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育儿】是爸爸弄的,口红........

前些日子,抖音上有个漂亮的小女孩,把妈妈的口红全部弄断了。妈妈看到这个场景,当场雷霆震怒,责问:“谁弄的?”

小女孩面不改色的,说:“爸爸弄得!”

妈妈厉声问道:“爸爸弄得?”

小女孩迟疑了一下,随即点着头说:“是爸爸弄的,爸爸弄的,口红......”

这种场景太多见了,孩子的好奇心驱使,不断地去破坏他认为好玩的东西。把面粉袋子弄撒了一地,在墙上乱涂乱画等,把家里搞得乱糟糟。此情此景,妈妈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恨不得几巴掌打下去,这个“调皮鬼”再也不淘气了!

可是,这样打骂的方式,只能解决的了一时的问题,却有可能种下长期的恶果。孩子犯错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父母要用正确的方式来处理这问题!

孩子身上无小事。大人什么态度对待孩子身上的“小错误”,这都不是件小事,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

【亲子育儿】是爸爸弄的,口红........

01 错误的方式,伤害孩子的心灵

小学时候的一位同窗,上学的时候,非常顽皮,一会儿抓抓女生的辫子,一会儿破坏别人的东西。为此,老师经常找家长。后来,我就转学走了,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多年后的一次见面,我惊讶于这位同窗的安静,从他的眼神里看不到当年的灵气,只剩下木讷的笑容。听别人说,是因为一次“闯祸”后,被父亲暴打了一顿,再也不“捣蛋”了,可也不怎么爱说话了。

在孩子的错误面前,父母总是用最直接的方式—打骂,这样的方式,却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重创。

很多父母喜欢用“打骂”的方式,是因为他的生长环境就是这样,他们自然而然的沿用了这种教育方式,却没有意识到这种方式的问题所在。“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过来的啊!有什么问题么?”如果你说他的方式有问题,他还会振振有词。

我的一位老师,由于对儿子期望过高,如果儿子稍微犯一点错,就会“棍棒伺候”,后来,儿子在这位老师的“逼迫”下,精神出了毛病。这位老师,曾经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特别爱“棍棒伺候”学生。也曾经有其他老师给她提过意见,她却置之不理。我们跟她上学的时候,心里都特别怕。我们的“怕”,只有一年的时光,而她的儿子却永远逃脱不了。终于,这种方式出了问题。如果这位老师,早点能察觉到这种方式的问题,相信一定不会出现这种局面。

【亲子育儿】是爸爸弄的,口红........

02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犯错

让孩子“试错”

畅销书作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的女儿圆圆,经常忘了“带钥匙”或者“戴手表”。一开始爸爸妈妈经常提醒圆圆,不要忘记带这两样东西。时间久了,发现圆圆总是依赖于大人的提醒,而不是自己去注意。终于,因为忘记“带钥匙”,导致违反了校规,并因此写检讨。

这件事的发生,提醒了圆圆,她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

聪明的家长,并不是逼着孩子不犯错,反而是,让孩子在错误中得到教训,从而避免犯这类的错误。

让孩子在成长中“试错”,不仅防患于未然,让孩子及时改掉身上的“小错误”,还能帮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晨晨是五年级的学生。周一到周五,早上7点多钟,闹钟准时把她叫醒。由于,闹钟没有设定周末。所以,每个周六她都要睡懒觉,直到爸爸把她叫醒后才起床。有一次,学校要进行体育比赛,定在周六进行。晨晨因为睡懒觉,而没有参加体育比赛,遭到了老师的批评。事后,晨晨质问爸爸:“为什么不叫她起床?”

爸爸却说:“你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要怪别人?你没有提前计划好,定好起床铃声!所以,才没能参加比赛!”

从这以后,遇到事情,晨晨都要提前计划好。这件事情不仅教育了晨晨,还让晨晨养成了遇到事情提前做计划的习惯。任何一个小的错误得到改正,对孩子来说,对他将来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想想我们自己的成长,不也是在不断的“犯错”、“改错”中渐渐才成了今天的我们么?

【亲子育儿】是爸爸弄的,口红........

对待孩子的犯错,家长不能“代替”

俗话说:“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在父母眼里,从出生那一刻起,孩子永远是孩子,总有保护他们的欲望,替他们操心受累,也毫无怨言。

父母慈爱,让儿女有报答不完的恩情。可是,爱孩子也得讲究方法。有的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干不好”,什么都想代劳。这样,不但帮不了孩子,还容易把孩子养成“巨婴”。

同事的老公,40多岁,用同事的话说:“典型的妈宝男!”

遇到需要做决定的事情,他总是不知所措,口头禅就是:“我得问我爸去”,“我问问我爸该怎么办?”

同事气不过,找公婆理论。公婆的答案却是:“他还是个孩子!”同事觉得特别可笑:“四十多了,还是个孩子?”

同事公婆的口头禅则是:“你还不会呢,我来吧!”

这样的例子特别多。有的姑娘长大了谈恋爱,妈妈要在旁边跟着,搞得气氛特别尴尬。“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个计,一定要方式正确,应该让孩子哪天离开了父母的“羽翼”庇护,也能飞的更高,更远,而不是一开始,就怕他累着,不让他“飞”,不让他“摔倒”!

【亲子育儿】是爸爸弄的,口红........

对孩子天生的“弱项”,更应该鼓励,而不是挖苦

有的孩子犯错误,并不是故意犯错误,或者爱捣乱,而是本身就在某个方面“先天不足”。这时候的孩子是无助的,他更需要父母的鼓励和赞美。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例子。爱因斯坦4岁的时候,还不怎么爱说话,曾一度被人怀疑为低能儿。父亲一直为鼓励他,为他打气,让爱因斯坦振作起来。对于一些异于寻常的举动,面对别人的疑惑,爱因斯坦的母亲能用深沉的爱去融化掉儿子面前的冰璃,让他在温暖而宽容的环境下释放出自己无人可及的潜力来。

试想,面的别人的疑惑,爱因斯坦的父母如果觉得儿子太丢人了,为什么4岁还不会说话,为什么在别人面前不能表现的像个正常人一样?对儿子犯的错,侮辱打骂,还能有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成就么?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天生我材必有用!”面对孩子的捣乱,不要一味的指责,能从孩子的“淘气”中,看到他的潜力,挖掘出来,是不是比挖苦一顿效果更好呢?

有个知名画家,学习成绩不好,上课的时候,总是在书上乱画。老师屡教不改,只得叫家长。回家以后,父母并没有发脾气,而是仔细的检查了孩子的画,觉得他在画画上有天赋,并赞扬了他的画,随即让他去学画画。后来,孩子经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了一名画家。

孩子的最初阶段就是一张白纸,是画成一副宏伟佳作,还是画成一团乱糟糟的线条,教育方式是很重要的。作为孩子未来的执笔人——父母,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有区别的对待孩子的“犯错”是很重要的!

【亲子育儿】是爸爸弄的,口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