,在贫穷和富贵间不断穿梭的故事,被称为“文青版《穿普拉达的女王》”。女主玛格丽特·库里是一名星二代,曾在《好莱坞往事》中饰演搭讪布莱特·皮特的吉普赛女郎。

之所以选择它,艺术总监Carlo Chatrian认为,“这部影片以主人公的新鲜视角讲述了关于成年的故事,幽默又甜蜜地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纽约的一方文学天地。”

最没有流量的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遇冷”


事实上,除了艺术影片外,本届柏林电影节最受关注的影片之一,其实是同样入围特别展映单元,由约翰尼·德普主演的剧情片《水俣病》。讲述摄影记者尤金·史密斯,去日本报道因汞污染引起的怪病“水俣病”一事,揭露政府掩盖真相的丑陋事实。


最没有流量的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遇冷”


无论是为观众拍得商业电影,还是不为观众拍得艺术电影,都有各自的受众,无法用统一的标准判断高下。但在强调艺术性的柏林国际电影节,还是后者的天下。

距离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颁奖还有8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华语电影能否逆境求生拔得头筹,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