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睿曹芳曹髦曹奐都做過皇帝,他們是什麼關係?

陳建德88888888


這四個人是繼曹操、曹丕後,曹魏剩下的四位皇帝。他們的關係雖不是子承父位那樣,但其實也並不複雜,都是曹操子孫。這裡夏目來為大家分析一下他們關係。



曹叡

曹叡即魏明帝,曹丕長子,為“洛神”甄宓所生,為郭皇后撫養長大。他與他祖父曹操、父親曹丕並稱魏氏“三祖”。


可惜曹叡很倒黴,本來就身體被掏空,就只有三個親生兒子,但都早夭。長子清河王曹冏死於226年,次子繁陽王曹穆死於229年,幼子曹殷死於232年。然後就一直無子嗣了,不得已曹叡先收了兩個養子一個曹詢、一個是曹芳。


曹芳

曹叡死後,養子曹芳繼位,由曹爽輔政。《魏氏春秋》記載,曹芳是曹彰的孫子、任城王曹楷的兒子,也是曹操的曾孫。

曹髦

高平陵政變後,司馬掌權,沒過多久司馬師廢掉了曹芳,改立宗室曹髦為帝。曹髦是曹丕孫子,東海定王曹霖之子,也是曹操曾孫。

曹奐

曹魏最後一個皇帝,在曹髦被殺害後,被司馬昭立為帝。他是燕王曹宇之子,而曹宇是曹衝的同胞兄弟,即曹操的兒子,曹奐則為曹操孫子。

綜上可以看出,他們都是曹操後代,按輩分來說曹叡、曹奐一個輩分,而曹芳、曹髦是一個輩分。

對於這個為了更好理解,我畫了一張表來分析這幾人關係。字跡潦草,湊合看。


夏目歷史君


東漢末年,緊接著就是三國時期了,三國有魏蜀吳三個割據勢力,其中魏國有五個皇帝,分別是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奐;蜀漢有兩個皇帝,分別是劉備與劉禪;東吳有四個皇帝,分別是孫權、孫亮、孫休、孫皓。

如果從皇帝的數量來看,是曹魏最多的,蜀漢是最少的,東吳居中,但如果從存在的時間來看,曹魏是從公元220到公元266年,共持續了四十六年,而蜀漢是從公元221年至263年,持續了四十二年,而東吳是從公元229年至280年,持續了五十一年。

以上均是按稱帝的時間算。可以看出魏蜀吳的時間都差不多,基本東吳的時間最長,而蜀漢的時間最短,曹魏是居中的。那我們重點來介紹一下曹魏的後面這四個皇帝,然後說一下他們的關係,我們以曹丕為參照物。

曹叡,魏明帝,生於公元204年,公元226年即位,病逝於239年,曹睿是曹丕與甄姬的兒子,也就是說是曹操的孫子,甄姬在曹丕稱帝的第二年,被曹丕賜死。曹叡未能生子,就收了曹芳和曹詢為養子,曹睿死後,曹芳繼位。

曹芳,生於公元232年,公元239年即位,病逝於公元274年,據魏氏春秋的記載,曹芳是任城王曹楷的兒子,而曹楷是曹彰的兒子,曹彰是曹丕的弟弟,也就是說曹芳是曹丕的侄孫。公元254年,曹芳被司馬師廢黜為齊王,改立曹髦為帝。

曹髦,高貴鄉公,生於公元241年,公元254年即位,死於公元260年,曹髦是東海王曹霖的兒子,而曹霖是曹丕的兒子,也就是說曹髦是曹丕的孫子。公元260年,曹髦不滿司馬昭的專權,率宮中禁軍討伐司馬昭,最後被賈充的部下成濟所殺害,司馬師立曹奐為帝。

曹奐,魏元帝,生於公元246年,即位於公元260年,病逝於公元265年。曹奐是燕王曹宇的兒子,而曹宇是曹丕的弟弟,也就是說曹奐是曹丕的侄子。公元265年,曹奐禪讓給司馬炎,西晉開始。

也就是說曹叡是曹丕的兒子,曹芳是曹丕的侄孫,曹髦是曹丕的孫子,曹奐是曹丕的侄子。


歷史簡單說


  魏國是三國割據時期位於北方的政權。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於洛陽,其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後稱帝,定國號為魏,定都洛陽。公元266年,司馬炎逼迫曹奐禪位,改國號為晉,至此魏國滅亡。魏國先後歷經了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奐五位帝王。

  曹丕:即魏文帝。魏武帝曹操之子。三國時期魏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0年至226年在位。

  曹叡:即魏明帝,三國時期魏國的第二任皇帝。魏文帝曹丕的長子,公元226年至239年在位。

  曹芳,魏明帝曹叡的養子,三國時期魏國的第三位皇帝,公元239年至254年在位。曹叡的三個兒子皆早夭,因而曹叡病逝後養子曹芳繼位。公元254年,曹芳被司馬懿長子司馬師廢為齊王,改立曹髦為帝。

  曹髦,三國時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至260年在位。其父親東海定王曹霖是魏文帝曹丕之子。

  曹奐,本名為曹璜,三國時期魏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公元260年至265年在位。其父親燕王曹宇是魏武帝曹操之子。

  按照這個關係來看:曹叡和曹奐是堂兄弟,曹芳和曹髦是堂兄弟;曹叡是曹芳的養父,曹髦的伯父;曹奐是曹芳和曹髦的堂叔父。

  但是還有一個說法,按照東晉史學家孫盛所撰寫的《魏氏春秋》中的記載,魏明帝曹叡的養子曹芳很有可能是任城王曹楷的兒子,曹楷是曹操與卞夫人所生的第二個兒子任城王曹彰之子。如若按此關係,魏明帝曹叡與曹芳實為堂叔侄。


環球網


①曹叡

三國曹叡是曹丕的兒子,曹丕死後,曹叡繼位,曹叡在位13年,他也算一個明君,但是當政後期大興土木,沉迷淫樂,落下了不好的名聲,景出三年(239年)病逝於洛陽,時年三十六歲,廟號烈祖,諡號明帝,(魏明帝――曹叡)葬於高平陵。曹叡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但大多散佚。



Δ曹叡

②曹芳

曹芳是曹叡的養子,由於曹叡的兒子早夭,後期又縱慾過度,以至於不能再生育,沒辦法收了個養子。據《魏氏春秋》記載,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的兒子,曹彰的孫子、曹操的曾孫。 青龍三年(235年),曹芳被封為齊王,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後繼立為帝,曹芳是曹魏的第三任皇帝,他在位共14年。泰始十年(274年),曹芳病逝,終年四十三歲,諡號為厲公。這個諡號不咋的,但凡帶“厲”字的都不是好君王。



由上面介紹可以看出,曹睿和曹芳是養父和養子關係,簡言之是父子關係。

👉️③曹髦

曹髦是三國時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在位共七年。曹髦是魏文帝曹丕庶長孫,東海定王曹霖庶長子,即位前封為高貴鄉公。

高平陵政變後,司馬懿誅殺了曹爽,然後培植自己的勢力,逐漸架空了皇帝曹芳,司馬懿死後,他的兒子司馬師承襲了大將軍的爵位,司馬師為了專權,廢齊王曹芳。司馬師覺得曹髦年紀小,容易控制,於是被立為新君。

但是司馬師看走眼了,曹髦少年有勇有謀,曹髦對司馬氏兄弟的專權十分不滿,於甘露五年(260年)召見王經等人,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當時司馬師因病死去,弟弟司馬昭承襲了大將軍之職,曹髦說,做這樣的傀儡皇帝還不如死了呢!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拼個魚死網破,說完帶領帶領僕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手執寶劍,率領數百餘人討伐司馬昭。

Δ曹髦

然而此次行動卻被司馬昭知曉,在司馬昭心腹賈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濟所弒,年僅20歲。死後被司馬昭廢為庶人。

👉️④曹奐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高貴鄉公曹髦被成濟用矛刺死,,司馬昭與眾臣商議,立常道鄉公曹奐為帝。

曹奐是三國時期魏國最後一位皇帝,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

曹奐雖名為皇帝,但實為司馬氏的傀儡。司馬昭就像當年的曹操,曹奐就像當年的漢獻帝劉協。歷史好像從頭來過,真可謂天道循環,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這次輪到曹魏要遭到報應了。


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嗣位晉王,其篡奪之心昭然若揭,曹奐被逼無奈,“”禪讓”了皇位,魏國滅亡,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當年漢獻帝劉協的封號,真有諷刺意味,報應)太安元年(302年),曹奐逝世,享年五十八歲,諡號為元皇帝。

從以前敘述可見,曹奐是曹髦的堂叔。曹叡和曹奐平輩,曹叡是曹髦的堂叔。曹芳啥輩分自己看著辦吧!




秉燭讀春秋


他們幾個關係並不複雜,但命都不好。

明帝曹睿是文帝曹丕的兒子、追認武帝曹操的孫子。根紅苗正,他是曹魏最後一個說了算的皇帝,剩下三個都廢廢了。

曹睿有三個親兒子,都夭折,可能基因不好。還有兩個乾兒子,即養子。可惜曹睿自己年輕輕就死了,指定一個乾兒子曹芳繼位。對於曹芳的親爹是誰,沒有明確記載,有觀點認為是任城王曹彰的孫子、曹楷的兒子。

曹芳遇到的第一重大挫折,就是高平陵之變,朝廷大權從此落入司馬家。司馬懿父子三人典型“亂臣賊子”,一個不如一個。司馬師當權時廢了曹芳,另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依然是傀儡。

曹髦是曹丕的正牌孫子。血統好、也自信,但很衝動,組織一些保安城管就去滅司馬昭。結果被借坡下驢,由成濟弄死了曹髦,還廢了皇帝稱號。

接下來又選了一個姓曹的當傀儡皇帝,這位曹奐年齡小,卻輩大。總體上也聽話,熬死了司馬昭,皇位也給了司馬炎。退休生活繼續堅持,又熬死了司馬炎,繼續熬了司馬衷十二年,實在挺不住了,卒。


幾葦渡


其實用一張世系譜圖就不難看出曹叡、曹芳、曹髦、曹奐之間的關係——

由上述可知曹芳、曹髦、曹奐都是曹叡名義上的嗣子。

其中曹芳是曹叡在世時收養的;

曹髦是司馬師廢掉曹芳之後給他過繼的;

曹奐則是曹叡叔叔燕王曹宇的兒子,這樣算來其實他是曹叡的堂弟,不過堂弟最終也被司馬昭過繼給自己的堂哥為兒子了。

其實曹家人甚是無奈,畢竟曹魏的皇帝自曹叡之後就都是傀儡了。


下面丸子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曹睿、曹芳、曹髦、曹奐這幾位曹魏的皇帝。

公元220年,漢丞相、魏王曹丕在許昌逼迫漢獻帝禪位,建國號魏,221年建都洛陽(今河南洛陽東),265年為司馬炎篡滅,共46年,歷五帝。


魏明帝曹叡,曹丕長子,其母就是那位洛神甄宓,在位十三年,年三十六歲,葬於高平陵。

曹叡其實很有能力的皇帝,在位期間能夠駕馭一批老臣,還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不過其統治後期,大興土木,耽於享樂,其臨終前託孤也不當,導致魏國後期朝政動盪。


魏少帝齊王曹芳曹叡的養子,任城王曹彰的孫子,濟南王曹楷之子。

曹叡臨終將其託孤於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繼位初期有曹爽控制朝政,高平陵事變後朝政被司馬氏控制,他就是個傀儡皇帝,

254年曾密謀殺司馬氏導致被司馬師廢為齊王,在位16年。晉受禪後封為邵陵縣公,晉武帝太始十年(274年)病歿,年四十三歲。


高貴鄉公曹髦,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

曹髦在位七年,甘露五年(260年)被司馬昭謀士賈充派出的殺手成濟所殺,他不願意做傀儡,主動攻擊權臣,死的高貴,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是響徹了千年,讓司馬氏篡權的可恥行徑遺臭萬年。


魏元帝曹奐,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曹髦被殺後迎立為曹叡嗣繼承大統。

曹奐即位後完全是個傀儡,作為司馬氏禪代的跳板罷了,265年禪位於司馬炎,在位6年,

病歿於晉惠帝太安元年(303年),年五十八歲,諡為元皇帝。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以輕鬆有趣的方法,帶你暢讀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首先說一下簡論,他們是親戚關係,都是曹操的後代。

再分別說一下這幾位。

曹睿

魏明帝曹叡,是魏文帝曹丕的長子,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位皇帝,226年-239年在位。。

曹芳

曹芳,是魏明帝曹睿養子,三國時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254年,司馬懿長子司馬師將曹芳廢為齊王。

曹髦

曹髦(máo),是東海定王曹霖之子,三國時期曹魏第四位皇帝,254-260年在位。司馬師廢掉曹芳後,立曹髦為帝。

曹髦是有血性的人,他不滿於司馬家的專權,在司馬師死的時候試圖奪權,卻被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破壞了。最後曹髦決定拼死一搏,帶著幾百人就前去討伐司馬昭,結果在司馬昭心腹賈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濟殺害。

曹奐

曹奐,本名曹璜,燕王曹宇之子,三國時期曹魏國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

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奪魏國政權,魏國滅亡,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

下面理一下輩分,上面五個都是曹操的子孫。

如上圖,曹丕和曹宇是兄弟;曹睿和曹霖是兄弟,和曹奐是堂兄弟;曹芳是曹睿養子,名義上和曹髦是堂兄弟。

往上推曹叡是曹芳的養父、曹髦的伯父;曹奐是曹芳和曹髦的堂叔。

唯一的問題在於曹芳的生父是誰,這是可以攪亂輩分的。曹睿的三個兒子全部早夭,所以他挑選了兩個宗室幼兒進攻撫養,曹芳就是其中之一,關於他們的來歷,一向成謎。

只有東晉史學家孫盛的《魏氏春秋》記載曹芳可能是曹操的曾孫,是任城王曹彰的孫子。如果按這麼來算,曹芳的確是曹睿的下一輩,跟他是堂叔侄兼養父子的關係。


平沙趣說歷史


曹睿(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曹丕長子,魏國第二任皇帝。


曹芳(232年-274年),字蘭卿,曹丕孫子,魏明帝曹睿養子,魏國第三任皇帝,後被廢為齊王。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彥士,曹丕之孫,曹睿弟弟東海定王曹霖之子,魏國第四任皇帝,著名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出自他口,後來不滿因不滿司馬家的專權跋扈,奮起反抗而被殺。




曹奐(246年-302年),字景明,曹丕的侄子,和曹睿同輩分,曹芳和曹髦的叔叔,魏國第五任皇帝,後被司馬炎篡位,廢為陳留王,自此魏國滅亡!


書染筆墨


曹丕死後把皇位傳給曹睿 曹睿死後把皇位傳給養子曹芳 曹芳時司馬氏殺曹爽奪權 曹芳效仿漢獻帝衣帶詔要奪回權利 事情敗露 很多人被殺 曹芳被廢 改立曹髦,曹髦魏文帝曹丕庶長孫 東海定王曹霖庶長子 因不滿司馬昭就對眾人說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帶人去殺他 被司馬昭心腹賈充的指使 武士成濟所殺 改立曹奐 魏武帝曹操之孫 燕王曹宇之子 最後被司馬炎奪權


紅塵中的一粒塵埃


皇帝要坐穩,不知道點“博弈論”,可是很難生存的,多少皇帝就是這麼葬送了自己皇位。

今天的職場亦是如此。呵呵。

三姬分金的故事,想罷有人知曉,今兒咱就聊一聊這事吧。

韓非子到一大將處索要軍餉,發現大將軍的三個妃子在玩分金幣的遊戲,韓非便道,“這個遊戲沒意思,不如咱們玩點更刺激的”。
怎麼刺激呢?三人(姑且稱之為甲、乙、丙吧)分壹佰枚金幣,規則這樣。

大家按順序提議(比如甲先提,乙再提,丙最後),若是提議未獲半數以上(不包含半數)通過,提議人將被處死,剩下的二人接著提議,還是如未獲半數以上通過,提議人被處死。

當然,我們還得來個假設,三位妃子都很聰明,她們知道該如何選擇以獲得最大收益,並是理性的。

還得假設人性本惡,她們在收益最大化的情況下,選擇多殺人的方案,以便讓自己獲得更多的金幣。

按剛剛選定好的順序,甲先提,乙再提,丙最後,甲是先提者這豈不是最危險,對嗎?

今天先到此為止,咋們明天接著聊... ...

對了,您覺得到底對嗎?

-------- ----------

咱們接著看這場權力的遊戲。

若是甲妃最先提議,就被乙妃和丙妃否決,那麼就剩兩人,乙任何提議,哪怕把金幣全部給了丙,丙妃也會堅定地否決她的提議,這樣必是獲不了半數以上通過,乙妃也是必死無疑。

若是乙妃聰明過人,她是必不會選此種方案的,也就是一定不能讓甲妃死,所以她會支持甲妃的一切提議。

那麼甲妃經過盤算,也明白了這個道理,她便會採取這樣的方案。

讓我們好好看看,甲妃會提議100枚金幣都給自己,乙和丙一個也不給。

乙因為要支持甲,保全自己,所以她會支持乙妃,這樣甲就有了100枚金幣,而其他兩人一無所獲。

還不夠熱鬧,咱們讓大王登場吧,因是大王,只好給他優先權了,大王先提議,當然大王也是清楚遊戲規則的絕頂聰明人。

他很快就分析出甲妃的選法,所以他非常清楚,如果自己死了,甲妃會得到全部金幣。

那麼大王應該怎麼提議呢?

大王,您先琢磨一下,咱們明天接著敘。

-------------------

聰明的大王您說對了,聽您的,咱們就這樣辦。

分析甲妃的策略後,大王開始自己的提議,甲妃,呵呵,金幣我1枚也不給,自己留下98枚金幣,然後乙和丙各給1枚,估計她們得感激涕零。

為啥呢?若大王提議未過會被殺,甲妃就會順理成章地拿到所有金幣,這乙和丙兩位還是啥也得不到。

原來如此,所以不管甲妃同不同意,另外兩位一定贊成,大王的提議會安全通過。

這便是我們生活中所說的“先手優勢”,大王是先手,可使利益最大化。

而乙妃和丙妃最後選擇,雖沒什麼決策力,卻還是大王拉攏的對象,不過雖是沒有什麼危險,收益卻很低。

再看看我們的甲妃吧?

“先手優勢”,沒有,得不到最大利益;又不是大王的拉攏對象,這結果就有點尷尬啦。

可如果我們自己就是甲妃,該怎麼活下去呢?

-------------------

今天終於要大結局啦... ...

該怎麼活下去呢?

事已至此,甲妃只能破釜沉舟。

幹掉大王,呵呵,誰不想自己當船長啊,有了這“先手優勢”,甲妃自然就是老大啦。

不過現實生活中,甲、乙、丙三個妃子可能還有新玩法,她們把酒言歡共謀大計。

這金幣分得太少了,咱們不如這樣幹,不管大王說什麼,咱都不同意,這樣就可以把大王幹掉了。

然後,這金幣咱們三一三十一,剩下一個扔海里,這收益就是槓槓的。沒錯,這就是“共謀”。

不過當共謀之後,若是這甲妃反悔了,乙和丙還會什麼也拿不到,所以乙妃和丙妃必須得把這事想清楚。

如果遊戲是持續的,這共謀是沒有問題的,甲妃如是破壞了共謀規則,以後就沒人和她玩了。

但若是這遊戲只玩一次,甲妃是必反水無疑,這個風險也就沒人敢冒了。

所以,說回來,別掙扎了,乙和丙定會同意大王的提議的。這便數學中談到的“博弈論”。

故事讓我們清楚地瞭解了古代帝王殺掉忠臣的秘密。

其實,更讓我們想清楚了,現實中職場帶給我們的“博弈”。

多讀書,你會是活下來的王。

讀書從今天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