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分類垃圾處置將打通“最後一公里”

工人日報客戶端4月10日電(記者 於靈歌)5月1日起,福州全面推行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據悉,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總面積達5371畝的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按照“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目標,預計明年6月前建成全部的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屆時,它將成為“近零排放”的森林式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打通福州市垃圾分類工作的“最後一公里”。

福州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福州市垃圾分類工作以“分得清、收得齊、運得走、處理好”為導向,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無縫銜接體系。作為全國垃圾分類46個重點城市之一,福州在前年就開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到去年年底,全市有50多個小區、單位開展垃圾分類試點,設置不同顏色的垃圾桶。

目前,福州市五個中心城區的垃圾站乾溼轉運機已分設到位,51輛溼垃圾(廚餘垃圾)專用運輸車全部到位並噴上標識;生活垃圾處置方面,乾溼、有害、大件等垃圾的處理能力已形成,危險廢置物綜合處置廠和餐廚廢棄物處理廠開始試運行,大件垃圾(園林)處置廠計劃7月底前建成並投入使用。

當前,福州城區每天垃圾量為3800噸至4000噸。按照原來的處置方式,這些垃圾或被焚燒,或被填埋。分類之後,垃圾將被送到不同的處理基地,不僅做到無害化處理,還可實現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記者瞭解到,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內的餐廚廢棄物處理廠一期項目已經試運行,二期項目正在進行最後的建設。項目負責處理福州中心城區家庭日常產生的食物下腳料、剩菜剩飯,以及農貿市場、商場和超市的廢棄果蔬等有機垃圾。每期項目日均可處理250噸廚餘垃圾、25噸廢棄油脂。

據介紹,餐廚廢棄物處理廠採用“預處理+溼式高溫厭氧”的先進處理工藝,厭氧產生的沼氣經過淨化後,用於廠內燃氣鍋爐供熱,剩餘的可用於發電。廢棄油脂經過預處理系統和生物柴油製取系統,生成生物柴油及副產品。項目運行後,可滿足中心城區餐廚垃圾的處理需求。

而紅廟嶺垃圾焚燒爐渣綜合利用廠,日均處理爐渣450噸,將其製成透水磚,實現爐渣100%資源化利用。

福州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計劃到明年,五個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分類覆蓋率達到95%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福州市生活垃圾實現“只燒不埋”、焚燒率力爭實現100%的目標。

當前,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在建項目有15個(其中,6個為已建成項目的擴建工程,9個為新建項目),包含餐廚廢棄物處理廠、危險廢置物綜合處置廠、生活垃圾焚燒和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項目等。各類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實現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循環利用、廢棄物有效處置的無縫高效銜接體系,涉及居民日常生活垃圾的綜合處理。

在這些在建項目中,一期填埋場封場覆蓋及生態修復工程總投資2.13億元,計劃下月完成,將實現陳年垃圾徹底無害化處理。

福州分类垃圾处置将打通“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