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沙坡頭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衛的美食你品嚐過幾道?

寧夏中衛市的沙坡頭旅遊景區被美國地理雜誌稱之為“世界奇觀”,旅遊界專家稱之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是寧夏的王牌旅遊景區,凡是到此一遊的旅客都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同樣給遊客留下難以忘懷而溫馨甜蜜記憶的,就是舌尖上的中衛——小吃美食。

中衛沙坡頭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衛的美食你品嚐過幾道?

烤全羊餐

初春的一天,記者和一幫媒體朋友,受中衛市文旅局之邀,採訪中衛市的旅遊亮點工作。主人每次都安排記者到農家樂、小吃店就餐,讓記者朋友們品嚐中衛“特色”。凡所到之處,中衛的小吃美食,讓記者們讚歎不已,只恨自己沒長兩張嘴。一打問價錢,還特別便宜,真是價廉物美。幾天下來,每個人的腰際都纏上了“救生圈”。有一個“重量級”的女記者正在花巨資請營養師幫助指導有計劃地減肥,每餐只吃西紅柿黃瓜。開始還矜持自戒,但第三天上了餐桌,見到如此精美的小吃美食,終是沒忍住,徹底放開做了一回“饕餮之徒”,她撫著自己明顯“豐滿”起來的肚子戲謔地說:“多吃點吧,要不然,哪有力氣減肥啊!”

羊羔嫩鮮雜碎香

中衛歷史悠久,人文早開,飲食發達,烹調藝精。小吃美食,別具一格,風味獨特,代代相傳。傳統美食較多,最受當地人喜愛的羊肉美食有:爆炒羊羔肉、手抓羊羔肉、蒸羊羔、清湯羊羔、羊雜碎。

中衛沙坡頭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衛的美食你品嚐過幾道?

羊肉是中衛的一種特產,而爆炒香山羊羔肉在中衛名氣很大。中衛香山鄉的姬昨香,從小出生山區,受祖母傳統的手藝影響,成人後,做得一手好菜,在香山南山臺開起一家飯館,紅極一時。後傳給其女婿女兒。女婿十年前,在中衛市區開起“香山羊羔肉館”。據店主人介紹,爆炒香山羊羔肉講究選用香山地區放養的18~20斤小羊羔作為原材料,清洗後將肉剁成4cm左右的小塊,用柴火灶加鐵鍋放入羊油,加熱後加入蔥薑蒜、辣椒麵炒香後,放入羊羔肉,大火爆炒。幹炒斷生後,加入秘製香料,加入炒好的土豆,小火悶熟。並放入粉條和韭菜等佐菜進行二次調味和收汁。香山羊羔肉之所以博人味覺,其原材料小羊羔最為重要。南部香山地區散養的羊羔生活在山地和丘陵地帶,它吃的是香山的野草和中藥材,喝的是山泉水,且喜歡乾燥的環境,所以肉質有彈性韌性,羶味小,適合直接生炒。爆炒羊羔肉,營養豐富,歷來作為滋補之佳品,有補腎、強筋的作用,老少皆宜。

中衛海原麵包羊羔肉,是中衛山區回族獨創的一種風味小吃,是一道地道的美食,在當地大小宴席上必上的一道美食,久負盛名。麵包羊羔肉被列為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海原縣馬姓回族在中衛市區開辦的“胖子麵包羊羔肉飯館”,深受食客青睞。

馬老闆詳細給記者講解了麵包羊羔肉的製作過程:一般選去出生40天左右,沒有吃過青草,海原北山的羊羔,因為這樣的羊羔肉質鮮嫩,沒有腥羶味。羊羔子大小以15斤到18斤為宜,將肉剁成5釐米大小的塊,然後放到水裡泡五個小時。選用當地產的胡麻油50克,茴香5克,紅蔥20克,配生薑5克,幹辣椒和秘製調料。鍋胡放入麻油,油溫七成時放入羊羔肉翻炒,放入所需調料,將羊羔肉炒五成熟,出鍋裝盤,碗裝一斤,盤子二斤。用老酵發麵做麵餅,麵餅擀成盤子大小,將麵餅蓋到盤子上面,蓋得嚴嚴實實的,目的是怕羊羔肉的香味及營養隨蒸汽流逝,蒸四十分鐘即可。店主人說,羊羔肉高蛋白,低脂肪,是一種有營養的健康食品。《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有補元氣、健脾胃、益腰腎功效。

經不住好客熱情的馬老闆的相勸,我結結實實地來了一大老碗。直吃得滿頭大汗,痛快舒暢。吃完之後,真像馬老闆介紹的那樣,從腰際間升騰起一股暖流。

羊雜碎是中衛的傳統風味小吃。一天晚上,我和寧夏傳媒集團的一個記者“單獨行動”,專門到小吃一條街上吃羊雜碎。

中衛沙坡頭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衛的美食你品嚐過幾道?

在羊雜碎的加工過程中,特別講究“乾淨”二字。將羊頭、羊蹄用火燒盡殘毛,羊腸、羊肚翻去殘渣。洗淨後連同羊心羊肝一起下鍋煮熟,拆去骨頭,分別切成條或段。羊肺用洗去麵筋的稀麵糊灌好後,也下鍋煮熟,切成長條。然後將切好的各種熟料放在羊肉湯裡略煮片刻,撒上蒜苗、香菜,滴上紅油盛碗即成。一碗香味四溢、色澤鮮豔的羊雜碎,上面漂浮著一層油色,紅綠點綴其間。那紅的是辣椒油,綠的是蔥、香菜末,油色下面是乳白色的鮮湯,喝一口鮮湯吃一口羊雜碎,不膩不羶,味道香醇濃郁。一碗羊雜碎,紅潤油亮,肉爛湯辣,紅綠白三色相間,色彩絢麗,飄香誘人。

據店老闆介紹說,羊雜碎,貴在羊雜碎雜、碎。不雜不碎,吃起來就沒滋味。羊雜碎集羊內臟於一鍋,形色繁多,肉質各異,味道酸辣兼宜,無腥不膩,湯鮮味美,入口生津,營養豐富。在氣候偏冷的北方食用可御冷逐寒,食者往往半碗才下肚,便遍體生熱,一碗吃完,則熱汗淋漓。既經濟實惠,又食用方便。

如今的中衛地區,燴羊雜碎最為有名,在街頭巷尾,香味四溢的老湯雜碎鍋邊總是圍著一群食客,人人手端一碗,或站或蹲,均吸溜吸溜有聲。只見雜碎時時不斷地往一個大鍋裡續,一鍋老湯用文火常熬不換,甚至是這鍋湯,小商販叫賣幾年就熬上幾年,湯稠如油,色釅如醬,過往遊客被這香味所誘,也學著別人樣子買上一碗,油湯辣水,大快朵頤,驚呼“絕了”。吃一碗,腹飽眼飢,不解饞;鬆鬆褲帶,再來一碗,解饞真過癮!

天下美味鴿子魚

九曲黃河從中衛穿境而過,沿岸留下了無數的湖泊灘地,所以中衛的河產十分豐富。“咱們中衛最著名的河產有‘四黃’,記者朋友見多識廣,你們說說,是哪幾黃?”中衛市文旅局書記范家宏賣了個關子。

記者們發動腦筋,拼湊了半天,也沒拼出標準答案。

范家宏向記者朋友們介紹說,天惠斯域,老天爺特別恩惠中衛,這塊風水寶地出產許多特產,中衛的河產也十分豐富,最著者要數黃河鯉魚、黃河紅鯉、黃河鯰魚,但最名貴者要算是黃河鴿子魚。不過,你們來的不是時候,八九月份是鴿子魚出產的黃金季節,那時候來中衛,才能吃上這天下至純的美味

中衛沙坡頭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衛的美食你品嚐過幾道?

鴿子魚

中衛引黃灌區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黃河鯉魚馳名中外,“糖醋黃河鯉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是名聞遐邇的名菜。紅鯉質地細嫩,形態豔美,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本地的善男信女捨不得食用,多用它放生祈福,說是十分“靈驗”。黃河鯰魚以時鮮味美、肉多刺少、肉質細嫩而著稱,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是兒童、老人、產婦、病人的營養滋補佳品,俗有“黃河鯰魚活人參”之稱。

“天上鵝肉山裡雞,比不過黃河鴿子魚。”這句中衛市的民間諺語,充分道出了中衛黃河名產鴿子魚的名貴程度。

范家宏告訴記者,鴿子魚,相傳又名“宮筵魚”,是中衛市傳統的、最名貴的河產。鴿子魚形似鯉魚,頭和眼則比鯉魚小,兩側各有一根較長的觸鬚,體窄嘴尖,形態酷似落在樹枝上的鴿子,故得名。體長9寸左右,腹部肥大,魚背呈褐色或黃白色,腹泛白色,全身淡紅、鮮亮,泛出銀白色的光澤來。鴿子魚棲息水域小,產地少,在中衛河灣裡才有這種魚。據說鴿子魚很留戀家鄉,無論被河水衝出多遠,清醒後也要長途跋涉,返回故里。據史書記載,朝廷曾欽命寧夏等地官吏按時貢獻鴿子魚,遂身價倍增,當時一對鴿子魚竟可換一件上等沙毛裘皮。鴿子魚肉質細嫩少刺,清蒸後異香撲鼻可口,味道鮮美,並有祛寒保暖的效用。在封建社會里,皇宮王府舉辦盛筵,每當有人酒酣意醉,即食鴿子魚醒酒,效果甚佳。在清代,鴿子魚一直作為宮廷貢品,朝廷在中衛設置“官漁”,專門負責採辦事宜,所以又叫“宮廷魚”,因其數量少不易打撈,十分珍貴,只有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才能有幸一嘗。

鴿子魚現在數量稀少,彌足珍貴。一般生活在黃河水流湍急的峽谷中,很不容易捕撈。寒冬沉入河底冬眠,初春甦醒,3、4月間產卵。八九月份黃河汛期水流特別混濁時,鴿子魚不得不浮出水面換氣,這時為最佳捕撈時機。

清蒸鴿子魚是傳統的名貴菜餚之一。其製作方法是:選鴿子魚去鱗、去內臟、洗淨。做坡刀法在魚兩側切成花瓣形,刀口中抹入精鹽、花椒水之外,還將蔥段夾入刀口之中,將魚入盤上籠急火蒸20分鐘取出,將蔥段、薑片撿去上桌。特點:造型猶如盛開的牡丹,肉質潔白細嫩,鱗稀刺少,醇香撲鼻,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還具有醒酒的作用。

我今天只能過過耳癮,“聽享”一番。待今年八九月份,再來中衛,品賞這享譽天下的美味名吃。

花樣繁多的麵食

中衛市文旅局書記范家宏介紹說,中衛飲食以麵食為主,有酸湯小揪面、炒拉條、手工素擀麵、蒿籽面、扁豆子面、羊肉臊子面、羊雜碎水面等,種類繁多,各有風味。

在中衛採訪時,記者忙裡抽閒,晚上抽空去了鼓樓西邊的“肖記麵館”,吃了滿滿一大碗肖記面,包括碗底的湯,全乾完了。

中衛沙坡頭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衛的美食你品嚐過幾道?

滾粉泡芋頭

店主人給我講了肖記水面的來歷。據說,早在300多年前,康熙下江南微服私訪,下江南行至江蘇肖縣(現屬安徽),在街頭品嚐肖記水面,“湯清見魚遊,面在水中泱,漂紅浮綠葉,味竄可鼻香”。康熙吃畢後,大加讚賞,並寫下“肖記水面”。後因災荒,肖家逃荒落戶到中衛,在中衛街頭開起了“肖記槓子水面館”。傳至第七代,現有肖永祥接手肖記槓子水面。肖記水面在中衛堪稱一絕。一是槓子絕。用不同規格的六種柳木槓子,一槓一槓壓成麵糰。二是和麵絕。用麵粉摻入土鹼水、蒿面子、雞蛋和麵。面壓好後,切細下鍋,出鍋的麵條筋道爽滑。其三是湯絕,使用煮雞或煮鴨熬成的湯。熬好的湯鮮美若水,清可見底。肖記水面正是因純手工製作,和這種獨特的味湯,造就出了與眾不同的口味。

扁豆子面在中衛家喻戶曉。據說,從前有一個小女孩叫牛桂花,她家的生活極其艱難,經常斷糧斷頓。母親為了家裡人填飽肚子,時常弄些野菜、扁豆子、黃米、高粱等雜糧來充飢。牛桂花從小跟母親學會雜糧做飯的本事。在過去缺糧的年代,窮人常用這種“貧民飯”維持生計。後來,牛桂花創辦了“桂花香手工面”飯館,將中衛人普遍喜歡吃的扁豆子面傳承開來。其做法也很講究。首先煎豆子,將扁豆子揀洗乾淨後備用,鍋放少量油加熱,放入扁豆子、食用鹼,大火翻炒,不斷添水,期間不斷翻揚,扁豆子煎至深紅色,熟爛後撈出。其次炒醬,將土豆去皮,切成丁,煮熟,撈出備用。鍋裡放入少量油加熱,放入豆腐丁、土豆丁、調料,再放入煎好的扁豆子,不停地翻炒,炒至混合均勻、沸騰即可。然後鍋內放入扁豆醬、秘製高湯及煮熟的手工擀麵條,煮沸攪勻即可盛入碗中出面。

中衛沙坡頭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衛的美食你品嚐過幾道?

蒿子面

說起中衛的麵食,不能不提蒿子面。中衛山野裡盛產一種野生的蒿子。自古以來,當地人就有吃蒿子長面的習俗。蒿子長面又素稱“長壽麵”,特別是老人過壽、小孩滿月、過百天都講究吃蒿子長面,寓意吉祥長壽。每逢春節初七,當地人稱人七日,還講究吃“拉魂面”。女兒出嫁頭一天講究吃“離娘面”,素稱“迎風的餃子,送行的面”。“桂花香”蒿子麵館經營6家,在區內享有盛譽。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融合創新配方,推出具有中衛特色的蒿子面。其做法是:首先將麵粉和蒿籽粉按比例混合均勻摻好,加入少量食用鹼和鹽水和麵。和好的蒿子面分成麵糰,進行多次手工揉麵和餳面,將餳好的蒿子麵糰從中間向邊緣推擀,邊轉邊推邊擀,推成燒餅狀圓坨之後,將推開的麵糰手工擀成薄厚均勻的蒿子面張,用刀切成細絲長麵條,放入盤中備用。把水倒入湯罐中燒開,放入老母雞、牛腿骨、花椒、生薑片、蔥段等佐料,放中小火熬製,然後放入羊肉、生薑丁、蔥花、調料、土豆丁、豆腐丁。炒好臊子沏好湯,將煮好的蒿子面過涼開水去黏、澆臊子、放蔥花、蒜苗、香菜即可。

中衛蒿子面,五顏六色,飄紅浮綠,面香味醇,筋道爽口;營養豐富,養生保健,香辣味美,塞上一絕。

街頭小吃物美價廉

夜晚倘佯於中衛的街頭,就為了品嚐中衛的小吃。在偏路小巷裡,擺著三五桌凳,這就是具有當地特色的小吃攤子。在這些地方售賣的小吃,主要有粉湯彩餃、紫水印旋粉皮子、滾粉泡芋頭、素菜豆腐、滷豆腐、清真八寶涼糕、雞蛋泡子、蜜餜子、米黃子等,你只須花上三五元錢,就可以來上一份。中衛的小吃,別有風味,且物美價廉。只要你有食量,儘可以扮一回“饕餮之徒”

中衛沙坡頭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衛的美食你品嚐過幾道?

中衛粉彩餃子

米黃子是流行於中衛六七十年代時的一種風味小吃。前些年,由於店小利薄,幾乎絕跡和消失。新世紀後,為弘揚地方飲食文化,市委政府每年舉辦美食節,挖掘整理出許多消失的風味小吃,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楊紅霞米黃子在中衛小有名氣。其做法是:用當地自產的糯米粉和成稀麵糊發酵,面餳發後少許接鹼,用勺舀入帶蓋、抹油的凹型餅鍋內,上面放紅豆泥、紅棗、白糖、花生、芝麻、瓜子仁、枸杞等佐料,用香油加麥芽糖文火煎制。糕一面呈金紅色一面呈乳黃色,現煎現吃,酥軟香甜,回味無窮。(原創: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