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寶積山賞摩崖石刻,體會宋代工匠石刻技法的改進

寶積山位於桂林市區中山北路,寶賢中學旁,東與疊彩山相望,西與老人山相鄰。

登寶積山賞摩崖石刻,體會宋代工匠石刻技法的改進

寶積山西邊的老人山

登寶積山賞摩崖石刻,體會宋代工匠石刻技法的改進

寶賢橋旁的寶積山上山路口

登寶積山賞摩崖石刻,體會宋代工匠石刻技法的改進

寶積山不高,一會功夫就到了寶積山石刻地了

登寶積山賞摩崖石刻,體會宋代工匠石刻技法的改進

華景洞外的摩崖石刻

寶積山上有典型的摩崖石刻群,石刻主要分佈於寶積山西北麓的華景洞內外,現存石刻25件,其中宋代14件、明代8件、清代3件。

登寶積山賞摩崖石刻,體會宋代工匠石刻技法的改進

華景巖旁,李師中絕句《雲》

位於華景巖旁的李師中絕句《雲》:歸來不覺山川小,出去豈知天地寬。大抵無心自無累,亦如君子所居安。

寶積山摩崖石刻題詩、題名、題榜、紀事均有,大部分以桂州刺史元晦開發名勝為題材。

登寶積山賞摩崖石刻,體會宋代工匠石刻技法的改進

據史料記載,唐會昌年間,元晦開鑿華景洞,洞前建巖光亭,成為桂林一方名勝,並刻《巖光亭詩》於石,後遺失不存。

登寶積山賞摩崖石刻,體會宋代工匠石刻技法的改進

今見最早石刻,為刻於北宋嘉祐三年(1058)的蕭固、宋鹹、王罕等7人遊華景洞的題名。此類題材還有刻於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的呂願忠撰《過華景用唐元晦刺史巖光亭韻》,刻於南宋嘉定七年(1214)的張自明《華景洞題詩》等,此外,還有嘉定八年(1215)郡人蔣卓隱居洞下所作的《石堂歌》石刻,以及開慶元年(1259)靜江府知府李曾伯所書,記述宋軍在桂林抗擊元軍戰況的《抗元紀功》碑等。另有清栽樹記事碑,將歷年在此裁樹種類及數量詳記於上,以及官衙禁止毀樹告示碑。

登寶積山賞摩崖石刻,體會宋代工匠石刻技法的改進

宋代工匠刻字技法做了改進,加深筆畫陰刻線條,至今能看出很深的刻痕

在唐代以前,桂林刻石工匠技術還比較低劣,直到宋代才逐漸提高。針對"桂林的石山以易於溶解的石灰岩為主,石刻容易被風雨剝蝕"這個問題,宋代工匠們在刻字技法上做了改進,如寶積山摩崖石刻有許多都採用尖槽底深刻的技法,儘量加深筆畫的陰刻線條,以至今天仍然保存了很深的刻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