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吓到了,你以为哄哄他,转移他的注意力,就没事了么?

本文首发今日头条,头条ID:桃子妈妈育儿记Alin

某日,宝宝在听儿童故事,我做家务。不一会儿,故事机里发出了讲故事的人模仿怪兽的声音,有些恐怖。宝宝听了,吓得一抖。我赶紧把故事机关了,把宝宝抱在怀里。

在我怀里的宝宝,眼神里还有些惊恐,用她不怎么会表达的言语,对我表示她很害怕。

当孩子还不会清楚地表达他对事情产生的恐惧心理的时候,我们大人总是习以为常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以为哄哄他们,就没事了,然而,这样真的行么?丹尼尔在《全脑教养法》中给了我们答案。

孩子被吓到了,你以为哄哄他,转移他的注意力,就没事了么?

01

我的表姐,在小时候,曾经亲眼目睹了一位小女孩被车碾压致死的场景。

经历了这个画面之后,大人为了让她彻底忘掉这个恐怖的事情,从此,再也不提起和这件事情相关的任何联系。

而当她每次想要告诉大人,这件事情对于自己内心的伤害时,大人也总是敷衍着说别的事情。

这件事情,让表姐的内心恐怖情绪无法排解。以至于很多年以后,她再次向别人诉说,还因为这件事情产生的压力,而让情绪混乱崩溃。

从神经学角度来讲,如果孩子因为被吓到,而产生的恐惧,家长应该帮助他化解掉,也就是整合大脑。大脑分为不同的区域,有处理情感的区域,有处理记忆的区域等。整合是把大脑的不同部位作为一个整体运作,从而让大脑可以良好的运行。

如果大脑没有被整合,他的状态就会产生情绪压力、困惑或者焦虑不安,甚至是不能很好的处理眼前的事情。

孩子被吓到了,你以为哄哄他,转移他的注意力,就没事了么?

02

李丽的丈夫,因为酒驾,被派出所拘留了。

当时,3岁的女儿欣欣在场,一向威风凛凛的爸爸,被她从没有见过的陌生人带走,她害怕极了。

等这些人走后,欣欣在妈妈的怀里,“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李丽边安慰女儿边说:“你看到爸爸被警察带走,你很担心爸爸,对不对?”

欣欣带着泪眼,点了点头,一边在向妈妈说:“我怕......”

李丽抚摸着欣欣的头,对她说:“爸爸喝了酒开车,是不对的。爸爸要接受惩罚。就像你做错了事情,要接受妈妈的惩罚,是一样的道理。这样,会帮你改掉你的坏习惯,对不对?”

欣欣止住了眼泪,点了点头,李丽接着说:“你长大后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和爸爸犯同样的错误!”

在孩子眼中,一次惊恐的负面情绪,被聪明的李丽给化解掉了,她悄悄地帮孩子整合了大脑。

大脑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人体器官。每一种体验和经历,都会让大脑的一些细胞被激活。这些细胞与其他的大脑细胞相连,形成特定的回路。这些被激活回路之间的连接方式,决定了人的情绪特质。

欣欣被妈妈安抚,她大脑细胞的某些回路被激活,也就是帮她整合大脑。当欣欣再次遇到这个问题时,她不会陷入混乱,惊恐。

这些大脑回路之间的连接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欣欣遇到其他情况时,还会有新的回路生成。这些回路连接了大脑的各个部分,当各个部分协调运作,大脑会更加和谐。

大脑的左脑负责逻辑思维,右脑负责情感,当大脑整合的很好,左右脑才能协调工作。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情商高、智商高。

孩子被吓到了,你以为哄哄他,转移他的注意力,就没事了么?

03

作为父母,当孩子陷入恐慌、焦虑的情绪之中该怎么办?

足球场上,一个男孩子因为球技差,被同伴的恐吓,而停止继续踢球。男孩子妈妈看到了这一幕,安慰了男孩子,但是,她并没有不让男孩子远离足球,而是鼓励他争取把球技提高。

这位妈妈的方法是:首先,帮助孩子整合大脑。她及时地安抚了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不再沮丧和恐慌。其次,让孩子增加锻炼大脑的各种机会。男孩子回到球场上,如果再次遇到同伴的恐吓,他断然不会再次停止踢球。对于这种方式,他的大脑,已经能够很好地处理这种不良情绪。然而,男孩子会遇到队友不合规则踢球的情况,他会很生气、懊恼,这种情绪也需要调节。

科学证明,大脑的回路连接越多,人的各项能力也越高,综合素质就越高。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去帮助孩子整合大脑。对于胆小的孩子,父母要多鼓励,让他们增强自信和勇气。

父母对他们既不能过于保护,干涉他们去体验,也不要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置之不理,或者搪塞!

孩子被吓到了,你以为哄哄他,转移他的注意力,就没事了么?

对于孩子的恐惧,你都采取过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孩子?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