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转移,通常会转移到哪些部位呢?有哪些症状呢?

话健康123


【 编号WD603】

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名副其实的“红颜杀手”。随着疾病的进展,肿瘤常常通过淋巴管、血管转移至腋窝、骨、肺脏、肝脏、脑等部位,一些小的转移灶最初没有明显症状,待其逐渐增大才可能发生相应的症状。


①腋窝

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最易转移的部位,属于区域淋巴结转移,融合成团时同侧腋窝常常可以触摸到质硬、疙疙瘩瘩、固定不动的包块。也可以通过淋巴管转移至同侧锁骨下、锁骨上淋巴结。

② 骨

蔡某在40岁那年发现右侧乳腺癌,经过手术、化疗,8年来病情一直稳定,前不久感觉腰部有些困疼,行腰椎CT检查发现L5有转移灶。如下图。

乳腺癌发生骨转移大概在60%左右,以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多见,三阴性乳腺癌骨转移率很低。原发灶通过血液转移至血管丰富的部位,以椎体、骨盆最多。疼痛是骨转移最常见症状,疼痛处多是转移灶部位。单纯的骨转移大多有很长的生存时间,规范治疗。

③肺脏

肺脏又是乳腺癌易发生转移部位之一,有些病人不一定有症状,有些病人会有刺激性干咳,咳血丝,一般少有胸闷、气短。下图是一乳腺癌患者术后6年复查时发现肺转移,没有症状。


④肝脏

肝脏转移瘤会对肝包膜张力性刺激,钝痛、胀痛,如果转移瘤较多、较大会对肝脏的功能产生影响,黄疸、腹水、低蛋白、皮下出血点、淤青等。

⑤脑

脑转移会有占位性损害和功能障碍两方面影响,颅内占位致颅内高压,多有恶心、呕吐,头痛、视物模糊。转移灶位置不同也有相应的神经症状。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要多些。下图是一乳腺癌脑转移,轻微头晕。


若乳腺癌发生转移,应该客观、准确分析病情,采取相适应的措施,组织类型、激素受体状态、Her-2状态、Ki-67比值不同其预后也相差很大,科学抗癌!我是 ,感谢您的阅读!


刘永毅医生


癌转移是癌症的特性,这也是癌症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不同的癌症常见转移部位不同,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乳腺癌。

1、乳腺癌骨转移

乳腺癌骨转移发生几率为49%到60%。骨转移常见表现为疼痛,如骨骼疼痛、局部压痛、活动力下降等,颅内骨转移会压迫颅内神经导致相应感觉异常或者瘫痪。

2、乳腺癌肝转移

乳腺癌肝转移发生率为7%-15%。肝转移是影响乳腺癌预后非常重要的因素,肝转移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非特异症状,如发热、纳差、乏力、腹水等,进而出现黄疸、肝大等症状。

癌症患者可以结合禾存有机硒。一系列的证据表明,硒与癌症的发生和预防过程有关联。据报通过补硒可以明显地抑制癌症的发生,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降低50%。硒对癌细胞发生发展也是有抑制作用的,被称为抗癌之王。另据报道,卵巢癌患者化疗后服用硒可使化疗后的各种毒性症状得到抑制,并且各项指标得到改善,硒对癌症放疗后也具有保护作用,这一点在直肠癌患者身上得到了证实目前。

3、乳腺癌肺及胸膜转移

转移率为25%-38%,转移早期多无表现,晚期会出现胸痛、干咳、咯血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胸水等。

4、乳腺癌脑转移

常伴有剧烈头痛,其次为恶心、呕吐、行为改变以及精神活动异常等。

乳腺癌晚期全身转移,患者会出现精神萎靡、抑郁、表情淡漠、食欲不振、贫血等,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乳腺癌最好的方式。乳腺癌现在已经成为慢性疾病,靶向、内分泌治疗的出现,也给很多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曙光和希望。


话健康123


“癌症”是一个令人为之胆寒的词语,会让人心生深深的无力感,特别是发生转移的癌症。

乳腺癌一旦发生转移,后期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都非常差。2013年,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为了预防乳腺癌,切除了双侧乳腺,可见乳腺癌的可怕。


乳腺癌转移非常常见,有以下一些转移表现:

1、肺转移:这是最常见的乳腺外转移部位,约75%的乳腺癌患者会发生肺转移,会有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肺不张等表现。

2、骨转移:约60%乳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常见转移到胸腰段椎骨,盆骨,胸骨,肋骨等。常见症状是骨痛、病理性骨折,疼痛持续加重,止痛效果差。

3、肝转移:同样约有60%乳腺癌患者出现肝转移。常见的症状有黄疸,腹水,肝区疼痛,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直接用手触摸到肝部硬块。

4、脑转移:约30患者会发生脑转移。乳腺癌脑转移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脑水肿,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可能会丧失听觉,视觉,抽搐,半身不遂,昏迷等。因为血脑屏障存在,脑转移患者,治疗效果不佳,预后都是非常差,生存期更短。

5、胸膜转移:乳腺癌可以直接侵犯胸膜或者通过肺转移在转移到胸膜,出现胸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胸膜转移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患者会出现胸腔积液。

6、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淋巴转移也是比较常见的,多是同侧腋下淋巴,淋巴结转移症状不明显,可有疼痛表现。

无论是初诊、复发,我们都要了解乳腺癌常见症状及转移情况,以评估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