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車有房,壓力卻越來越大,除了錢毛東西貴還能怪誰?

在農村有車有房,壓力卻越來越大,除了錢毛東西貴還能怪誰?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新月異,城鄉的差距也在逐步縮小,因此農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很大程度上,要得益於智能手機的普及,讓那些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老年人開闊了眼界,而年輕人就更不用提了,物質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也越來越豐富了,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城裡買了房,也有了車,然而卻感嘆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了,這是為什麼呢?

在農村有車有房,壓力卻越來越大,除了錢毛東西貴還能怪誰?

1、錢不值“錢”,越來越毛

這樣說大家可能不會明白,舉個例子,在七十年代,娶一個媳婦兒幾百塊錢的事,現如今動輒幾十萬上百萬,漲了上千倍。記得小時候,一根冰棍五分錢,過年花上十塊錢能買一大堆的煙花爆竹,再看看現在,幾乎找不到幾分錢能買到的東西了。人均收入從幾百塊到幾千塊,翻了十倍而己,可物價的上漲速度真心攆不上啊。

在農村有車有房,壓力卻越來越大,除了錢毛東西貴還能怪誰?

2、物質豐富,需求增多

在過去,兜裡有十塊錢就能逛趟街,現在不揣個幾百上千的心裡都沒底。記得小時候,最盼著過年,父母能給買身新衣服,也能吃到平常吃不到的糖和水果,當然不是管飽,十幾個蘋果哥倆分著吃,還要算計著一天吃多少。當然,不是說那時候日子苦,而是消費很小,平常日子很少花錢的,父親那輩人,有兄弟姊妹九個都養的活,現如今,要是能養倆娃就算你有實力。

在農村有車有房,壓力卻越來越大,除了錢毛東西貴還能怪誰?

3.相互攀比,越來越虛榮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物質的追求越來越奢侈,從住到行,從吃到穿,張三買樓了,我也得住兩居室,李四買車了,我的駕照也不能閒著,趙五穿名牌,我也不能穿地攤貨。比的是面子,損失的是幣子,苦的是身子,因為虛榮,兩手空空,過度的追求高品質生活,脫離了現實中的自我,所承受的能力。有這樣一個事例,老家一個二十幾歲的農村小夥,成家不久還沒有什麼積蓄,看見鄰居買車,心一熱也貸款買了一輛,去年買的八萬塊的車,今年三萬就賣,因為收入有限,去掉每月還貸,再加上一年一萬多塊的養車費用,真不是他能承擔得起的。

在農村有車有房,壓力卻越來越大,除了錢毛東西貴還能怪誰?

其實,生活壓力大,歸根結底還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老一輩人窮怕了,節儉了一輩子,只為下代人能過上好日子。然而,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的美德卻沒有被傳承下來,反而滋生了享樂主義的惰性,在虛榮心的驅使下,為了享受不惜成本,很多人因此成了“負翁”而非“富翁”。

在農村有車有房,壓力卻越來越大,除了錢毛東西貴還能怪誰?

現實生活中的你,壓力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