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義 統先登軍(界橋消滅白馬義從)

先登軍是精銳弩兵,主要是射程更遠的強弩,而強弩很重,需要紮根地面,也就是說正式開戰的時候,先登軍會缺少一定機動性。但是弩兵是騎兵剋星,先登營”一戰成名,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被他們消滅的公孫瓚“白馬義從”名氣太大了。“先登死士”覆滅了這支部隊,所以為名遠揚


鞠義 統先登軍(界橋消滅白馬義從)


被消滅的“白馬義從”是輕騎兵,面對躲在防禦工事後面的強弩兵,是相當吃虧的。何況“先登死士”精通騎兵作戰技巧,故意“揚塵大叫”,驚駭戰馬。使得騎兵的戰鬥力和衝擊力大打折扣。

(“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陷之。義兵皆伏楯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雷發,所中必倒”)。


鞠義 統先登軍(界橋消滅白馬義從)


史書中寫很明白,前面也說了——這八百人“曉習羌鬥”,也就是熟悉“騎鬥”。在公孫瓚騎兵衝來時他們躲在“楯下”(防禦工事),“未至數十步”時一起衝出,用千張“強弩”射垮了公孫瓚縱橫北地的“控弦”。

“先登營”精通“騎鬥”戰術,加上對付輕騎兵佔有優勢,所以一舉破敵。


鞠義 統先登軍(界橋消滅白馬義從)


《三國演義》中,麴義於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登場,袁紹、公孫瓚兩軍在磐河對峙,袁紹令麴義引八百弓手,步兵一萬五千,列於陣中,自引馬步軍於後接應。公孫瓚遣大將嚴綱為先鋒,鼓譟前來,麴義軍亂箭齊發,麴義拍馬舞刀,斬嚴綱於馬下,直殺過界橋,擊敗 公孫瓚 ,斬將奪旗,復引軍衝公孫瓚後軍,正撞著 趙雲 ,戰不數合,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


鞠義 統先登軍(界橋消滅白馬義從)


正史記載;麴義(又作曲義、鞠義)是東漢末年軍閥 袁紹 部下的將領,能征善戰,屢建戰功,早年在涼州,精通羌人戰法,率領著袁紹的精銳部隊。後來由於自恃功高而驕縱不軌,被袁紹所殺

鞠義 統先登軍(界橋消滅白馬義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