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對“洞”非常有興趣,用手捅非常危險,如何教育讓他知道危險性?

蘇璟257


剛好有親身經歷,絕對有效,圖文並茂介紹下具體方法及步驟!

一、教我兒子的親身體驗

兒子還讀幼兒園,那時。在家裡,剛好打火機沒氣不能用了,就和兒子一起拆了。



男子孩子很喜歡這種拆解活動。拆解過程中很開心和他科普打火機是怎麼打火的,要打出火花要什麼條件,要成為火苗有什麼條件,電又是什麼一回事……BALABALA。

“你願意試一試,觸電是什麼感覺嗎?”

兒子有點猶豫。

“很好,在確認安全前,不要亂碰電。爸爸告訴你,打火機的電很弱,很安全。但電燈和插座的電就很強,就很危險。試試吧!”

兒子同意了,我將圖中紅色小電線接近他腳底(皮膚厚,沒那麼敏感)按壓一下……

“好麻!”兒子條件反射縮回腳。……從此知道砬電會麻,會危險。

二、用圖片

這是網上偶然看到的照片,當搞笑的。我改了一下,變成了“圖片故事”

1:猜猜小壁虎會怎麼樣呢?

2 “啊!真的鑽進那洞裡啦?!和我家寶寶一樣,對洞很好奇呢”

3“哎……太可惜了。如果它爸爸告訴它,插座的洞有電,很危險,小壁虎在確認這個是不是洞安全才鑽就沒事了。”

三、建議

都收藏轉發這個方法步驟吧!碰到這類問題的家長很多。要保護孩子的求知探索慾望,又要保證安全……大家還有那些經驗,討論一下唄!


速強畫說兒童教育


我家大寶6歲,小寶1歲半。大寶比較懂事,和她說好不碰她就不會碰了,小寶因為太小,和她說也沒用。

我採取的方法是直接讓她感受到“危險”。

比如插座,她去玩,我就用針扎她的手,當然不會扎很重,一兩次之後就不玩了。

家裡烤箱加熱的時候好奇,想去玩。我就直接拿她的手去碰幾下,她覺得燙就不會玩了。包括熱水。門縫也是一樣的操作。

我覺得小孩太小,你和他講這些危險是沒有用的,不如直接在大人的操作下讓她安全的體驗這些危險,這樣既滿足了他的好奇心,又能讓她記住,這些東西不能碰。


樂樂爸爸214168354


孩子對洞的慾望就像是成人對“潘多拉盒子”的慾望一樣強烈。

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喜歡扣洞洞,看到洞就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喜歡用手去扣。這是孩子出於事物的敏感時期。對於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家長都是受不了了,因為未知的洞裡面可能會有危險,而且還很長。不過如果反過來想想,利用這些來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與比較能力是很棒的。

如何教育孩子正確的認識洞洞。

首先我們父母需要做到的就是理解孩子,不要刻意的阻止孩子對洞的好奇心,並且需要滿足孩子對洞的觀察。

其次,孩子喜歡用手去扣,那麼父母可以給孩子一根小棍子,叫孩子先觀察洞,猜想裡面會有什麼物品或者是小動物,然後再叫孩子用棍子去捅下。這樣既能夠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滿足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與專注力。

再者,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出去大自然觀察,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老師,讓孩子親身體會並觀察事物。不過父母最好不要給孩子設定目標,這樣會讓孩子失去最初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對於三歲的孩子,這個時期就是培養孩子觀察事物的興趣,只要它願意去觀察就可以了。

最後,如果沒有條件帶孩子去大自然觀察的,可以購買一套《我的小世界》讓寶寶去探索,這套書是為家長和寶寶帶來了洞洞的閱讀形式,能滿足孩子對洞洞的好奇心。構造寶寶的研究室,滿足他拆和發現新事物的的好奇心。而且在書中也能玩遊戲,是不是一舉兩得呢?


小柒育兒說


這是孩子聰明好學的兆頭,是探知未知世界該有的表現。孩子對未知世界充滿了好奇,尤其對洞、孔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會用手指頭或棍棍、棒棒往孔裡面塞。孩子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並不知道這些洞、孔會存在潛在的危險,甚至帶來巨大的傷害。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有很多事情都帶有探險性,不能簡單的等同於一般的玩,孩子這個玩的過程,包含著動手動腦,甚至包含著推理和簡單的分析。這樣一種對事物的認知和探索精神,反應出了孩子濃厚的求知興趣。


本是一件好事,就看如何教育和預防了。在這方面監護人的作用是很大的,當發現孩子有這種危險行為時,一定要立刻阻止。並告訴他,寶寶不能弄,他會咬人,爸爸可以弄。告訴寶寶什麼東西可以碰,什麼東西不可以碰,有明確的界限,聰明的孩子都懂的。通過幾次阻止寶寶就知道了,相信了,這是大人弄的東西,弄了可能真會咬人。

再有一點,就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愛好。不給她碰插座上的孔,孩子會用螺絲刀在紙箱上鑽孔,這樣做蠻好,既滿足了孩子求知探索欲,又能保證安全。

我們家只要有紙箱,沒有一個完好的,都是千瘡百孔。


奔奔起跑


小孩子不懂事、很淘氣這是眾所周知的常識,三歲孩子也正是對身邊事物特別好奇的時候,特別是對插座插孔”小洞洞“。當孩子用手指去捅插孔時,一般的家長都會立刻拉住孩子說:“不許摸”。其實這樣做基本是無濟於事,因為孩子還是不懂。當父母不在他身邊時,他的好奇心理任然可能會導致他繼續探索。


正確的教育方式是:先問問孩子,你為什麼要去捅那個“洞洞”呢?不論孩子怎麼答覆,先聽聽他的回答,然後再告知孩子捅“洞洞”的危險性。這個時候家長拿一根橡皮筋輕輕地在孩子手上彈一下,告訴他捅“洞洞”會很痛,然後找一些小孩被電傷的案例給他看,同時告知他捅“洞洞”如果嚴重時會導致人死亡。


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家裡的插座可以安裝上插座插孔安全扣。父母平時加強孩子教育的同時也應加強對孩子的監管。


香茶生活薈


兩歲孩子左腦開始發育,三歲發育速度加快,左腦是邏輯式的。所以對“洞”感興趣正好是他對“洞”這個事物所包含的邏輯關係感興趣。寶寶的探索欲得到越多滿足,越能刺激大腦的發育。所以老話說調皮好動的孩子聰明是有道理的。

如果用恐嚇或其它方式阻止孩子的探索,那對他智力發展會有影響。

但是家長擔心孩子安全啊。這可怎麼辦呢?而且很多家長擔心,我這次滿足他了,他下次趁我不在去探索,然後出事了不就晚了嗎?確實安全和好奇心有時是充滿矛盾的。

那我說說我兒子小時候是我怎麼做的。

他當時對開水感興趣。我跟他說燙,他還是感興趣。每次都要躍躍欲試。我跟他說會很疼,我說你要是不相信就來試試,他趕緊把兩隻小放在身後,扭著身體往後躲。我說”你這麼感興趣你來試試嘛。“他又有點興奮又有點害怕,我繼續慫恿他,後來他同意試一試,我接了小半杯給他,他碰了一下,碰完了他感覺確實有些疼。我說如果水再多一些會更疼,你要不要再試試。他後來就再也沒對熱水感興趣。

說白了就是他試了,他爽了,然後心裡不癢了。你不給他探索個究竟他會很難受的。


樂芝全腦教養


三歲孩子正處在好奇心非常重,且自己已經有自己的想法的年紀,如果只是一味的告訴他不能動,危險,可能並不能引起他的警惕心,有的甚至會更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因此除了告知,讓他知道後果同樣重要。例如,孩子對暖水瓶感興趣,發現後首先問他“是不是很好奇為什麼有霧冒出啊”,然後將水倒到杯子裡,讓其親自接觸,感受什麼是燙,什麼是疼,可以趁機給他普及一些小知識(水,水蒸氣的關係等),並告訴他所有冒熱氣的東西都不可以碰,很危險,會受傷,會疼,剛被燙了一下的孩子就會記住是真的不可以碰;例如電等更危險的東西,不能真的讓孩子嘗試,可以用針或者其他的東西模擬疼痛,告訴他碰了電會受到怎樣的痛,一定要刺痛,而不能僅僅輕碰一下,當然在位置較低的插座可以用保護插頭。多觀察孩子,跟他一起玩耍,他就會願意把好奇的東西告訴你,這樣能更多的發現危險情況,防患未然。


風動淩水


正是對事物好奇的階段,需要費心在這個時候讓孩子認識到什麼是危險。

首先,需要帶孩子認識家裡的洞,並且告訴孩子每個洞裡都住著一個妖怪,如果用手去碰,就會被咬的!然後,再給孩子講一個故事:好奇和電做朋友!有一個叫好奇的小朋友,在家裡看到一個小洞,他用小手去碰洞,結果從洞裡出來一個叫電的妖怪,它咬住了小朋友的手,把它咬傷了,咬得特別疼,然後你真的用嘴咬一下孩子的手指,要咬疼,讓孩子記住那種疼,並且告訴孩子,我們誰都不跟電做朋友,它是壞人!我們把洞堵住,不讓妖怪出來!這種教育要重複好多次,才足夠讓孩子記住。所以費心是一定的。

當然,預防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手段,防觸電按鈕要時刻安著,用完電就安上防觸電按鈕。


柯南是隻喵


小孩子對洞好奇,是一種對未知對外界的探索,首先讚賞家長給孩子的自由度和安全感很強孩子才會敢於去探索。其次,我認為可以選擇一個我們大人可以控制的帶有較小危險性的東西與孩子一起去探索,讓他體驗到一點點危險或者痛感,但不會真正傷害到他,比如在洞裡放一塊小石子或有刺的葉子不經意會硌一下扎一下手,可以讓孩子去探索這個洞,然後告訴它有的洞或事物有一定危險性,會帶有那些危險,比如插座帶電,會觸電、疼,小孩子要離遠點不可碰觸插孔……有些洞是沒有危險的可以去碰觸,比如玩具的洞。每次遇到可以給孩子講解危險性在哪裡,怎樣注意,哪些可以玩,慢慢強化,這樣孩子也會學會分辨危險而不是拒絕所有探索。若一味的控制孩子存在反抗心理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耿危險,不如教他分辨危險和化解危險的能力,又給他自由選擇的權利。最後,小孩子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本能,他會試探著進行,家長多注意提醒,無需過於焦慮擔憂,當看到孩子正在做一定危險性動作切勿情緒激動大聲喊叫,這樣孩子會失去判斷能力,化解了危險後安撫與講解效果更好。


靈溪心理杜金丹


三歲的孩子對“洞"非常感興趣,這是孩子對事物的好奇。三歲的孩子不是光對"洞"感興趣,孩子對未知的一切都感興趣。這是孩子認知事物的過程,也就是孩子認知與學習的一個表現。父母要對孩子的這種行為進行引導,讓孩子知道哪裡危險。平時父母要告訴孩子有些地方不能去,有些東西不能用手去硑。

如果孩子經常去用手摸有“洞"的地方,不坊你讓他去觸摸的時候,你用個東西扎他的手一下,讓他感到疼,不能傷到孩子,要注意安全。這樣反覆幾次,孩子下次在摸洞的時候就知道有危險了,就不會在去觸摸有“洞;的東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