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客户做填空题,要让客户做选择题

别让客户做填空题,要让客户做选择题

别让客户做填空题,要让客户做选择题,当然前提是了解客户确实有需要,所以问问题的时候不要问,要不要?而是问,你是要A还是要B ,是不是会有效一点。

首先卖自己这个东西找客户要有针对性,看看什么人群需要这些东西,这样效率会高一些。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要慌不要着急,你要学会从客户的回答中提炼他 说的意思,如果他说有需要联系之类的话,那你就吧这种客户记下来,过几天再去问一下,看看有没有需要,做业务就是这样的,不能着急的要慢慢来而且还要有耐心。

房产销售约你来售楼处看房,不会问你什么时间方便,而是问:您是明天上午来呢,还是下午来?汽车销售面对犹豫的你,会问你是选A款呢,还是选B款,一旦你有一点意向了,又会问:您是选择一次性结清呢,还是分期付款?现在分期付款的优惠是……

现在问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种选择题套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产品设计上了?

尤其是APP产品,我给大家举些例子。

别让客户做填空题,要让客户做选择题

在国外某款类似Tinder的交友应用的早期数据分析过程中 ,产品团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显示配对异性照片的主界面上只放有一个可点击的 “喜欢 ”按钮时 ,该按钮平均每天的点击数约为 7000次(不喜欢则直接滑走照片查看下一张 ) ;

后来测试 ,新增了一个 “不喜欢 ”按钮 ,在其他因素维持不变的前提下,这个版本每天 “喜欢 ”的点击数可以上涨到12000次左右 。看似画蛇添足的按钮,反而刺激了用户参与的活跃度。

原本只有“喜欢”按钮时,用户看到相貌一般、模棱两可的照片时,会本着“看看再说”的心态滑到下一张,不产生按钮点击;

当加入“不喜欢”按钮后,原本对某张照片秉持“无所谓”态度的人得到了更明确的行为召唤,产品的界面引导他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评判之间快速做出选择,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不存在什么中间状态,也不给你思考的时间。

于是按钮的点击次数就上去了 。

另外一个例子,迅雷在引导用户升级到“VIP尊享版”时,发现,如果升级引导面板上仅有一个“华丽地变身”按钮,比同时有“华丽地变身”和“残忍地拒绝”两个按钮,点击率低了将近20%。

仅仅是多出一个看似毫无意义的按钮,就将“选或不选”的问题巧妙转化为了“选哪个”,进而诱导更多的用户选成为会员。当然现在这个套路不仅仅是迅雷在用,已经变成了行业的标配。

只是,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由填空题变成选择题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