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轉移,通常會轉移到哪些部位呢?有哪些症狀呢?

話健康123


【 編號WD603】

乳腺癌發病率居女性各種惡性腫瘤之首,名副其實的“紅顏殺手”。隨著疾病的進展,腫瘤常常通過淋巴管、血管轉移至腋窩、骨、肺臟、肝臟、腦等部位,一些小的轉移灶最初沒有明顯症狀,待其逐漸增大才可能發生相應的症狀。


①腋窩

腋窩淋巴結是乳腺癌最易轉移的部位,屬於區域淋巴結轉移,融合成團時同側腋窩常常可以觸摸到質硬、疙疙瘩瘩、固定不動的包塊。也可以通過淋巴管轉移至同側鎖骨下、鎖骨上淋巴結。

② 骨

蔡某在40歲那年發現右側乳腺癌,經過手術、化療,8年來病情一直穩定,前不久感覺腰部有些困疼,行腰椎CT檢查發現L5有轉移灶。如下圖。

乳腺癌發生骨轉移大概在60%左右,以激素受體陽性患者多見,三陰性乳腺癌骨轉移率很低。原發灶通過血液轉移至血管豐富的部位,以椎體、骨盆最多。疼痛是骨轉移最常見症狀,疼痛處多是轉移灶部位。單純的骨轉移大多有很長的生存時間,規範治療。

③肺臟

肺臟又是乳腺癌易發生轉移部位之一,有些病人不一定有症狀,有些病人會有刺激性乾咳,咳血絲,一般少有胸悶、氣短。下圖是一乳腺癌患者術後6年複查時發現肺轉移,沒有症狀。


④肝臟

肝臟轉移瘤會對肝包膜張力性刺激,鈍痛、脹痛,如果轉移瘤較多、較大會對肝臟的功能產生影響,黃疸、腹水、低蛋白、皮下出血點、淤青等。

⑤腦

腦轉移會有佔位性損害和功能障礙兩方面影響,顱內佔位致顱內高壓,多有噁心、嘔吐,頭痛、視物模糊。轉移灶位置不同也有相應的神經症狀。三陰性乳腺癌腦轉移要多些。下圖是一乳腺癌腦轉移,輕微頭暈。


若乳腺癌發生轉移,應該客觀、準確分析病情,採取相適應的措施,組織類型、激素受體狀態、Her-2狀態、Ki-67比值不同其預後也相差很大,科學抗癌!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癌轉移是癌症的特性,這也是癌症難以治癒的主要原因。不同的癌症常見轉移部位不同,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乳腺癌。

1、乳腺癌骨轉移

乳腺癌骨轉移發生幾率為49%到60%。骨轉移常見表現為疼痛,如骨骼疼痛、局部壓痛、活動力下降等,顱內骨轉移會壓迫顱內神經導致相應感覺異常或者癱瘓。

2、乳腺癌肝轉移

乳腺癌肝轉移發生率為7%-15%。肝轉移是影響乳腺癌預後非常重要的因素,肝轉移早期症狀不明顯,隨著病情進展,患者會出現非特異症狀,如發熱、納差、乏力、腹水等,進而出現黃疸、肝大等症狀。

癌症患者可以結合禾存有機硒。一系列的證據表明,硒與癌症的發生和預防過程有關聯。據報通過補硒可以明顯地抑制癌症的發生,使發病率和死亡率幾乎降低50%。硒對癌細胞發生發展也是有抑制作用的,被稱為抗癌之王。另據報道,卵巢癌患者化療後服用硒可使化療後的各種毒性症狀得到抑制,並且各項指標得到改善,硒對癌症放療後也具有保護作用,這一點在直腸癌患者身上得到了證實目前。

3、乳腺癌肺及胸膜轉移

轉移率為25%-38%,轉移早期多無表現,晚期會出現胸痛、乾咳、咯血等症狀,有時還會出現胸水等。

4、乳腺癌腦轉移

常伴有劇烈頭痛,其次為噁心、嘔吐、行為改變以及精神活動異常等。

乳腺癌晚期全身轉移,患者會出現精神萎靡、抑鬱、表情淡漠、食慾不振、貧血等,早發現早治療是治療乳腺癌最好的方式。乳腺癌現在已經成為慢性疾病,靶向、內分泌治療的出現,也給很多乳腺癌患者帶來了曙光和希望。


話健康123


“癌症”是一個令人為之膽寒的詞語,會讓人心生深深的無力感,特別是發生轉移的癌症。

乳腺癌一旦發生轉移,後期的生存率及生活質量都非常差。2013年,美國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為了預防乳腺癌,切除了雙側乳腺,可見乳腺癌的可怕。


乳腺癌轉移非常常見,有以下一些轉移表現:

1、肺轉移:這是最常見的乳腺外轉移部位,約75%的乳腺癌患者會發生肺轉移,會有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難、聲音嘶啞、肺不張等表現。

2、骨轉移:約60%乳腺癌患者會發生骨轉移,常見轉移到胸腰段椎骨,盆骨,胸骨,肋骨等。常見症狀是骨痛、病理性骨折,疼痛持續加重,止痛效果差。

3、肝轉移:同樣約有60%乳腺癌患者出現肝轉移。常見的症狀有黃疸,腹水,肝區疼痛,乏力等症狀,嚴重者可直接用手觸摸到肝部硬塊。

4、腦轉移:約30患者會發生腦轉移。乳腺癌腦轉移常見症狀有:頭暈,頭痛,腦水腫,顱內壓升高,嚴重者可能會喪失聽覺,視覺,抽搐,半身不遂,昏迷等。因為血腦屏障存在,腦轉移患者,治療效果不佳,預後都是非常差,生存期更短。

5、胸膜轉移:乳腺癌可以直接侵犯胸膜或者通過肺轉移在轉移到胸膜,出現胸悶,胸痛,咳嗽,呼吸困難等,胸膜轉移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患者會出現胸腔積液。

6、淋巴結轉移:乳腺癌淋巴轉移也是比較常見的,多是同側腋下淋巴,淋巴結轉移症狀不明顯,可有疼痛表現。

無論是初診、復發,我們都要了解乳腺癌常見症狀及轉移情況,以評估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提高生存期及生活質量。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