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老來瘦” 學學這位腫瘤專家的飲食配比

杭州日報 記者 柴悅穎 通訊員 阮柳婷 文/攝

要想“老来瘦” 学学这位肿瘤专家的饮食配比

從醫多年,作為一位常年在手術檯上與腫瘤“打擂臺”的醫生,市老年病醫院黨委書記詹利永見慣了生老病死,也更懂養生之道。54歲的他身材瘦削,總是把“千金難買老來瘦”掛在嘴上。

“健康,簡單來說,就是要活得長、活得好。活得長,是壽命;活得好,是質量。人要適應環境,達到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平衡和諧。”步入老年,身體代謝減慢,疾病悄然而至,詹利永的養生法則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少吃、多動,保證睡眠。

午餐很少吃飽,晚餐稍稍加量

“現在常見的慢性病主要是‘三高’、腫瘤,這些病本來就是老年相關性疾病,加上環境因素影響,是無法改變的發展趨勢。”詹利永認為,很多慢性病患者存在基因遺傳基礎,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加速了基因突變。

“比如‘三高’,到一定年齡後,身體代謝減慢,調節能力下降,血壓、血脂、血糖代償性升高。因此我們要增加機體活力,減少代償反應,控制體重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按詹利永的話來說,平日裡他該吃吃,該喝喝,但他有個多年不變的好習慣:控制飲食,清理腸胃。前一天如果吃多了,第二天的早飯就喝些稀飯,午餐只吃六分飽。平時如果在外開會吃自助餐,他也是每樣都拿一點,但不會多。

“‘千金難買老來瘦’,體重漲了,代謝性疾病、腫瘤、關節病變等慢性病都來了,因此肥胖是影響壽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體重,主要是控制能量的攝入,管住嘴最重要。”詹利永說。

如何管好嘴?許多人把“早餐吃得飽,中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的說法掛在嘴上,詹利永不太認同。農耕社會,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今正好相反,晚上熬夜的人多,晚餐不能吃得太少,能量攝入要與消耗平衡。“人體就像海綿,缺乏能量時會拼命吸收,如果營養足夠,人體的吸收就不會太多太快。”

去年,詹利永的體重達到75公斤,他感覺人很容易疲勞,開始適當減重。“我吃飯很少會吃飽,晚餐稍稍多吃一些,目前的體重控制在72公斤,比較理想,身體狀態也不錯。”

醃製品能吃,品質和量要講究

許多人為防腫瘤,餐桌上從來不見醃製品,但詹利永偶爾也會吃些燻魚、梅乾菜等。作為一位腫瘤外科專家,他認為沒什麼菜是一定不能吃的,關鍵要挑品質好的、新鮮的,食用量也要把握一個度。

步入中年,身體各器官自然老化,體檢報告裡的箭頭也會增多,許多人開始吃起了保健品。詹利永經常勸說身邊的親朋好友,吃保健品相當於“美容”,長期吃沒有太大幫助,正常人不需要額外干預。

“我現在的血糖、血脂、血壓都在臨界值,為了延緩‘三高’的發生,我一直少吃多動。跑步等激烈運動我不喜歡,就喜歡出門走走路。”詹利永說,適當運動可以保持機體活力,但運動也會上癮,因此一定要進行個性化定製。

要想抗衰老,保證睡眠也是關鍵。人體有1/4的能量被大腦消耗,因此需要睡眠來休整。怎麼才能睡得好?詹利永說,有些人靠冥想、數數幫助入睡,他則是將大腦放鬆、放空,什麼都不想,感覺身體緩緩下沉,很快就能睡著,屢試不爽。

“我每晚11點前上床,早上6點左右起床,中午午睡15分鐘。”每週末,詹利永都會挑一天睡個懶覺,到上午9點多起床,把平時缺少的睡眠補回來。

預防誤吸,沒事就做吞嚥訓練

“體檢中,很多人關心血脂,它是由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組成的。甘油三酯與飲食直接相關,膽固醇和代謝能力有關。要特別注意低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指標高不高。”詹利永說,如果兩項指標都超標,就意味著代謝能力差了,要及時通過藥物控制,不要懼怕用藥。

另一項常見的老年病是老年性肺炎,它是各臟器功能急劇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旦發生肺炎,炎症反應擴散,會影響心肺功能和肝腎功能,直至臥床不起、器官衰竭。“要預防老年性肺炎,除了預防流感等傳染病,還要當心誤吸。”詹利永說,中老年人的喉部會厭功能下降,喝水、飲食吞嚥時容易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

為了預防會厭功能下降,他平時除少碰刺激性的食物外,還會做做吞嚥訓練,“我會經常練習屏住呼吸時進行吞嚥,告訴自己吃飯要細嚼慢嚥。”

“健康是指機能和思維的健康,年紀大了,打打麻將、學學書法,都有助於鍛鍊大腦,預防老年病。”週末,詹利永會和愛人出去走走,或是和同學聚會。按他的話說,人是群居動物,有自己的社交圈,活得開心,大腦和身體也能更年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