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孩子对“洞”非常有兴趣,用手捅非常危险,如何教育让他知道危险性?

苏璟257


刚好有亲身经历,绝对有效,图文并茂介绍下具体方法及步骤!

一、教我儿子的亲身体验

儿子还读幼儿园,那时。在家里,刚好打火机没气不能用了,就和儿子一起拆了。



男子孩子很喜欢这种拆解活动。拆解过程中很开心和他科普打火机是怎么打火的,要打出火花要什么条件,要成为火苗有什么条件,电又是什么一回事……BALABALA。

“你愿意试一试,触电是什么感觉吗?”

儿子有点犹豫。

“很好,在确认安全前,不要乱碰电。爸爸告诉你,打火机的电很弱,很安全。但电灯和插座的电就很强,就很危险。试试吧!”

儿子同意了,我将图中红色小电线接近他脚底(皮肤厚,没那么敏感)按压一下……

“好麻!”儿子条件反射缩回脚。……从此知道砬电会麻,会危险。

二、用图片

这是网上偶然看到的照片,当搞笑的。我改了一下,变成了“图片故事”

1:猜猜小壁虎会怎么样呢?

2 “啊!真的钻进那洞里啦?!和我家宝宝一样,对洞很好奇呢”

3“哎……太可惜了。如果它爸爸告诉它,插座的洞有电,很危险,小壁虎在确认这个是不是洞安全才钻就没事了。”

三、建议

都收藏转发这个方法步骤吧!碰到这类问题的家长很多。要保护孩子的求知探索欲望,又要保证安全……大家还有那些经验,讨论一下呗!


速强画说儿童教育


我家大宝6岁,小宝1岁半。大宝比较懂事,和她说好不碰她就不会碰了,小宝因为太小,和她说也没用。

我采取的方法是直接让她感受到“危险”。

比如插座,她去玩,我就用针扎她的手,当然不会扎很重,一两次之后就不玩了。

家里烤箱加热的时候好奇,想去玩。我就直接拿她的手去碰几下,她觉得烫就不会玩了。包括热水。门缝也是一样的操作。

我觉得小孩太小,你和他讲这些危险是没有用的,不如直接在大人的操作下让她安全的体验这些危险,这样既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又能让她记住,这些东西不能碰。


乐乐爸爸214168354


孩子对洞的欲望就像是成人对“潘多拉盒子”的欲望一样强烈。

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喜欢扣洞洞,看到洞就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喜欢用手去扣。这是孩子出于事物的敏感时期。对于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家长都是受不了了,因为未知的洞里面可能会有危险,而且还很长。不过如果反过来想想,利用这些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与比较能力是很棒的。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的认识洞洞。

首先我们父母需要做到的就是理解孩子,不要刻意的阻止孩子对洞的好奇心,并且需要满足孩子对洞的观察。

其次,孩子喜欢用手去扣,那么父母可以给孩子一根小棍子,叫孩子先观察洞,猜想里面会有什么物品或者是小动物,然后再叫孩子用棍子去捅下。这样既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满足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与专注力。

再者,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出去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亲身体会并观察事物。不过父母最好不要给孩子设定目标,这样会让孩子失去最初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对于三岁的孩子,这个时期就是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只要它愿意去观察就可以了。

最后,如果没有条件带孩子去大自然观察的,可以购买一套《我的小世界》让宝宝去探索,这套书是为家长和宝宝带来了洞洞的阅读形式,能满足孩子对洞洞的好奇心。构造宝宝的研究室,满足他拆和发现新事物的的好奇心。而且在书中也能玩游戏,是不是一举两得呢?


小柒育儿说


这是孩子聪明好学的兆头,是探知未知世界该有的表现。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尤其对洞、孔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用手指头或棍棍、棒棒往孔里面塞。孩子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并不知道这些洞、孔会存在潜在的危险,甚至带来巨大的伤害。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有很多事情都带有探险性,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一般的玩,孩子这个玩的过程,包含着动手动脑,甚至包含着推理和简单的分析。这样一种对事物的认知和探索精神,反应出了孩子浓厚的求知兴趣。


本是一件好事,就看如何教育和预防了。在这方面监护人的作用是很大的,当发现孩子有这种危险行为时,一定要立刻阻止。并告诉他,宝宝不能弄,他会咬人,爸爸可以弄。告诉宝宝什么东西可以碰,什么东西不可以碰,有明确的界限,聪明的孩子都懂的。通过几次阻止宝宝就知道了,相信了,这是大人弄的东西,弄了可能真会咬人。

再有一点,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爱好。不给她碰插座上的孔,孩子会用螺丝刀在纸箱上钻孔,这样做蛮好,既满足了孩子求知探索欲,又能保证安全。

我们家只要有纸箱,没有一个完好的,都是千疮百孔。


奔奔起跑


小孩子不懂事、很淘气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三岁孩子也正是对身边事物特别好奇的时候,特别是对插座插孔”小洞洞“。当孩子用手指去捅插孔时,一般的家长都会立刻拉住孩子说:“不许摸”。其实这样做基本是无济于事,因为孩子还是不懂。当父母不在他身边时,他的好奇心理任然可能会导致他继续探索。


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先问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去捅那个“洞洞”呢?不论孩子怎么答复,先听听他的回答,然后再告知孩子捅“洞洞”的危险性。这个时候家长拿一根橡皮筋轻轻地在孩子手上弹一下,告诉他捅“洞洞”会很痛,然后找一些小孩被电伤的案例给他看,同时告知他捅“洞洞”如果严重时会导致人死亡。


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家里的插座可以安装上插座插孔安全扣。父母平时加强孩子教育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孩子的监管。


香茶生活荟


两岁孩子左脑开始发育,三岁发育速度加快,左脑是逻辑式的。所以对“洞”感兴趣正好是他对“洞”这个事物所包含的逻辑关系感兴趣。宝宝的探索欲得到越多满足,越能刺激大脑的发育。所以老话说调皮好动的孩子聪明是有道理的。

如果用恐吓或其它方式阻止孩子的探索,那对他智力发展会有影响。

但是家长担心孩子安全啊。这可怎么办呢?而且很多家长担心,我这次满足他了,他下次趁我不在去探索,然后出事了不就晚了吗?确实安全和好奇心有时是充满矛盾的。

那我说说我儿子小时候是我怎么做的。

他当时对开水感兴趣。我跟他说烫,他还是感兴趣。每次都要跃跃欲试。我跟他说会很疼,我说你要是不相信就来试试,他赶紧把两只小放在身后,扭着身体往后躲。我说”你这么感兴趣你来试试嘛。“他又有点兴奋又有点害怕,我继续怂恿他,后来他同意试一试,我接了小半杯给他,他碰了一下,碰完了他感觉确实有些疼。我说如果水再多一些会更疼,你要不要再试试。他后来就再也没对热水感兴趣。

说白了就是他试了,他爽了,然后心里不痒了。你不给他探索个究竟他会很难受的。


乐芝全脑教养


三岁孩子正处在好奇心非常重,且自己已经有自己的想法的年纪,如果只是一味的告诉他不能动,危险,可能并不能引起他的警惕心,有的甚至会更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因此除了告知,让他知道后果同样重要。例如,孩子对暖水瓶感兴趣,发现后首先问他“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有雾冒出啊”,然后将水倒到杯子里,让其亲自接触,感受什么是烫,什么是疼,可以趁机给他普及一些小知识(水,水蒸气的关系等),并告诉他所有冒热气的东西都不可以碰,很危险,会受伤,会疼,刚被烫了一下的孩子就会记住是真的不可以碰;例如电等更危险的东西,不能真的让孩子尝试,可以用针或者其他的东西模拟疼痛,告诉他碰了电会受到怎样的痛,一定要刺痛,而不能仅仅轻碰一下,当然在位置较低的插座可以用保护插头。多观察孩子,跟他一起玩耍,他就会愿意把好奇的东西告诉你,这样能更多的发现危险情况,防患未然。


风动凌水


正是对事物好奇的阶段,需要费心在这个时候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危险。

首先,需要带孩子认识家里的洞,并且告诉孩子每个洞里都住着一个妖怪,如果用手去碰,就会被咬的!然后,再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好奇和电做朋友!有一个叫好奇的小朋友,在家里看到一个小洞,他用小手去碰洞,结果从洞里出来一个叫电的妖怪,它咬住了小朋友的手,把它咬伤了,咬得特别疼,然后你真的用嘴咬一下孩子的手指,要咬疼,让孩子记住那种疼,并且告诉孩子,我们谁都不跟电做朋友,它是坏人!我们把洞堵住,不让妖怪出来!这种教育要重复好多次,才足够让孩子记住。所以费心是一定的。

当然,预防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手段,防触电按钮要时刻安着,用完电就安上防触电按钮。


柯南是只喵


小孩子对洞好奇,是一种对未知对外界的探索,首先赞赏家长给孩子的自由度和安全感很强孩子才会敢于去探索。其次,我认为可以选择一个我们大人可以控制的带有较小危险性的东西与孩子一起去探索,让他体验到一点点危险或者痛感,但不会真正伤害到他,比如在洞里放一块小石子或有刺的叶子不经意会硌一下扎一下手,可以让孩子去探索这个洞,然后告诉它有的洞或事物有一定危险性,会带有那些危险,比如插座带电,会触电、疼,小孩子要离远点不可碰触插孔……有些洞是没有危险的可以去碰触,比如玩具的洞。每次遇到可以给孩子讲解危险性在哪里,怎样注意,哪些可以玩,慢慢强化,这样孩子也会学会分辨危险而不是拒绝所有探索。若一味的控制孩子存在反抗心理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耿危险,不如教他分辨危险和化解危险的能力,又给他自由选择的权利。最后,小孩子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本能,他会试探着进行,家长多注意提醒,无需过于焦虑担忧,当看到孩子正在做一定危险性动作切勿情绪激动大声喊叫,这样孩子会失去判断能力,化解了危险后安抚与讲解效果更好。


灵溪心理杜金丹


三岁的孩子对“洞"非常感兴趣,这是孩子对事物的好奇。三岁的孩子不是光对"洞"感兴趣,孩子对未知的一切都感兴趣。这是孩子认知事物的过程,也就是孩子认知与学习的一个表现。父母要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进行引导,让孩子知道哪里危险。平时父母要告诉孩子有些地方不能去,有些东西不能用手去硑。

如果孩子经常去用手摸有“洞"的地方,不坊你让他去触摸的时候,你用个东西扎他的手一下,让他感到疼,不能伤到孩子,要注意安全。这样反复几次,孩子下次在摸洞的时候就知道有危险了,就不会在去触摸有“洞;的东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