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134:不走邪路是人才

《論語》134:不走邪路是人才

【原文】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譯文】

子游做了武城的縣官。孔子說:“你在那裡得到人才沒有?”子游回答說:“有一個叫澹臺滅明的人,從來不走小路,沒有公事從不到我的居室裡來。”

【思索】

子游姓言,名叫“偃”。作為地方官員,發現並推薦人才,是他的一項重要的職責。孔老夫子問他是不是發現了什麼人才,他說發現了澹臺滅明。

澹臺滅明有什麼才能呢?子游沒有說才能,只說他不走小路,沒有公事不到自己的居室。

只走大路,不走小路,這代表不走捷徑、不走邪路。做事老想著抄近路、少費力,最終事情是做不好的。當官想抄近路,那肯定就會狼狽為奸,貪贓枉法,結果可想而知。澹臺滅明不走邪路,表明他是一個遵守規矩、禮節的人,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沒有爭名奪利的邪念。

澹臺滅明沒有公事不找子游,可以看出他不想拉關係,不想攀附權貴,是一個很廉潔、無私的人。

上面談到澹臺滅明這兩點,其實是道德方面的優點,不是具體才能問題。可是,明明孔老夫子問的是有沒有人才,子游怎麼這樣回答呢?

首先,孔老夫子倡導的是用“仁”治國,那麼,國君和官員本身道德必須高尚。或者說,道德高尚其實就是治國的重要才能。其次,無論什麼時候,選拔官員,道德素質應該是首先要考慮的。如果一個人沒有了道德,那麼能力越強,危害也越大。再次,一個人只有對自己嚴格要求,不走邪路,才可能安心學習,踏實工作,才可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擁有治國安邦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