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3年編撰 涉臺教育讀本在成都中小學啟動試點教學


耗時3年編撰 涉臺教育讀本在成都中小學啟動試點教學

《走近臺灣》教育讀本封面

耗時3年編撰 涉臺教育讀本在成都中小學啟動試點教學

《走近臺灣》教育讀本內文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余光中的《鄉愁》,是很多人在唸書時和寶島臺灣進行的第一次“觸碰”。

昨日,《走近臺灣》中小學涉臺教育讀本試點教學啟動儀式在成都金牛區石筍街小學新區舉行。這首詩也被印在《走近臺灣》的扉頁,以此翻開這四川首本涉臺教育讀本中的六個章節,內容涉及臺灣的歷史概況、自然地理、風土人情、文化教育、科技以及兩岸交流。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昨日啟動儀式後,《走近臺灣》試點教學活動將在成都金牛區首批25所中小學中展開,經一學期的教學探索和研討並進行總結經驗和模式後,將在成都全市乃至四川全省推廣。

涉臺教育新模式 耗時3年編撰

封面上是藍色的、“芭蕉葉”一樣的臺灣地圖,內頁一共75頁,被分為“臺灣歷史概況”、“臺灣自然地理”、“臺灣風土人情”、“臺灣文化教育”、“臺灣科技”、“兩岸交流”6章節。記者從啟動儀式上獲悉,這本《走近臺灣》涉臺教育讀本,是由金牛區委統戰部(區僑臺辦)會同區教育局組織一線老師編撰的。

“這個讀本耗時3年多。”金牛區石筍街小學新區四年級5班語文教師雷詩意是該讀本的編者之一,她告訴記者,三年中,她與參與編寫的老師一同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並在成都市臺辦的支持下完成了初稿。而後,參與編寫讀本的老師還分批次赴臺交流,對讀本中的細節部分進行了修訂。“用詞都非常嚴謹、準確。”

“讀本從地理、歷史、經濟、文化、科技等多角度普及臺灣知識,力求讓青少年進一步瞭解寶島臺灣,加深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認識。”雷詩意說,目前的中小學課本中除了通過《日月潭》等課文,沒有太多機會讓學生們對臺灣進行一個系統瞭解,《走近臺灣》將會是涉臺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力補充。

記者瞭解到,本次試點教學活動將在金牛區首批23所中小學校中展開,以必修教學、選修教學、社團課程、走班課程、拓展課程、思政課程為主要形式,以學習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以課堂學習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為教學組織形式,充分利用和開發各種教育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多維度、多層次的學習。

讀本里有臺灣的美食美景

也提到了“九二共識”

記者翻閱讀本發現,圖文並茂的彩繪讀本,不僅包括了臺灣的美食美景、風土人情,也在前言、第一章(臺灣歷史概況)以及第六章(兩岸交流)中多次提到了目前的兩岸關係。

“臺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關於臺灣歷史概況,讀本以此開頭,從公元230年三國時代吳王孫權派萬人入臺講起,到15、16世紀被歐洲國家殖民,再到鄭成功收復臺灣,一直講到近現代時期的《告臺灣同胞書》和“九二共識”。

昨日,一批小學生第一次翻開了這本書。

四年級5班的張夢(化名)今年11歲,回憶自己4、5歲的時候與父母一起去過臺灣旅遊,至今還對寶島的美食念念不忘,因此在讀本中看到記憶中的臺灣夜市讓她非常激動。“我還特別想認真學習臺灣的歷史和文化。”張夢一邊翻閱一邊說。在張夢學習完整本書後,她會知道她出生那年大陸游客赴臺團隊遊正式啟動,標誌著兩岸進入了雙向交流的新階段,很多年過半百的老人盼了半個多世紀的赴臺遊終於成行,赴臺團隊遊之後3年,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正式開放,後來就有了她的臺灣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提到,要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成都市統戰部相關人員表示,《走近臺灣》從多個角度介紹了臺灣,也講解了臺灣問題的由來和兩岸關係的發展,希望能通過這次試點教學活動,為廣大中小學生學習涉臺知識、瞭解和掌握黨的對臺方針政策提供學習平臺,將進一步增強青少年的愛國情懷,勇擔祖國和平統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尹沁彤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