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省“宿遷市”概述

宿遷市位於江蘇省北部,介於北緯33°12′17″~34°24′38″、東經117°6′19″~119°12′50″之間,南與淮安市毗連,東與連雲港市接壤,北與徐州市相連,西與安徽省交界,處於徐、淮、連的中心地帶,地處隴海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交叉輻射區,西部與安徽省接壤。全市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77.6%,耕地面積4385平方公里,水面面積2367平方公里。

宿遷歷史悠久、文化繁榮,古稱下相、宿豫、鍾吾、從德、酒都、下邳,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北倚駱馬湖,南臨洪澤湖。宿遷自古便有“北望齊魯、南接江淮,居兩水(即黃河、長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稱[8]

宿遷泗洪天崗湖發現的長臂猿化石,距今1000多萬年,是亞洲迄今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之一。

在泗洪淮河岸邊,5萬年前便有先人臨水而居,稱為“下草灣人文化遺址“。相傳夏、商、週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

公元前113年,泗水國在此建都,傳五代六王,歷時132年。秦代置下相縣,東晉設宿豫縣,唐代宗寶應元年改稱宿遷至今。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宿遷,讚歎宿遷為“第一江山春好處“。

春秋時為鍾吾國,後宿國遷都於此。秦置下相等縣。西漢時廢凌縣設下相。

歷經東漢、西晉,至東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縣為宿豫縣。

南北朝、隋朝仍為宿豫縣。宿豫曾為北魏宿預郡治所,梁東徐州治所,東魏東楚州治所並改名宿豫,陳安州治所,北周泗州治所,隋下邳郡治所。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隋下邳郡為泗州,仍以宿豫為州府。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縣城被沂蒙山水衝圯(亦有黃河水衝圮之說),泗州遂移治於臨淮縣,宿豫縣移治於下相城故址。

中國江蘇省“宿遷市”概述

項王故里

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宿豫縣為宿遷縣。境內先後設懷文縣、潼陽縣、桃源縣和臨淮郡。其後至宋、元、明、清時期各州屢有廢替。

宋屬河東路淮陰軍邳州郡,後屬京東東路淮陽軍。

元、明、清時期宿遷屬淮安府。

清朝初年為江南省的一部分。

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二省,宿遷屬江蘇省淮安府。

清初,宿遷又改屬徐州。

辛亥革命以後,中華民國成立,廢除州府制,宿遷先直屬江蘇省政府,後隸屬淮陰專署。

在人民革命鬥爭中,成立的泗宿縣、宿遷縣歸華中軍區六分區領導,屬淮海區。

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時期,運河以東為宿豫縣,運河西一度屬泗宿縣,今曉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鎮為宿北縣。

1945年9月~1946年7月曾設宿遷,屬泗宿縣。

1946年6月,宿遷縣(包括運東和運西)同宿北縣新沂河以南地區,合為宿遷縣,屬淮陰專區。

1970年屬淮陰地區。

1983年屬淮陰市。

1987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宿遷縣,設立縣級宿遷市。

1996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宿遷,轄沭陽、泗陽、泗洪、宿豫四縣和宿城區。市政府所在地為宿城區。

2004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宿豫縣設立宿豫區。[9]

中國江蘇省“宿遷市”概述

夜幕將至的宿遷城

地形地貌

宿遷總體呈西北高,東南低的格局,平原廣闊,河網密佈,為典型蘇北水鄉。整體地形西南、西北部為崗丘,大部分地區海拔在40米以下,最高海拔為71.2米,最低海拔為2.8米。[16]

水文

宿遷市地處淮河、沂沭泗流域中下游,南臨洪澤湖,北接駱馬湖,承接上游21萬km面積的來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稱。宿遷市境內有兩大水系,即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全市總面積8555.0km。其中淮河水系面積4225.6km,沂沭泗水系面積4329.4km;洪澤湖水面面積1248.0km,駱馬湖水面面積222.0km。[17]

氣候

中國江蘇省“宿遷市”概述

美麗宿遷(6)

宿遷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總時數2291小時。光熱資源比較優越,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太陽總輻射量約為117千卡/平方釐米,全年日照數2271小時。無霜期較長,平均為211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中旬初,活動積溫5189℃,全年作物生長期為310.5天。年均降水量為892.3毫米,由於受季風影響,年際間變化不大,但降水分佈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澇、秋冬幹天氣。

植物資源

宿遷是優質農副產品產區,也是著名的“楊樹之鄉”,盛產糧食、棉花、油料、蠶繭、木材、花卉、食用菌等,所轄三縣均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和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以意楊為主的木材成片林28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約1600萬立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8.02%。沭陽縣是遠近聞名的“花木之鄉”,花卉苗木品種繁多。2013年,宿遷泗陽縣是著名的“意楊之鄉“,以意楊為主的木材成片林13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700萬立方米。[18][19]

動物資源

中國江蘇省“宿遷市”概述

駱馬湖飛魚

宿遷是聞名中外的“水產之鄉“,水域面積350餘萬畝,境內有兩湖(洪澤湖、駱馬湖)三河(大運河、淮河、沂河),其中兩湖水質達國家二類標準,盛產銀魚、青蝦、螃蟹等50多種水產品。泗洪縣還被原國家農牧漁業部命名為“中國螃蟹之鄉“。[18]

水資源

宿遷市平均降水量837.7mm,摺合降水總量71.67億m,比多年平均降水量912.3mm偏少8.2%,屬於一般枯水年。全市當年水資源總量22.700億m,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3.575億m,地下水資源量10.153億m,重複計算量1.028億m。全市總供水量25.921億m,全市總用水量25.921億m。全市總耗水量17.652億m,佔總用水量的68.1%(即耗水率)。全市水資源總量22.700億m,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3.575億m,地下水資源量10.153億m,重複計算量1.028億m。(2015年)

宿遷市市地表水資源量13.575億m,相當於年徑流量158.7mm,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15.539億m偏少12.6%。其中淮河水系8.306億m,沂沭泗水系5.269億m。全市地下水資源量10.153億m,其中淮河水系3.789億m,沂沭泗水系6.364億m。依地貌劃分,其中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為9.828億m,佔地下水資源量的96.8%;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為0.325億m,僅佔3.2%。[17](2015年)

礦藏資源

宿遷礦產資源豐富,非金屬礦藏儲量較大,已經發現、探明並開發利用的礦種主要有:石英砂、藍晶石、硅石、水晶、磷礦石以及黃砂等。有待探時和開發利用的礦種有云母、金剛石、銅、鐵、石油、鉀礦石等。

人口

2017年末,全市戶籍總戶數150.36萬戶,戶籍總人口591.01萬人。全市常住人口為491.46萬人,比上年增加3.52萬人,增長0.7%,增速分別比2016年、2015年提高0.2個和0.5個百分點,是近三年人口增長最快的一年。分年齡結構看,少兒(0-14歲)99.17萬人,佔比20.2%,比上年佔比提高0.7個百分點;勞動力人口(15-64歲)338.48萬人,佔比68.9%,比上年佔比回落0.8個百分點;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53.81萬人,佔比11.0%,比上年佔比提高0.2個百分點。常住人口出生率14.2‰,死亡率7.1‰,人口自然增長率7.1‰。全市城鎮化率58.5%,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

[20][21]

民族

宿遷是江蘇省民族宗教工作重點市,有回、滿、苗、布依、基諾、彝、畲等43個少數民族族別、7個民族聚居村、2.4萬人,是全省農村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