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僅需一秒 “帕友”不再抖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高龍)昨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功能神經調控病房,進行了一場特殊的開機儀式,現場幾十位“帕友”和家屬共同見證了“黑科技”的神奇:只用1秒,開機瞬間,顫抖10年的英姐漸漸靜止下來。

帕金森病這一常見腦退化性疾病,在我國65歲以上老人裡患病率達1.7%。如今有了腦起搏器這一“黑科技”,並且減了1/3的耗材花費,將有更多患者有機會改善生活質量,不再顫抖。

腦起搏器讓病患不再顫抖

英姐今年60歲,10年前,英姐的右手開始無緣無故地抖個不停,醫生確診英姐得了帕金森病。在朋友介紹下,英姐找到了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勇。

經過綜合評估,張勇認為,腦起搏器手術是改善英姐生活質量的最有效手段。一個月前,張勇為英姐植入了導線、電極、連接線、發射器。昨日,英姐術後完全康復。而讓英姐瞬間不再顫抖的“黑科技”,其實是腦起搏器。

張勇介紹,腦起搏器手術是一項比較新興的微創高科技神經外科手術。它通過精準地植入大腦內的電極,發放弱電脈衝,刺激腦內控制運動的神經核團,調節控制運動的神經環路,使帕金森病人異常的運動環路恢復平衡,以達到減輕和改善帕金森病的運動症狀。

與毀損手術相比,腦起搏器手術更安全、微創、可逆和可調節。“雖然腦起搏器手術是有效的治療方式,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一般來說,正規服藥,病程4~5年以上,出現明顯的藥效減退和異動症等併發症,是進行腦起搏器手術的最佳時機。”張勇說。

醫學專家指出,帕金森病是一種發生在老年人的緩慢進展的慢性疾病,病程達15~20年以上,主要表現為早期的行動遲緩、肢體抖動,晚期表現四肢僵硬和運動喪失,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早期的藥物治療和適當時機的腦起搏器手術,可以延緩疾病的進展。

因此,要對每位帕金森病人進行內外科結合的長程慢病管理。首先,當帕金森病被診斷出來後,需要馬上進行藥物治療。根據患者不同的臨床症狀、生活背景和工作需要等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同時需要配合康復、心理疏導以及家庭護理。其次,當藥物治療出現療效減退時,需要做適當的外科腦起搏器手術。

及早重視三個“信號”

4月11日,省二醫舉行了大型義診及健康講座活動,免費為群眾進行帕金森病的篩查與科普。

神經醫學專家張勇強調,出現手抖等症狀不一定是帕金森病,切忌自己下診斷,一定要到醫院經過帕金森病專科醫生的專業評估。帕金森病早期症狀不典型,患者從發病到確診,常常需要半年到1年的時間,經過2~3次就診才能明確診斷。張勇強調,為了及早發現帕金森病,當身體發出以下三個信號時,須格外重視:

第一,運動遲緩。開始可能會感覺單個肢體動作欠靈活,動作的速率和幅度變小;第二,靜止性震顫。安靜狀態下肢體可以出現不自主的抖動;第三,肢體僵硬和強直。在生活中會感覺自己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僵硬,頭及軀體前屈,正常的翻身和起床都會變得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