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喜福會》生活的路早已不同,心靈的傷痛卻代際傳承

電影《喜福會》生活的路早已不同,心靈的傷痛卻代際傳承

《喜福會》是一部93年的老電影,4位來自中國移民的母親組建了喜福會俱樂部,意在忘卻過去的傷痛,彼此扶助,守望幸福的生活。她們都有著跌宕的命運,從創傷的舊世界來到大洋彼岸,過著夢想中西方的獨立的生活,她們對自己的女兒也抱有著白天鵝般美好幸福的期待。而女兒們卻說:“我們宛如上樓梯,或上或下,永遠重複著相同的命運。”

電影非常精彩,人物的個性和刻畫也很到位,每個人都能在電影中看到不同的感動和喟嘆。心理學中的創傷代際傳承在這4對家庭和母女關係中非常顯著而微妙,雖然世事改變,女兒們已經在一個安全,自由的家園中出生,成長,她們也並未如母親的期盼一樣幸福。

君和蘇:追求完美的媽媽,服從柔順的女兒

蘇和君是第一對母女,其實,在生下君之前,蘇在中國還有一對雙胞胎女兒,但是當時在逃難中患病,她怕自己死在女兒身邊孩子無人撫養,無奈之下拋棄了她們,後來她被路人送到醫院得救,來到美國。但是拋棄親生女兒的內疚一直藏在心裡。有了第三個女兒君之後,這個不幸的母親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君身上。她不惜一切代價培養女兒,堅信這個幸福健康的女嬰會成為她想要的完美女兒。

但是在女兒眼中,媽媽強權壓制,因為媽媽曾說“母親有兩種女兒,要麼是服從,要麼是隨心所欲,而這個房間,只能容下服從的女兒。”女兒表面上接受和服從了父母的安排,但是她有自己抗爭的方式。

電影《喜福會》生活的路早已不同,心靈的傷痛卻代際傳承

君本身是一個具有音樂天賦的女孩,她小小年紀就到處表演,但是孩子覺察到自己彈鋼琴變成母親和林多阿姨比拼的工具,在一次社區表演中,她似乎在潛意識下,開始做出破壞性的動作,毀掉了這場演出。

在母親的高壓和完美的要求下,君活的非常沉重。即使在和別的小孩吵架,母親蘇也是安慰別人家的孩子,批評指責,甚至貶損自己家的女兒。但是在最後,母親蘇對君說:“我看見你了,你是那麼的善良,你有你獨特的風格。”君說出作為女兒的委屈,在這個時候母親終於願意去表達,她在這個女兒身上看到了孩子的優點,只是這份和解來的太晚。彼此怨念了一輩子,而幸福只是短暫。

電影《喜福會》生活的路早已不同,心靈的傷痛卻代際傳承

在蘇去世後,善良的君代表媽媽,回到中國和失散多年的雙胞胎姐姐團聚,了卻了媽媽心底最深的遺憾。

林多和薇麗:倔強而自戀的母親,討好的孩子

母親林多4歲的時候就被媽媽訂了親,成為別人家的童養媳。母親從小給她灌輸的理念就是她是別人家的兒媳婦,以後要被送走,在別人家少吃點飯,少發點脾氣之類。她從小的感覺是自己不屬於這個家庭,她和自己家庭的感情是隔離的,甚至,母親對她還有一些尊重,缺少母女之前的親密。

雖然在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家庭長大,林多的內心卻有著非常倔強的一面,嫁入新家庭後她努力融入,去討好婆婆,但無論怎樣都無法使婆婆感到滿意,在婆婆眼中她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只是一個生孩子的工具。林多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擺脫了厄運,換到了一張前往上海的船票,最終來到美國,組建了新家庭,有了女兒薇麗。

林多沿襲了一貫強硬的作風,是家裡的絕對權威,家裡的氣氛,完全是林多的這張臉主宰的。她不說話,丈夫也不吭聲。那麼作為這個家庭的女兒薇麗也就時時處處處於被打壓的狀態。

電影《喜福會》生活的路早已不同,心靈的傷痛卻代際傳承

女兒薇麗本來是個很有天賦的棋手,她能感知到對手的意圖並有敏捷的思路,只是厭恨母親把她作為炫耀的工具。當因為下棋跟母親發生衝突時,薇麗離家出走了,她期待母親能夠去找她。而強硬的母親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家吃飯,家裡沒有任何人擔心她。她完全被忽視,在女兒的心中,感覺自己就是個工具,如果自己不能夠為母親掙來臉面,她就失去了價值,薇麗的自信在這一刻動搖。哪怕她後來恢復了下棋,中途腦海中終會出現母親的冰冷的臉而分心,她完全放棄了。林多作為母親,表現的非常自戀而強硬,卻缺乏溫情和理解。

電影《喜福會》生活的路早已不同,心靈的傷痛卻代際傳承

母親一直自戀,女兒一直討好。薇麗說:“無論我說什麼做什麼都不能討得你的歡心,你永遠對我吹毛求疵。”為了母親的喜好,薇麗選擇了華人老公,婚姻失敗。她自己選擇了男友,又怕母親不接受。她告訴母親,這件大衣是他(男友)送給我的禮物,母親馬上在那裡批評,這件衣服是邊角料做的,皮毛非常短,質量也不怎麼好……,實際上在告訴女兒沒有眼光,選的男人不行。

電影《喜福會》生活的路早已不同,心靈的傷痛卻代際傳承

所以,薇麗感到永遠沒有辦法取悅到母親,看到母親的臉就感覺到無形的殺傷力。作為女兒,薇麗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處於一種討好的姿態。

失去靈魂的媽媽,失去靈魂的女兒

母親鶯鶯和女兒李娜,鶯鶯的遭遇是最為慘烈的。鶯鶯年輕的時候選擇了一個浪子,他們未婚先孕生下了一個兒子。但是男人的心根本不在鶯鶯這裡,他故意折磨鶯鶯,當著她的面帶回外面的女人。鶯鶯的心死了,她在給兒子洗澡的時候失手淹死了小嬰兒。她說:

“他奪走了我的無邪,青春和心,以及所有的一切,我也要奪走我唯一能奪走的東西。”但隨著孩子的離去,鶯鶯的靈魂也被帶走了。

電影《喜福會》生活的路早已不同,心靈的傷痛卻代際傳承

她的女兒李娜長大後,進入了一段畸形的婚姻。她和丈夫的所有物品都要AA,雖然丈夫的收入是她的7倍半。建立在看似平等基礎上的不平等條約讓李娜感覺屈辱,但是她知道有問題,卻不敢為自己的利益發聲。

而母親鶯鶯來到女兒家的第一眼,就感到了這種冰冷的沒有溫情的氣氛,她經歷過巨大的創傷而非常敏感,她看到了冰箱上的AA賬單,她看到了灰色的牆和搖搖欲墜的家。

電影《喜福會》生活的路早已不同,心靈的傷痛卻代際傳承

鶯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女兒李娜,讓她去釋放被禁錮的靈魂。有時候我們處於抑鬱的狀態,是自己把自己給禁錮在那裡。母親告訴她,你需要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

李娜回答說:“我需要的是尊重和溫柔。”鶯鶯告訴她:“那麼你誠心的去要,失去他也沒什麼大不了,而你會被愛,被珍惜。”她鼓勵女兒走出這段糟糕的關係,去追求溫暖的愛情。

安美和Rose:認同母親,認同自我

在安美4歲的時候,她的母親被逐出家門,起因是丈夫去世,她外出後被人欺負,家人卻認定她在外面跟了別的男人,是非常給家庭丟臉的行為。

雖然安美的媽媽被家族所不能容忍,安美還是抓住母親回來探視外婆的機會,跟媽媽一起走。這是一個女兒對於母親的忠誠,無論別人再怎麼說自己的媽媽,再不堪和差勁,都是我的母親,我要和她在一起。後來,母親為了挽救自己的一雙兒女自殺了。她的自殺,給了女兒安美抗爭的力量,賦予了女兒靈魂,你是最珍貴的。

安美來到美國,作為母親,她把女兒Rose培養的非常優秀,名校畢業,遇到一個優秀的老公——一個龐大家族企業的繼承人。但是潛意識的力量,這樣優秀的教育也沒有辦法避免Rose在婚後的自怨自艾。

電影《喜福會》生活的路早已不同,心靈的傷痛卻代際傳承

在Rose和泰德熱戀時,是Rose的獨立,驕傲,自我的性格吸引了泰德。而婚後的Rose為了能夠融入泰德的家族,她選擇放下自我,以丈夫為重,而自己甘願成為鎖在豪門裡,躲在丈夫背後的女人。而越是順從,越是誠惶誠恐,離丈夫越遠。他喜歡的是那個自信甚至有點刁蠻的Rose,直到Rose的母親將她喚醒,讓她重新去尋找“我是誰”,當她咬牙切齒地對丈夫說:“我以前對你說,我的愛無足輕重,你的愛才珍貴,那些都是鬼話!”泰德重新找到了他的Rose。

電影《喜福會》生活的路早已不同,心靈的傷痛卻代際傳承

順從,從來都不是可愛的,只有差異才能促進關係,創造有意思的生活。如果沒有自我,一味去順從另一方,就像跟自己的影子結婚,婚姻會越來越平淡。

電影《喜福會》生活的路早已不同,心靈的傷痛卻代際傳承

這四對血緣母女,母親們當年面臨社會和環境的壓迫,因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苦苦抗爭才從困境中逃離,為自己找到了自由。她們期望女兒們過上一種全新的生活,卻將那些過高的期望,被壓迫者的過分敏感和自尊都壓在了女兒身上,造成了母女之間新的隔閡和人格殘缺。溫情的是,在女兒們成年以後,母親們用自己的人生閱歷,鼓勵女兒們重新認識自己,樹立信心,發現自身的價值,為自己而活。

女人生活在關係中,母女關係的羈絆有時候說不清,道不明。創傷的傳承如果不經歷反思和修復,就會以一種無意識重複的印記傳承下來,如果母親希望女兒幸福,而自己傷痕累累的話,女兒多半會重複母親的老路。把自己活得幸福了,自信了,兒女們才能活出自我。

電影《喜福會》在愛奇藝可看。對於代際傳承,你有什麼想分享的嗎?歡迎在留言互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