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陳曉明對先鋒文學的10個洞見與體悟,寫作愛好者請多看!

陳曉明,1959年2月生,福建人,早年有過知青經歷,後上大學讀研究生。1990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博士學位。同年留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歷任研究員等職。1995年至1998年先後在英國高級人文研究中心、英國皇家學院、英國愛丁堡大學、荷蘭國際亞洲研究院、德國魯爾—波鴻大學等地做研究和訪問講學。2003年調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先鋒派文學和後現代理論等。著有《無邊的挑戰》等論著近十種。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當代作家評論》等雜誌發表論文評論近300篇,近300多萬字。

北大陳曉明對先鋒文學的10個洞見與體悟,寫作愛好者請多看!

1.由於我們處在一個極為複雜的歷史語境中,各種歷史事實都被強制性地堆放在一起,這就要求我們能夠把握那些錯位的,誤置的歷史環節,清理出更加清晰和真實的歷史面目。

2.文學批評應該是對文學作品文本的再創造,而不是簡單的意義解釋。要達到這種自由,需要對文學作品文本的細讀和精讀,而不是自以為是天馬行空,自說自話,甚至毫無節制地誇誇其談。批評要達到自主的自由,同時需要對文學的至誠至真的愛,能進入文學世界的那種敏感和想象力,以及批評話語的獨特風格和意味。

3.讀碩士時的李聯明教授和孫紹振教授,給我影響很大,他們二位都是極聰明的人,又是極期正派大氣之人。是那種君子坦蕩蕩。特別是他們對我非常好,李聯明對我如對自己的兒子,孫紹振則把我看成最親密的朋友,什麼話都能說。他們教給我做人和做學問。李聯明教我治學嚴謹,孫紹振教我如何有學術想象力。

4.理論才是真正的想象力,總是在一個巨大的理論思想史背景上才有想象力,哪怕是面對一篇小說的讀解,也要豐厚的理論,全方位調動理論才有能擊穿文本。

北大陳曉明對先鋒文學的10個洞見與體悟,寫作愛好者請多看!

5.一個作家,沒有先鋒文學的營養,可能就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作家。無論這種營養是脫胎於先鋒文學還是習得於先鋒文學,都是非常必要的。先鋒文學培養了人們的膽識與敏銳。在大學,如果沒有先鋒派的思想、理論,沒有對先鋒文學的期盼和追求,就沒有真正的開創性和活力。

6.形式主義並不是先鋒派的全部內容。因為漢語小說從未有過激進的形式主義實驗,所以八十年代後期的形式主義有其可貴之處。但形式主義如何與對當下生活的穿透結合起來,則顯得是更強大的挑戰,先鋒派作家實在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現在的文學語境也不提供這種可能性。文學說到底還是與時代的文化氛圍相關,與作家的自覺精神相關。

7.現代派先鋒作家的主體精神沒有批判性,這種批判性不是簡單地表達道德上義憤,而應該有更博大的人文思想,乃至於信仰,和對正義的追尋。

8.面對問題,要闡釋的問題始終是本土的。這是我們也堅持的,理論要從本土的問題出發,西方的理論終究可以本土化。歷史失去絕對真理性和神聖性,歷史因而自行解構。

北大陳曉明對先鋒文學的10個洞見與體悟,寫作愛好者請多看!

9.年輕時會爭強好勝,現在好多都放下了。現在我實在不太注重影響之類事情。有影響固然好,但不刻意追求。我知道一個沒有官職,沒有什麼頭銜的純粹靠學術話語站住腳的搞理論或搞批評的人,影響力有限,所能獲得的象徵資本也有限。我深知這一點,處在中國,一定要想明白這點,心態才能擺正。

10.文學批評應該與創作實踐處於平等的地位,甚至在思想上敢於佔據主導地位,這並不是說批評要去領導文學創作實踐,而是批評始終有自身的文化目標,它和創作是一種對抗性和激發性的關係,而不是相互撫慰,共同投機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