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證券:牛市韌性十足市場震盪上行

報告摘要近期我們路演的感受是,投資者對市場樂觀,但信心不足。追本溯源,矛盾的關鍵在於經濟走勢,其一,如果經濟沒有改善,科技股缺乏2013-2015年的併購助力,盈利增長幅度有限;其二,如果經濟發生改善,流動性收緊,在驅動力切換的過程中,市場會不會發生大級別,甚至是拐點性調整。

本期策略週報,我們將對此進行討論。結論上,其一,國內經濟後續大概率出現一輪較為持續的改善;其二,以史為鑑,牛市初級階段,驅動力從流動性向企業盈利切換中,將增強牛市韌性;其三,本輪牛市韌性十足,市場震盪上行,滯漲的週期估值修復,消費盤升,科技是主線。

以史為鑑:經濟改善將增強牛市韌性近期頻繁出現經濟改善的跡象。經濟方面,3月份PMI大幅升至50.5%,4月以來10年國債收益率顯著上升。商品方面,年初以來,對需求較為敏感的原油和銅大幅反彈。考慮到2018年下半年以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明顯轉向寬鬆,與此同時,企業部門減稅降費,以及居民部門個稅減免等舉措。接下來,國內經濟大概率出現較為持續的邊際改善。

經濟改善將增強本輪牛市的韌性。回顧本輪市場反彈,發生在宏觀經濟下行而剩餘流動性改善的宏觀環境之下。如果後續經濟出現持續改善,這意味市場的後續驅動因素中,流動性邏輯或被削弱,而企業盈利邏輯或被加強。結論上,我們認為,接下來的經濟改善,將增強本輪牛市的韌性,市場迴歸基本面,將呈現震盪上行的走勢,價值和成長雙輪驅動。

以史為鑑:市場驅動力從流動性轉向企業盈利時,將如何演繹?在樣本上,我們統計了2000年以來的三輪牛市,分別為2005-2007年、2008-2010年、2012-2015年。針對這三輪牛市,我們將重心放在了宏觀驅動力上,以M2同比-名義GDP同比的差額作為剩餘流動性的衡量指標,以名義GDP作為企業盈利的衡量指標。以史為鑑,通過對三輪牛市進行復盤,可以發現:其一,市場底往往領先經濟底,自底部啟動時的驅動力是流動性,如2005年、2008年和2012年;其二,市場驅動力自流動性轉為企業盈利時,不一定發生拐點性調整,如2005年和2009年;其三,驅動力切換髮生在牛市初級階段時,將增強牛市韌性,如2005年。

市場觀點:牛市韌性十足,市場震盪上行就A股後續走勢而言,我們認為當前處在牛市行情啟動的底部區域,市場韌性十足;就後續結構演繹而言,市場迴歸基本面,成長和價值雙輪驅動,經濟改善背景下,滯漲的週期將迎來估值修復,與此同時,消費盤升,科技綻放。

行業配置:科技股、軍工、豬、汽車、券商、部分商品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我們認為板塊性機會有,其一是同時具備宏觀邏輯和產業邏輯的科技股,其二是具備高風險偏好屬性的軍工,其三就傳統行業而言,右側關注豬養殖、左側關注早週期性行業,如汽車。除此之外,科創板推出的背景下,券商股也直接受益。

值得注意是,在經濟改善逐步顯性化的背景下,本身已經滯漲的週期存在估值修復的機會,特別是此前並未受益於供給側改革的商品,如原油和化工等,或存在趨勢性機會。

風險提示:美國貿易保護措施超預期;通脹上行超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